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若身死路途(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定定望着赵无眠的脸庞,少许之后才收回视线,将《竹影记》轻轻放在赵无眠身旁,才起身披上蓑衣,带上斗笠,单手提着那柄普通长剑,牵起白娘子的缰绳往庙外走。  

白娘子睡眼惺忪睁眼瞧来,很有灵性地没发出声音,默默跟着苏青绮向外走。  

来至庙外,凛冽寒风让她紧了紧自己的蓑衣,继而抬眼看去,观云舒正盘腿坐在一颗树上,自高而下望着她。  

即便是苏青绮也不得不承认,观云舒的确是此世第一流的美人,此刻在月下,更是显得她清冷动人。  

“做什么去?”观云舒淡淡问道。  

“趁着此刻抢马的消息还没传出去,我总得去京师一趟,帮公主打探清楚朝中局势,究竟谁是‘女帝派’,谁是‘幼帝派’,谁能拉拢,谁需要清算,此刻是否适合入京,都需要探明…否则两眼一抹黑,干什么都不方便,以及最重要的是,我需要查出是谁给太子下了毒,此人不除,便是公主一辈子的隐患。”苏青绮微微摇头,继续道:  

“总不能让公主以身犯险,孤身入京,待她登基,此人定然暗藏水下,说不得十几年都不再露面,要想查他,此刻反而最容易,何况若是顺利,还能问兄长找来助力,我等孤军奋战终究不是长久之策。”  

苏青绮所言在理,观云舒也挑不出什么毛病,便道:“你不怕赵无眠对你家小公主有异心?”  

苏青绮想起了刚和赵无眠同行时自己心中的敌意与戒备,沉默少许,而后语气不由带上几分回忆与柔和,“青绮只是谨慎,而非不识人心。”  

“你家赵公子不是打算去平阳找许然庇护?到时候一同入京不好吗?”  

“此去平阳,想必不会太顺利,但有你,有赵公子在,公主安危无需担忧…经此太原一役,我才恍然察觉,我虽为元魁,却武艺浅薄,但我出身捕快,查案也算本职工作,如今去京师为圣上探明前路,扫平暗刺,才更能发挥作用。”  

“倒是心思通透…但我可没说要帮你们,我之所以帮忙抢马,是因为赵无眠帮我抓了贼…等价交换罢了。”观云舒淡淡道。  

苏青绮微微一笑,也没继续接话。  

观云舒总觉得苏青绮的笑容有几分赵无眠捏定她的感觉,心头微微不爽,因此她顿了下,缓缓道:“即便有千里马,伱此去一行也不会太容易,说不得会死。”  

“公子为了圣上,能当着晋王府一众高手的面抢夺千里马,我不过是先为圣上探路,又有何惧?”苏青绮冷冷一笑,淡淡道。  

“若是死在半路了呢?”  

“青绮虽为人臣子,却也是江湖人,自有江湖人的慷慨就义。”  

说罢,苏青绮翻身上马,向观云舒抛出一本小册子,  

“此为《五气经》,乃公子目前所学武艺…他没了记忆,看不懂上面这些,倘若需要修习,便靠观姑娘为他讲解了,目前他已经学会了枪法篇与刀法篇,他悟性很好,天赋极高,不用你多费心,只是有些常识不懂,还需观姑娘多体谅。”  

观云舒接过册子,并未多言,只是道:“真不告诉你的赵公子和嫡公主?”  

苏青绮抿了下粉唇,回首看向破庙,惊鸿一瞥间,不知蕴含了多少情思。  

此次分别,不知未来还能否再见,赵无眠可能会死在晋地,她苏青绮也可能会死在半路。  

但江湖不就是这样?早在她提剑上马,奔袭晋地准备接应洛朝烟时,便有了准备。  

她默默收回视线,一言不发,只是双腿轻夹马腹,白娘子便朝东方狂奔而去,以它的脚程,两天之内便能抵达京师。  

观云舒默默望着苏青绮远去的背影,雪地上留下白娘子一串串足迹。  

不知过了多久,耳旁传来翅膀扇动的轻响,闻声看去,却见雪枭自破庙内一飞而起,朝着苏青绮的方向飞掠而去而后赵无眠便自破庙中走出,让观云舒回过神来,略显惊讶,“你何时醒了?”  

“她牵马走出破庙的时候。”  

“不要大肥鸟了?”  

“苏小姐更需要它罢了。”  

“不来阻拦?”  

“她就是不想我们阻拦,才选在这个时候。”赵无眠手里攥着《竹影记》,站在观云舒盘腿坐着的树下,眺望着苏青绮的背影…如今她已经成了个小黑点。  

“真是无情。”  

赵无眠自然不放心苏青绮在外,但还是淡淡摇头,“她有自己的想法,而非我的随从,奴仆。”  

都是江湖人,没必要把离别场面搞得多么伤感矫情…洛朝烟的确需要人去她去京师扫平前路,只是太过凶险,她才一直没有提及…而客观来看,苏青绮也的确是最佳人选。  

赵无眠去了京师也是两眼一抹黑,苏青绮本就是苏家大小姐,兄长还是朝廷命官,侦缉司总捕,只要她入了京,即便身份暴露,有这层关系在,也没人敢轻易动她。  

何况苏青绮有自己的意志,阻拦又如何?拦得住吗?她决心要去京师揪出那下毒之人,那便谁也拦不住她…她不是任由赵无眠摆弄的人偶。  

观云舒没有搭这话,而是看向自己手中的《五气经》,上面还有着苏青绮的余温,她沉默少许后,才道:“我不懂男女之情,但她似乎很喜欢你。”  

“我与她第一次见面时,她想剿匪,而后我发觉她是为洛朝烟而来,便觉得她是在骗我,她根本不是什么尚义任侠的侠女,随后去了江畔村,我才知道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