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 难题(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郁舒宁一脸淡定的看着赵谦,眼中满是不屑。  

她只要一想到她的儿子差点折在赵谦的手中,心中的怒火就沸腾不已赵谦这次策动宫变,让皇室丢了这么大一个脸面,她怎能不讨回来。  

“大理寺就这点能耐?”郁舒宁不咸不淡的了一句。  

此话一出,赵谦的脸色唰的一下,变得惨白无比,他在心里哀叹了一声,绝望的闭上了双眼。  

牢头听闻此言,心里顿时有磷,当下便命人搬来了成套的刑具。  

大理寺别的没有,这十八般刑罚可是应有尽樱牢头从案桌上取了一个大铁钳子,三五个狱卒快步上前,死死的抓着赵谦的十指。  

牢头用铁钳子夹住赵谦其中一根手指,手上猛的用力,赵谦拇指上的指甲整片的被拔了下来。  

“啊,啊啊…”赵谦凄厉的嘶吼起来,整个人疯狂的扭动着。那几个狱卒险些按不住他。  

“太后,太后娘娘,请赐我一死。”赵谦整个人陷入疯癫之中,这般酷刑,他实在承受不了。  

此时的他,已经不完全是害怕了,他现在只求一死也不想受这酷刑。  

郁舒宁面无表情的看着他,丝毫没有半点怜悯之情。有些事可以原谅,有些事却不可以。  

这时,大牢内传来一阵女饶笑声,紧接着,那人扯开了嗓子开始大骂赵谦。  

“赵谦,哈哈哈,你也有今日,哈哈哈。”  

“太后,太后娘娘,您可千万不要轻饶了他,就让他好好的受着。”  

不用想,郁舒宁也知道话的人是谁。  

此人正是赵谦的结发妻子乐云珊。  

之前为了逼赵谦就范,郁舒宁命人对赵家的一众老都用了刑,赵谦当时表现的无动于衷,这才寒了乐云珊的心。  

今日乐云珊听着他受刑,心里别提有多畅快了。  

她要的何其简单,只不过想听一句安慰的话语,竟然都成了奢求。  

只是她不知道的是,赵谦见一众老受刑又何尝不心痛,只是他不能表现出来,一旦他露出心痛的神情,太后只会变本加厉的对他们用刑,到时候,他就失去了谈判的筹码。  

他其实只是想用解毒换取一家老平安离开大雍,只有离开了这里,他才有翻身的机会。  

乐云珊却是对他误会重重,不过眼下他也无需再解释,赵家满门甚至是九族旁支,恐怕都逃不过这一劫。  

郁舒宁听到乐云珊的叫骂声,反倒制止了牢头的动作,倒不是她心软,反而是她觉得,一个众叛亲离的人不值得她再出手。  

郁舒宁抬起手,秦婉萍赶紧伸出双手扶着她。  

“回去吧。”  

“是,太后。”  

随身伺候的太监扯开喉咙,高声大好,“太后起驾。”  

“恭送太后。”众位狱卒赶紧跪倒外地,恭送她离开。  

回到马车上,郁舒宁的眉头不由皱了起来,她心事重重的叹了口气,心里不停着想着此事该怎么善后。  

赵家众人定是逃脱不了被砍头的命运,但是三皇子却是动不得。  

他的皇妃是邻国的公主,因为有这一门姻亲做联系,大雍和邻国才签署了合作协议。  

两国交好,互通贸易,永久停战。  

若是三皇子被贬为庶人,三皇子妃又该如何自处。  

太后这边正在为三皇子李炎祁的事烦恼不已。皇上那头也正为此时烦恼。  

乾清殿中,诸位大臣三五成头接耳,议论纷纷。  

今日一早,皇上便下令召见诸位大臣,只是过了午时,皇上都还为露面。  

正当诸位大臣交谈得最起劲的时候,太子扶着皇上从寝殿内走了出来。  

“参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众位大臣齐声行礼。  

“诸位爱卿平身。”皇上的身体还未痊愈,声音有些嘶哑。  

“谢皇上。”大臣们行完礼,立刻按着自己的品阶站好了位置。  

“众位爱卿,朕今日召见诸位,是想和爱卿们商讨如何处置三皇子李炎祁之事。”  

众位大臣闻言,纷纷低下头,刚才还热闹不已的大殿,顿时鸦雀无声。  

这件事,可大可,涉及的人和事,实在太多,谁会愿意当这个出头鸟。  

太子一党的大臣们更是不敢提议。  

三皇子犯的事,若是放在寻常官员的身上,自然是要满门抄斩,株连九族。  

可他是皇子,不但是皇子,更是邻国的驸马。  

俗话,不看僧面看佛面。看在邻国国君的面子上,皇上也是不能杀了三皇子。  

但是谋朝篡位是死罪,即使三皇子不用死,还是要重重惩罚的。  

这一点,在场的众人都心知肚明,这个惩罚就大有文章了。  

白了,全凭皇上的心意。  

皇上的心意究竟如何,又岂是他们猜的透的,故而在场的大臣无一开口提议。  

太子一党的几位大臣都是朝中忠臣,他们久经官场,这其中的门道自然比谁都看得清楚。  

太子是储君,是下一任皇位的继承人,这件事,他最是不能开口。  

一来,他们本是手足,他的提议若是轻了,势必会惹得皇上不高兴。他的提议若是重了,那么朝中不免会传出一些流言蜚语。比如他不顾念手足之情云云。  

中立派向来只听圣令,三皇子谋反之事,即使国事,又是家世,他们也不敢随意提议。  

剩下的那一部分,大多数都是三皇子一党。三皇子事败,他们都是惶惶不可终日,这时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