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交涉(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一夜狂奔,义银一行向西,天亮时再次渡过白岩川。  

前几天脱出神保长职拦截,高高兴兴过来。这时却是损兵折将,狼狈逃回西岸。  

其中滋味,让骑军士气大跌。  

不惜马力的结果,导致一行人还未到富山城便要支持不住。  

刚才渡过常愿寺川,几匹战马口吐白沫倒毙,骑军不得不停下。  

上杉辉虎说道。  

“不能再走了,昨天鏖战一场,又连夜奔驰数十里,不论是战马还是姬武士都扛不住了。  

如果再走怕要全军脱力,真变成任人宰割。”  

神保家态度不明,这里还算敌境,上杉辉虎得考虑当地武家骚扰的可能。  

义银点头。  

“这里距离富山城已经不远,大队找一处修整,战马集中几匹状态尚好的给我换乘,我去富山城与神保长职交涉。”  

山中幸盛大惊失色,僭越插入两家家督对话中。  

“不可!您身份尊贵,不可孤身行险,我随您去吧。”  

上杉辉虎没有计较她的插嘴,反而赞同道。  

“确实,你一人去实在让人放心不下,还是带几名姬武士一齐前往吧。”  

义银摇摇头,说道。  

“我们刚才把神保长职打了个灰头土脸,这时候人越多越坏事,万一激起她的恨意,怕是后果难料。  

我单独去见她。  

我是男儿身,幕府使臣,斯波家督,又手持御旗,代表足利将军亲信。  

多重身份足以让神保长职顾忌,才能好好谈一谈。  

我们处于弱势,不可再刺激她,还是我一人去比较合适。”  

上杉辉虎面色难看。  

她宁可战死沙场,也不愿意借男人保护求生,这次回归越后之行,实在是太伤她的自尊。  

义银比她看得开,为了活下来,他做出的妥协还少吗?  

活着,才有希望。  

他断然道。  

“切勿多言!都听我的!山中姬,给我御旗。”  

山中幸盛迟疑,取出身后足利白旗,却捏在手中犹豫。  

义银大怒。  

“怎么!我的命令你也不听了!”  

山中幸盛低头,双手奉上御旗,哽咽道。  

“殿下多加小心,若您。。我与神保家势不两立!”  

义银呸了一声。  

“说什么烂七八糟的,我的命没那么好丢。”  

刚才要走,上杉辉虎拉住他,义银回头看她,两人四目相交。  

“谦信公,你一定要活着回来。  

如果你出事,我发誓,我一定会杀光椎名神保两家!”  

义银没好气的说。  

“你就不会说点好听的,真不吉利。”  

上杉辉虎笑了笑,目光带着温柔。。  

“只要我们一起活着回去,我愿与你共享越后。”  

斯波义银一抬眉。  

“此话当真?”  

上杉辉虎指天发誓。  

“如有半句虚言,家业消散,家名尘落,天地不容!”  

义银无奈瞅了她一眼,真是个任性的富二代。  

上杉辉虎哈哈一笑,她可不傻。  

不但要与君共享越后,还要攻下关东平原,与君共享关东。  

斯波义银,如若有那么一天,我有幸成为天下人,你便是我的御台所。  

义银不知她的小心思,架好御旗,整理衣着。  

山中幸盛牵来一匹状态尚好的战马给他备骑。  

义银一人双马,朝上杉辉虎微微叩首示意,转身冲向富山城方位。  

富山城位于神通川东岸,依水势而建,宛如一座水上之城。  

天守阁内,神保长职面色阴沉,寺岛职定伏地请罪。  

春耕已经接近尾声,寺岛职定自知之前阻击长尾景虎(上杉辉虎)一战打得难看,特来请罪。  

神保长职心里恼她,手中的板子却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只要她还有心攻伐椎名家,寺岛职定为首的新领派便是家中最有力的支持者。  

守护体系有好有坏,讲究的是以血缘为纽带,排排坐分果果。  

完善的体系虽然让强者得到了大部分利益,但也保证了弱者最基本的生存权利。  

世上没有完美的制度,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保护弱者免受无底线的压榨。  

换而言之,规矩需要有保护弱者的条款,否则大家宁愿回归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何必守规矩。  

守护体系的兜底,保证了弱者基本的权利,也导致守护大名麾下武家缺乏进取之心,远不如织田信长那种下克上的战国大名贪婪。  

小岛职镇那些传统武家只想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过活,对增加兵粮役反感,对外征战也缺乏太多野心。  

神保长职想要继续征伐椎名家,就必须偏向寺岛职定这些新领派。  

她们才是征伐新川郡的得利者,有意愿追随主君继续开战。  

所以神保长职不能过分苛责,以免打击到这些武家的积极性。  

两人还在说话间,外间来人通报,一少年持足利白旗,称幕府使臣,在外求见。  

神保长职诧异,脑中浮现出前几日那俊朗少年的影子。  

不会吧?他怎么回来了?  

她看了眼身边的寺岛职定,见她一样疑惑,下令道。  

“让他来天守阁见我。”  

片刻,义银持旗而来,虽然整理过衣装,但神色间掩不住的狼狈,看得神保长职忍不住哈哈大笑。  

义银神态淡然,仿佛不受影响,问道。  

“神保殿下何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