933【以牙还牙】(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相较于十天前颇为稳妥的布置,今日景军的阵型出现了不小的变化。  

六个万人队分成左、前、右三军,各军都是一万人在前一万人在后,呈现出极其厚实的架势。  

大将珠格领一万步卒,与五千天子亲军共同护卫着最中间的天子华盖。  

另有两万步卒拖于后方,两支骑兵万人队分列左右肋部,最后一万轻骑则孤零零地落在景军大阵左后方,与本阵相距数十丈。  

从阵法上来看,景帝布下的是极为标准的鹤翼阵,此阵主帅位于中后部,两翼伸缩自如,乃攻守兼备之形。  

以景帝的指挥之能和这支精锐景军的素质,布置一个几近完美的鹤翼阵没有任何难度,问题在于左后方那支多出来的骑兵万人队,不仅严重破坏了阵型整体的美感,更加深了突兀且多余的感觉。  

战场之上游骑纵横,齐军斥候很难越过对方钩织的界线,去打探景军后方确切的兵力,但也能大体查明虚实。  

军阵情报很快就送到齐军阵地王旗之下,众将无不皱眉沉思。  

李承恩左右看看,当先说道:“王爷,敌军那支骑兵或许是承担着最后打扫战场的作用。”  

这个推测看起来有些荒谬,景军固然占据着一定的优势,还没达到可以轻易洞穿齐军阵地的地步,以景帝这段时间表现出来的谨慎,又怎会白白浪费一支骑兵?  

其他人大多不赞成李承恩的看法,不过在想清楚对方这一手的用意之前,没人冒然开口争辩。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出乎他们的意料,陆沉并未纠结于此,淡然道:“战场之上,莫要跟着敌人的节奏走,只要你生出这个念头,就已经踏入敌人的陷阱。所谓以正合以奇胜,首先便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凡事当以我为主。此战具体的谋略,这两天本王已经对你们分说清楚,此刻无需多想,先顶住景军的第一波攻势。”  

众将瞬间清醒过来,不再纠结景军那支孤悬于外的骑兵万人队,迅速前往各自部属所在的阵地,只有飞羽军都指挥使厉冰雪留了下来。  

“景帝有没有放下戒心?”  

她凑近问道。  

陆沉的视线依旧向着远方,平静地说道:“这半年来我做的所有布置都是在为打消他的疑虑,包括方才在阵前故意扮出绝境孤忠的形象,只为让他相信我军已经步入绝境。从他的反应来看,至今他顶多放下六成戒心,此人心机之深实属罕见,难怪庆聿恭这么多年一直被压制。若非杜兄拼死让他重伤,恐怕他不会走出如今这一步。”  

听他提起书生杜为正,厉冰雪亦面露敬意,继而道:“夫君,需要我和飞羽军搏命之时,切不可有丝毫犹豫。”  

“好。”  

陆沉轻轻点头,随即扭头看了一眼中军之后。  

那里是他手中仅有的后备兵力,被镇威军和汝阴军团团包围在中。  

与军容严整甲胄鲜明的边军相比,那支后备军人数不过万,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没有不同,但细究便能发现他们的目光汇聚在陆沉身上,且有一种难以用言语形容的虔诚和狂热。  

阵中有一抹略显苗条的身影,被一众魁梧高大的士卒围住,但她明显是所有人的核心。  

见陆沉回头望来,她冷肃的面庞线条稍稍柔和。  

两人对视一眼,也仅有一眼。  

陆沉随即收回视线,冷静地看着前方。  

景军动了。  

不同于上次出战的浅尝辄止,这一次景帝赫然派出三个万人队,齐头并进向齐军阵地逼来。  

苏孛辇、纥石烈、术不列三员虎将各领一万锐卒,在前行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节奏,到最后竟然隐隐达到万众一心的程度,犹如三座山峰向前平移,每次脚步落下都会发出沉闷又恢弘的响声。  

落在齐军将士耳中,便如大地为之震颤。  

陆沉一眼便看出景帝的意图。  

到了这个时候,景帝依然没有想过要用最小的代价取得此战的胜利,这三支万人队的后方各有一个万人队作为支撑,即便他们无法攻破齐军的阵地,也能得到身后同袍及时的援护和支撑,不会出现一子错满盘皆落索的结果。  

而景军强悍的轻骑兵没有任何出动的迹象。  

简而言之,这依旧是一场硬碰硬的厮杀,景帝打定主意要将兑子的战术进行到底,丝毫不给陆沉动用奇兵的机会,除非他主动让出前军阵地,让己方中门大开。  

“真是一个难缠的对手。”  

陆沉双眼微眯,面上并无慌乱之意。  

如果以往的战事中,每一位景军主帅都能做到这个程度,陆沉或许早就泯然众人,无法崭露头角平步青云。  

不过陆沉这段时间并未荒废,他为了今日这一战百般筹谋,算尽景军可能使用的策略,而这种兑子战术必然会重点提防,并且做出相应的准备。  

随着战鼓声越来越雄浑壮烈,景军三支万人队逐渐逼近齐军阵地。  

今日陆沉摆下的是鱼鳞阵,主帅位于大阵中后部,阵型朝中间收拢,将各部兵马按梯次配置,整体紧凑且坚实,唯一的弱点便在尾部。  

广陵军和奉福军负责正前方迎敌。  

这两支精锐的主将可谓风格迥异,广陵军都指挥使刘隐稳健厚重,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会亲自上阵,因为他坚信主将乃一军之魂,最重要的职责是指挥全军,在合适的时机做出准确的决定。  

而奉福军都指挥使徐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