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月下美人(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住了更多月光,便显得有几分昏暗。  

赵无眠担心视野不好,太后摔倒,便走近她几分。  

太后看了他一眼,而后解释道:“由宽入窄,光线愈发昏暗,便似由阳间转而去往阴间,便称阴阳路,先帝专门修这条路,便是有几分想去阴间寻秦王妃与初仪皇后的隐喻。”  

“洛家儿郎,大多情种,我已经见识过。”赵无眠微微颔首。  

景正帝也好,晋王也罢,为人处世,其实都不太符合身份…太钟情于女子,反而不太像手握大权之人,但赵无眠挺欣赏两人,毕竟他又何尝不是呢?  

他现在还想着把太后送回宫后就赶紧去陪苏小姐。  

赵无眠看了太后一眼,她的表情带着几分落寞与多愁善感,料想是想到了自己?  

秦王妃也好,初仪皇后也好,身份与她相似,但死后都有人专门修路祭奠,那她呢?因为太后的身份,谁敢在她面前造次?由此也便高远,身边连个说知心话的人都不会很多。  

而自己未来的人生,也是一眼就能望到头,自然心情低落。  

太后仿佛在寻觅失物似的,视线盯着脚前地面,步履缓慢。  

她道:“未明侯,当初你问本宫是否愿意抛下皇后身份,出宫做一名正常女子…坦言道,本宫当时心中稍有悸动,但沈家还需皇亲国戚这身份站稳脚跟,沈家不似其余世家,根基尚浅,我岂能因一己私欲而任性?”  

“不任性还把我半夜带到竹坞湖?”  

太后侧眼看他,眼神幽怨,“侯爷要是不愿,我们现在打道回宫就是,你不用和本宫好一阵儿,歹一阵儿的。”  

两人在阴阳路上走得愈发深远,道路狭隘到此刻只能容纳一人通过,而在阴阳路的尽头,修有一座小亭子,亭子被竹林围住,根本就通往不了湖泊。  

赵无眠在亭子里坐下,“太后专门把我带到这儿来,究竟想干什么?总不至于是单纯聊聊这竹林吧?”  

太后好奇问:“我说什么,你都答应?”  

“刚才是‘歹’,现在不就轮到‘好’了吗?自然是太后说什么我都答应。”  

太后微微一愣,而后当即眉开眼笑,在赵无眠对面坐下,小手撑起侧脸,哪里还有方才落寞的模样。  

赵无眠怀疑太后方才心情低落都是装的。  

亭子被竹林包围,光线很暗,只有几缕月光垂落而下,洒在亭子内,空气中的粉尘被一缕缕月光照亮。  

太后的美眸却比月光还要亮堂几分,“你的词呢?”  

“什么词?”  

“《南歌子》啊,侯爷莫不是要不认?”太后当即不满,“你方才可是说,现在轮到‘好’啦。”  

“就为这个,太后专门把我带到竹坞湖?”  

“未明侯若在方才的诗会将词给我,一了百了,本宫肯定不会多此一举把你带到这儿来。”太后指尖轻轻捏住一片飘在石桌上的竹叶,而后放在唇边,轻轻一吹。  

一阵香风带着竹叶,便落在了赵无眠的脸上。  

太后衣袖掩嘴,轻轻一笑,“觉得本宫此举,很无聊?”  

“确实无聊。”  

太后不满,“这就是你说的‘好’?”  

赵无眠摇头,“但如我方才所言,凡事都是对比出来的,我自然觉得无聊,可太后久居深宫,凄苦十年,这种小事也会觉得好玩有趣,也很正常。”  

太后一愣,而后深深看了赵无眠一眼,继而沉默片刻,却是抬手指了指赵无眠的脑袋。  

赵无眠在头顶一摸…有竹叶落在他的头发上。  

太后当即又笑了起来,“能说词否?”  

赵无眠瞧太后这么高兴,也是一笑,“罢了,不说了,那词的处境,与太后一般无二,太过凄苦,若是说了出来,反而会惹得太后难过。”  

“侯爷倒是体贴。”太后小手趁着侧脸,裙下的小腿轻轻晃着,“那侯爷写一首欢快点的?”  

“我没什么文采,写不出好词。”  

“那你就说那首难过的。”  

“还是编一个欢快点的吧。”赵无眠眼神认真,仰首望着宛若发丝般的缕缕月光,沉默良久。  

太后偏头看他,默然不语。  

想了想,赵无眠才道:“《南歌子·竹坞湖有感》,嗯…沈南歌,真漂亮…”  

赵无眠肚子里的确没什么墨水,抄诗还行,现写一首那也不过是打油诗的水平罢了。  

太后娘娘含笑表情稍微一僵,而后神情极为幽怨道:“这就是未明侯的才情?苏家小姐是怎么喜欢上你的?”  

“因为我是个会说情话的江湖客。”  

“说一句听听?”太后娘娘的表情满是怀疑。  

“苏小姐不在,说不出来,没有真情实感是不行的。”  

“江湖客过惯了刀光剑影的日子,不擅长男女之事也正常,侯爷何必嘴硬?本宫又不会笑话你。”太后轻叹一口气,又觉得无趣,但她又不想这么快回宫,便道:  

“你把本宫当成你的苏家小姐,说句情话让本宫听听,本宫可以帮你指正指正,否则就你这一瓶不满半瓶晃荡的水准,猴年马月才能和湘阁与圣上有进展。”  

“无聊。”  

“侯爷刚刚还那么体贴,现在又说本宫无聊?”太后娘娘瞪他,便道:“那我们打个赌,添点彩头,怎么样?”  

“说来听听。”  

太后站起身,双手提着裙摆,像小姑娘似的轻轻转了一圈,“侯爷把本宫当成你的苏家小姐,说句情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