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辩驳(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甲贺五十三家,伊贺四十九院。听起来像是那么回事,挺能唬人的名头。  

可在这世界,不过是些饿疯了的贱民抱团取暖,为高阶武家鄙夷。  

所谓伊贺四十九院。在山头上弄个佛堂,摆着弥勒佛的木像。周围给弄上一圈共四十九间土房茅屋,这就是赫赫有名的伊贺忍者学院了?  

看着堂上供奉的弥勒佛,虽然雕刻技术很是粗糙,但那佛爷抚摸着大腹便便的肚子,一副心满意足的笑意还是很有神韵的。  

也许,这就是伊贺众的真正心声,才会选了这弥勒菩萨为供奉之物。  

伊贺多山易守,义银带着一众姬武士来到四十九院,看似一帆风顺。  

可如果不是藤林双生女带路,又持着足利白旗,打着伊贺守护的排面,这一路得用血染开了路才行。  

弥勒佛座下有三个主位,房内都是盘腿坐着的各地村头。  

这里不是京都,没那么好的榻榻米给你踩。姬武士都是坐在地上,主座上放三个跪垫已经是首领的待遇了。  

如今服部家督外走,中间的那个位子自是空着。  

右面是藤林正保的座,这会儿果心假扮的藤林正保正带着一众人马在北伊贺边上等消息。  

而左面的位上,坐着一名年轻的丽人。  

一身紧凑黑色武士服贴在身上,将她姣好的身材显得玲珑有致。  

虽坐着,义银也觉得她比自己高,只因为那对大长腿可真长。若站直了,身高比起现在尚未发育好,165厘米左右的义银肯定高上一些吧。  

五官精致,颧骨有些高。前面的头发是平剪刘海,再加上一对细眼。看着如同蛇一般盘着,别有一番妖姬的味道。  

路上,义银已经听藤林姐妹说过,如今的百地三太夫是当初创院百地三太夫的孙女。  

心里才释然。做事如此激进,又是暗杀藤林正保,又是反攻幕府,的确不像是个久经风雨的老狐狸。  

至于为什么改名百地三太夫,也许是借着祖母的威名震慑内外吧。  

毕竟忍者善于隐遁,也没有多少人知道百地三太夫的底细,外人难免将她祖母的事迹掺杂于她身上。  

如果不是义银恰逢其会,藤林正保也已被她操纵。以后的藤林正保与百地三太夫,说不准都是指她一人。  

百地三太夫眼看着斯波义银进了佛堂,这少年比情报上说得还要漂亮。  

阳光白皙的脸庞,修长的四肢,强健有力的躯干,圣洁无邪的气质。  

原来男人可以美成这样,简直是天仙下凡。  

换个地方,指不定百地三太夫食指大动,脑子里起了别的念头。可这会儿,她只觉得心寒似冰。  

在上次与藤林正保不欢而散后,她找了果心去暗杀假扮对方。  

能认识果心,也是一次外出时无意间得到的机缘。此人的妖术让她这上忍也是心惊,完全超脱了忍术的想象。  

她隐于山林,只做自己有兴趣的事。这次能说动她,是因为她觉得好玩,假扮伊贺上忍有趣。  

谁知道,斯波义银一入伊贺,藤林家转身就变成了斯波家死忠,让百地三太夫措手不及。  

到此时她还在疑惑,果心为何变卦。果心那种人,可不是随便就能收买的。  

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她必须给斯波义银一个下马威。  

“来者何人!竟敢擅闯我伊贺四十九院!是欺我伊贺众无人吗!”  

周围地侍本就奇怪,一个男人带着一群面生的姬武士,怎么就进了佛堂。听得百地三太夫的呵斥,面色自然不善起来。  

义银岂会如她所愿,哼了一声,说。  

“我乃足利一门斯波宗家嫡子斯波义银,现任伊贺守护,持足利白旗征讨不臣。  

你等伊贺众皆是我的臣下,百地三太夫,还不上前叩拜!”  

场内哗然,众人多少知道百地三太夫要做什么,此时幕府来了新守护,看带路的两个还是藤林正保的双生女,看来此事难以善了。  

百地三太夫冷着脸。  

“伊贺守护,哈。  

我伊贺众被幕府欺负了数十年,受了多少苦,死了多少族人。  

这会儿幕府顶不住三好家的压力,可想起我们这群野狗了。  

就算是狗,饿极了也是要咬人的,你幕府打得一手好算盘,就没想过狗急跳墙吗。”  

说实话,义银也觉得幕臣那群王八蛋太不是东西了。把伊贺众祸害了这么多年,不知道赚了多少黑心钱。  

可这会儿他能怎么办?  

还不是要替那些白痴擦屁股,还不是要用血统家格压着这些被欺负的人。  

要说道理,武家社会就是这么混蛋王八蛋的没道理。从出生起,所有人就都没得选。  

“雷霆雨露皆是将军的意志。你等国人既然做出赶走守护之事,就得承受后果,接受惩罚。”  

百地三太夫见义银到了自己地盘还是这么强硬,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心中恨意越发泛滥。  

她从小就是看着家中小孩活活饿死,老人自行走入山中寻死,病人哀嚎等死长大的。  

凭什么!我们都给幕府跪下了,这惩罚还是没完没了,永远看不到头。  

“哈,说得好。  

既然我们是叛逆,既然我们注定要受这些没得尽头的惩罚,那么我们就叛到底了!  

回去洗干净脖子等着吧,我们会让幕府后悔的。”  

义银嗤之以鼻。  

“联络上了三好家就觉得自己是个人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