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不屑为伍】(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李云义脸上的笑容略显勉强。  

身为左相李道彦最疼爱的小孙子,他在京中横行霸道十余年,除了在皇族宗室跟前必须保持面子上的尊敬之外,只在厉冰雪手中吃过一次亏。  

如果不是想为祖父做点事情尽尽孝心,同时也让家中其他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李云义肯定没有耐心陪一个粗人武将浪费时间,更不必提顾婉儿的离去让他时不时心里隐隐作痛。  

他对陆沉的想法很简单,威逼利诱也好,以势压人也罢,只要能收服这个桀骜不驯的边军武将,这件事便算成功一半。  

但是眼下看来,对方显然很不上道。  

眼见气氛有些尴尬,坐在宋云旁边的顾全武忽地说道:“陆校尉耿直爽利,不愧是军中男儿,委实令人心折。”  

他装作不经意间给李云义递去一个眼神。  

李云义登时清醒过来,笑容渐趋真诚:“确实,还是我等有些矫情了。宋云,吩咐下去开席吧。”  

天南地北的珍馐佳肴流水般摆上,席间再度热闹起来。  

一众身姿窈窕的侍女为众人布菜斟酒,虽然不如顾婉儿和苏浅予这等花魁姿色,放在外面也是难得一见的美人,可见这群权贵子弟享受着怎样安逸的生活。  

更不必提桌上那些名贵的食材,以及酒盏中如琥珀一般清冽的美酒。  

李云义身为此间主人,提起酒盏目视陆沉说道:“方才顾全武说的没错,我们这些人从小在京城长大,没有见识过边境风雨,难免会带着几分迂腐沉闷。往后正要和陆校尉多多亲近,我们也能从你身上学到些许磊落之气。”  

“合该如此。”  

“陆校尉,请!”  

“还请满饮此杯!”  

众人尽皆提起酒盏,鼓噪不已。  

然而出乎他们的意料,陆沉的右手停留在酒盏旁边,却没有举起来。  

顾全武知道李云义很难一直忍耐,便好心地提醒道:“陆校尉?”  

陆沉无动于衷,面对着周遭一圈举起来的酒盏,淡淡道:“三公子,我忽然想起一件事。”  

李云义缓缓放下手,脸上的笑意一点点褪去,沉声道:“陆校尉但说无妨。”  

“那一日淮州军主力西出盘龙关,我们拼尽全力拿下新昌城。敌军的抵抗很激烈,毕竟新昌城里的守军是伪燕沫阳路大将军陈孝宽麾下的精锐。当时我军在兵力上占据绝对的优势,差不多是城内守军的六倍,而且还有内应为我军打开城门。”  

众人前段时间已经知晓北方战事的细节,此刻听陆沉娓娓道来,不禁有种新奇的感觉。  

虽然不知陆沉为何要谈起此事,但他们没有出言打断,包括李云义也在耐心地听着。  

“那一仗打得非常惨烈,我亲眼看到很多年轻的同袍死在敌人的刀枪之下。他们真的非常年轻,跟我差不多的年纪,和在座诸位也相差不大。有人身中数刀还在和敌人搏命,有人小腹被拉开肠子都流了出来依然怒吼杀敌,有人手中的兵器已经卷刃便用牙齿咬破敌人的咽喉。”  

陈文学当即皱起了眉头,他很显然不喜欢听到这种惨烈的描述。  

陆沉恍若未觉,继续说道:“在这之前,敌军精锐突袭广陵,我军以八千人击溃敌军一万余人,同样有无数军中男儿献出自己的热血和生命。来到京城这段时间,虽说我一直待在府中,却也知道京中很多人都在宣扬江北大捷的威风凛凛,连带着陆某这个不起眼的小人物也出了风头,因此才会有今日这场宴请。”  

他抬眼望着李云义,喟叹道:“但是我觉得和那些战死沙场的同袍相比,活着的人心里总得存着几分敬畏。”  

李云义迟疑道:“这是自然。”  

“所以这杯酒…”  

陆沉终于举起酒盏,紧接着却做出一个让众人惊讶的举动,只见他将手臂移到身侧,然后将满满一盏美酒倒在地上,继而说道:“还请诸位同陆某一起,祭奠大江北岸为国捐躯的英魂。”  

众人面面相觑,最后不约而同地望着李家三郎。  

李云义看了一眼顾全武,知道陆沉这是拿着大义名分压在他们头上,犹豫几瞬之后做出同样的动作。  

其他人只能效仿。  

被陆沉这样一打岔,原先将要入港的气氛荡然无存,众人只觉得杯中的美酒寡淡无味。  

李云义目视宋云,后者便告罪离席,片刻后取来一个木匣子。  

他将匣子放在李云义的手边,然后恭敬地退下。  

李云义轻咳一声,抬手按在匣子上,对陆沉说道:“陆校尉今日赏脸前来,我心中颇为高兴,想着校尉孤身入京乃是客人,总不好让你空手而归。”  

陆沉心中微动,知道对方已经懒得再拐弯抹角,打算直接将自己纳入他那个圈子里。  

他平静地说道:“俗话说无功不受禄,请恕陆某愚钝,还请三公子明示。”  

有些话自然不便李云义亲口说出,陈文学见状便插话道:“陆校尉怎会不明白?三公子敬重你的品格和才能,我们这些人也希望伱能多多传授一些军事上的学问。从今往后,校尉在京城便有一席之地,无论发生何事,我等都会和校尉站在一起。”  

陆沉一直以为京中的公子哥儿肯定城府极深,原本也有些好奇对方究竟会有怎样的手段,是虚言恐吓连拉带打,还是拉拢不成便威逼利诱,如今看来委实有些孱弱。  

或者不能说孱弱,而是这群在京城长大的公子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