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怎么又硬了(1/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浮墨殿外,不少宫女都侍奉在侧,等着赵无眠传唤。  

传唤什么呢?不是打水洗漱,就是伺候暖床喽。  

虽然洛朝烟从未下达过这种命令,但赵无眠若真有意,也没几个宫女敢反抗,而且…侯爷真的好俊俏。  

要真让她们伺候,还不知是谁占便宜。  

因此一瞧见赵无眠走出,她们便连忙低眉垂眼,做出恭敬模样,可又想悄悄挺胸,在侯爷面前显露身材。  

赵无眠寻上他们,稍显好奇问:“我在外杀了两人,又毁了那么多屋舍,可是给圣上惹了麻烦?”  

丫鬟们又惊又喜,没料到赵无眠会和她们搭话,便有人不由娇笑回答:“沈府都说了,是有人意欲行刺侯爷…侯爷一己之力当场诛杀两人,如此风采,也是给圣上长脸才是。”  

“是呀是呀,虽然其中一人还是青连天的弟子,但圣上肯定会给侯爷出头的。”  

“说不定,都要下圣旨让蜀王派兵剿了青连天在蜀地的总舵哩。”  

丫鬟们你一句我一句,叽叽喳喳。  

从这些丫鬟口中也问不出什么东西,赵无眠笑了笑也便离去,转而开始琢磨琉璃四玉的事儿。  

其中两件已经有了下落,还有两件不知所踪。  

赵无眠对于所谓的琉璃四玉,流落江湖的九钟,其实的确是很有兴趣。  

无论是自身的武道修为,还是和武魁高手们的接触,都在告诉他,这世道是有仙迹的…而九钟便是飞升成仙的条件之一。  

又或者说,是‘得道’的条件之一…得道与单纯的飞升成仙,在赵无眠看来,是完全不同的事。  

飞升成仙不外乎肉身成圣,乃物理层面的脱胎人世…但只是如此,不是成仙。  

在赵无眠看来,求仙问道,重在‘问道’二字。  

九钟明明是如此超凡脱俗之物,小西天的洞玄却毫不犹豫将琉璃四玉之一给了赵无眠,原因当真是想借赵无眠之手得九钟吗?不见得。  

真正的原因,还是观云舒后面那一句…清渊台因小西天而灭,那小西天上下便决定不再沾染琉璃四玉,以慰藉清渊台上下天地之灵。  

当时赵无眠要拿龙纹青玉佩,恐怕洞玄本人早便乐开了花,甚至觉得小西天与清渊台的因果,便是随着此举,散去了一部分。  

这心态,这举措,在外人看来,明显傻的没边儿,但这就是洞玄的‘道’。  

单论此举,洞玄就已经和俗世的其余武者在心态上拉开了一段距离,难怪是他沟通天地之桥。  

而这样恪守己道的人…几乎赵无眠所认识的所有武魁高手,都是如此。  

赵无眠与陈期远有怨,但陈期远照旧传给了他天罗枪,自知洛述之利用他围剿乌达木,但他依旧会去,便是如此。  

便是许然,也一直在竭力抵抗奈落红丝带给他的影响,并非是怕影响战力,只是不愿自己因为九钟,而变的不像个人。  

都有自己的傲气,都有自己的原则…至少赵无眠认识的武魁们是这样的。  

也难怪苏总捕会说,想沟通天地之桥,便需找到自己的‘道’…他们这些武魁高手,即便是感悟九钟,取了巧,但也都是如此过来的。  

赵无眠心情忽的轻快,他惊觉,比起满脑子求利问益的武魁,他还是更钟情于这种恪守己道的武魁多一些,或者说,是钟情于这种世道。  

此方世界,不是只有阴谋诡计,勾心斗角,利益至上…这是个或许有几分浪漫主义的世道。  

那这世道就还不错,自己为何会喜欢这样的世道?  

自己也是这样的人呗。  

如此说,稍显矫情,不过念及此处,赵无眠却也隐隐有所悟,自己距离沟通天地之桥,似乎是更近了一步…若想问道,便需先剖析己身。  

而他没找回自己的记忆,总归还是缺了最重要的那一部分。  

萧远暮不现身,他也没消息,其实赵无眠也理解…一个邪派头头,自然不可能那么简单让人知道自己的踪迹,别说是她,就是幻真阁阁主其实也没消息。  

这个世道信息传递,滞后性太大。  

但大离侯爷会挽月弦这事儿,基本已经算是人尽皆知…自己拿她的武功打天下,她总不可能一点反应都没有。  

自己在找她,她估摸也在找自己…可能她已经在来京师的路上,只不过江湖路远罢了。  

其实赵无眠没猜错,萧远暮的确想来京师,也的确被耽搁了,这片江湖太大,赵无眠辗转晋地与京师发生的这些事,虽大,却不是江湖唯一的故事。  

距离洛朝烟登基,其实才过了一晚,所以赵无眠封侯的消息还没传到苏州…也就是燕九还没把尸首搬到梅家面前的这个时间段。  

在此时,熟美女子与小女娃也才刚刚抵达苏州城不久。  

苏州位于长江下游南岸,河流纵横,城内布局也一直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格局,行人在城内,不骑马,常坐船,沿着自西向东的主干河道随波而行,便可见其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史迹名园。  

暮色时分,夕阳将落未落,霞光漫天,透过水雾,映于河面,波光粼粼,整片苏州城都彷佛笼罩在夕阳红霞之内。  

而河道两侧,也皆是客栈酒肆,茶摊青楼,若有意者,自船上岸,便可随意揽阅。  

大离从不宵禁,因此即便此刻傍晚,人烟也不见半点稀少,河道两岸,人声鼎沸。  

河道两侧,则挂着一串串彩灯,遗留年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