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破庙杀机(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正欲收刀入鞘。2  

那好像是我的血…他是什么时候出刀的呢?  

黑衣刺客至死都难以想明白这个问题。  

噗通。  

短短一瞬,来袭之人便尸首分离,但三人脸色却并不好看。  

“此人出手即是杀招,我们是何时暴露的?”苏青绮用剑挑开刺客面罩,细细辨认,才缓缓摇头,“我不认识,也从未在侦缉司的通缉榜上见过他,但他齿尖有毒药,应当是死士。”  

“谁杀我,谁便要背负骂名,所以无论是藩王亦或是其他势力,目前应当都只会从黑道找人刺杀。”洛朝烟也直起身子,黛眉蹙起,“果真不能小瞧江湖,这么快便能找上门。”  

“晋地一共就这么大,他们知道我们去不了草原,只能往晋南与晋东逃,”苏青绮轻叹一口气,分析道:“恐怕各个要道都有人阻拦,他只是碰巧发现了我们罢了。”  

这才三天就被人找上门,两女心情都难免低落,形势委实不太妙。  

他沉吟片刻,才道:“该做好最坏打算了,想去京师,最安全的法子恐怕反而是一路杀出去,否则万一我们自以为隐匿行踪,实则早已暴露,最终定然自投罗网,落入死局。”1  

闻听此言,苏青绮才看向赵无眠,“所以要用我的法子?毕竟倘若没有千里马,我们肯定杀不出去。”  

赵无眠没有回答,而是又拿出舆图,望着被苏青绮标红的‘太原’…那里是晋王的地盘,也是晋地第一大城。  

“晋王镇守边疆多年,府内不可能没有从草原缴获的千里马吧?”赵无眠忽然问道。  

苏青绮与洛朝烟均是一愣。  

“大离境内,单晋王府便有千里马三匹,其余的千里马都被晋王作为赏赐,赐给边关将士了。”洛朝烟回忆少许,才看向赵无眠,似醉非醉的桃花眼带着几分不可置信与惊为天人,“公子的意思是?”2  

“圣上的法子不能用,苏小姐的法子也不行,就算消息能传至京师,等千里马与高手来时,我们三人恐怕早被串起来供人观赏了。”赵无眠轻笑一声,看向两女,自信道:  

“用我的。”13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用你几匹马罢了那是陛下赏脸,敢哔哔让你飞起来晋地距离京师千里之遥,如今才三天过去就有刺客找上门,若想一路隐瞒身份悄无声息跑去京师,明显不太现实。  

便如赵无眠方才所说,若是他们自以为自己藏得很好,实则早已暴露在敌人视线中,那等在他们前方的岂不是那些‘幼帝派’亦或是‘藩王派’精心布置的陷阱?  

到了那时,可就真的十死无生。  

既然如此,倒不如去太原偷两匹千里马,一路冲进京师…与其防备不知藏在何处的刺客,不如大大方方,骑着千里马直接往京师窜,因为消息有滞后性,今天他们在太原,等消息传至刺客耳中时,他们都已经骑着千里马狂奔数百里,还拿什么刺杀他们?  

千里马整个大离朝都只有二十匹,珍贵无比,日行千里夸张了些,但日行五百里还是轻轻松松,若非如此,江湖人怎会对马匹如此痴迷?  

这可是逃命的玩意。  

所以若他们抢到了千里马,所需要防备的,其实只有拦路者…其余刺客压根追不上,除非派了武魁级别的高手。  

两女都不笨,很快理解了赵无眠的意图。  

这法子风险明显极大,可此刻本就危机四伏,干什么都有风险,如果没有千里马,等他们悄悄咪咪跑回京师,不提其中风险,单单要花费的时间都得按月来计算。  

皇位若是空缺几个月…朝中早让皇长孙上位了,还有洛朝烟什么事?  

苏青绮念及此处,也才微微颔首,“只能如此…所谓灯下黑,他们定然想不到我等居然会在太原,不如抢了马,一鼓作气冲进京师…”  

“且慢。”洛朝烟则微微抬手,凑近舆图,手指从临水指向太原,“太原距离我们不算远,最迟两天时间足以赶到,而抢了千里马后,我等最好是去平阳。”  

赵无眠眉梢轻蹙,“为何?”  

“我之所以有资格登基,最大的原因在于我的舅舅,也就是楚地许家家主许然,他不仅是武魁,更是掌管十万楚地水师…而父皇驾崩,皇兄昏迷,朝中为隐瞒消息,也为保我安危,才只让铁罗刹夫妇与青绮暗中接我,如今暴露,消息自然也传到了舅舅那里。”  

苏青绮眨眨眼睛,“为了保护圣上,许家定然派高手前来晋地支援…平阳便有许家的人?”  

“许家在晋地有四处分舵,距离我等最近的分舵,就在平阳。”洛朝烟的手指以太原为中心,往晋北画了个大圆,  

“太原以北,被晋王全权掌控,舅舅乃水师都督,公然将势力安插在晋北不合适,但太原再往南五百里,到了平阳,那便是小西天的地盘,江湖势力驳杂,才有各方势力暗中埋下分舵的机会。”  

小西天?赵无眠想起了河曲门前那个被他利用去剿匪的尼姑…那尼姑留着长发,也不知在小西天是何等地位。  

“临水要平阳的距离,足足六百里…”赵无眠收回杂念,望着舆图,估算了下距离与时间,“我们得跑十天才能到平阳…”  

一般马匹,一天也就跑60里路,否则得跑死,他们三人要是没了马,更别想跑回京师了,这还是不算路途中遭遇刺杀,也不算隐瞒身份所消耗的时间。  

所以去京师也好,去平阳也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