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虾兵蟹将(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小,从来没见过异鬼灾难,更别提和这些血肉泥泞污秽之物零距离接触。  

武寰大姐沉默不语,只觉得罗平安的坚韧心智强如怪物——  

——这些充斥着邪气的血肉,修行人都避之不及,哪怕她是什么合道尊者的分身,也绝不想多看一眼,最多使唤神通法术,有火元灵法宝或是同道烧得干干净净。  

武灵真君居然敢去碰它们?还要仔细研究?  

换个说法,在武寰看来,罗平安刚才在玩屎呀!而且是面不改色的玩,似乎还要玩出花样,玩个仔细明白...  

“看出什么了?”武寰问。  

罗平安:“我进村的时候,从水渠里蹦出来的尸骸,还有这小池塘里的尸体——他们都不是春风渡口的人。”  

武寰:“何以见得?”  

“地方人种不一样,西北人的脸都比较长,脑袋尖眼睛小,鼻梁也高,这是为了适应气候,大自然一次次筛选留下来的人种。”罗平安解释道:“水渠里的腐尸已经死了好久好久,都是圆脸大头的南方人,不论男女都有厚鼻毛——这不是天灾。”  

武寰心神剧震,如果春风渡口的异鬼不属于天灾,那么只能是人祸了...  

“这是修行人干的。”罗平安嗅到了阴谋的味道:“我在峡谷出口感应邪气的走向,没有急着进村,也觉得奇怪,因为邪气总跟着天魔一起来,既然上风口找不到魔物,好像没有根源——那么冲向春风渡口的妖风再怎么强烈,也不可能一点消息都传不出来,只在短短两三天的时间就把这些村民变成行尸走肉了。”  

“赤甲小旋风不在这里?它管几个村?”  

柜子精立刻应道:“六个村...”  

罗平安再次动身,往另一处水池捞尸体,这一回看得更仔细。  

“这具女尸烂的不成样子了,两腮还带着发青的淤血——这是东宇神州的人,她从东宇神州来。”  

东宇神州有大半地区处于高原,强光照射下长大的人们,面部会出现持续性充血红斑,这异鬼行尸面庞发青发紫,有明显的高原红特征。  

“你的意思是,有人把东宇神州的异鬼送到鲎牙水城?”武寰大姐立刻追问:“是两仪仙盟干的?他们要对付你?”  

“我不知道。”罗平安没有妄加揣测,因为这是一笔赔本买卖——两仪仙盟可以用粮食杀人,可以用灵兽杀人,但是要舍本逐末,绕那么大一圈翻山渡海空运异鬼来杀人,实在匪夷所思了。  

这不是陆远的作风,活干得太糙,污染水源害一个三四百人的小渔村?要是证据确凿,四象仙盟的诸位尊者会把陆远挂在封神台的铜柱上搞人肉烧烤,然后耻笑他三天三夜,笑他五蕴愚蠢,笑他想法幼稚。  

“或许不是两仪仙盟干的。”罗平安眼里的火气越来越大:“也不是地方妖王的手笔,蟹将军再怎么好的胃口,它不可能吃异鬼的肉过日子。”  

“既然灾年有周期规律,每次天灾到来都会死人,就有食腐动物早早蹲守在灾区附近,只是大西北这一回的天魔迟到了,它来晚了几年,就有乌鸦豺狼迫不及待——要制造腐肉填肚子。”  

“你是说赶尸宗?!”武寰大姐震声应道:“这些邪门妖道不怕天煞,不惧邪气,反而以邪气煞气改造肉身,创造修行法门...”  

《仙元通鉴》没有讲过鬼修和魔修,也绝不会指导人族如何走上这一条歧途。  

罗平安对赶尸宗的认知几乎是一张白纸,如果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  

——天魔灾年是人族衰败死亡的关键节点,无论是泥胎贱种还是仙家强者,都会诞生大量的尸体。  

按照这么算,灾年就是赶尸宗的黄金周,是这群邪道妖道的双十一薅羊毛购物狂欢节。  

春风渡口的灭村惨案不是什么天灾,仅仅只是赶尸宗道人开了个小灶,从东宇神洲收集来的异鬼尸骸变成了投毒道具,或许要以人命来祭炼邪道法宝。  

就在此时,就在此刻。  

从渡口旅店方向传来惊声惊叫!  

“还有活人?”  

罗平安运转降魔杵掠空飞行,来到旅店三楼瓦顶,一脚踏破窗户。马上感应到一种明黄色的灵力潮汐,好似鸡蛋壳一样,把邪气通通挡在外面。  

再往客房深处寻找,越过木制廊道时,武灵真君踩碎了几条木板,忘了自己的体重,他马上改换轻身法朝着灵力根源方向狂奔。  

跑过梅兰竹菊四色客房,跳到戏台上方一处勾栏听曲的地方,就看见一男一女纠缠在一起。  

“嘿嘿嘿!嘿嘿嘿嘿...”男人的模样说来奇怪,似乎披着合欢宗出品的半挂人皮,只套了一条遮羞布,浑身肌肉虬札鼓胀,体态健硕安康——唯独一颗红彤彤的虾头露在外面。  

柜子精连忙喊:“这就是赤甲小旋风了!蟹将军的左膀右臂呀!”  

瘫在小旋风怀里的女子,也是衣衫不整浑身冒出黑气,已经受到异鬼毒害命不久矣。  

“赤甲小旋风!”罗平安厉声喊道。  

虾头男在床边不管不顾,只想接着寻欢作乐,往行尸姑娘腰肢摩挲,似乎听不到任何声音。  

“再接着叫唤!嘿嘿嘿!你越是反抗,大爷我就越兴奋呀!”  

女人一息尚存,似乎在蛋壳法阵里能保留神智,不至于让邪气夺走魂魄,又惊又恐的挣扎着。  

“虾先锋...虾先锋您饶了我罢...我活不长久了,只想留个清白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