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肥肉与面粉(4200)(2/3)
定下一步计划不迟,不过在这之前,我需要太公提前准备出一些东西以备不时之需。”
“再过一会启儒应该就回来了,届时她便可妥善安排此事,还有什么需求吴将军但说无妨,白家砸锅卖铁也定会满足。”
老者再次拱手说道。
“请太公去购置上几十斤肉来,只要肥肉不要瘦肉,放入一口大锅内不停的煮,直到将这些肥肉煮化了融入汤内为止。”
吴良沉吟了一下,说道,“另外再请太公花大钱买来十几斤精细的麦粉,这些麦粉暂时留着,待肉汤煮好了再用。”
小麦其实是自中西亚地区传来天朝的外来物种,不过来的非常早,大约六七千年前便已经在天朝出现。
不过因为种植技术的原因,小麦的产量一直很低,只被天朝西部的羌人接受。
因此在战国以前,素来有“羌人有麦无谷”的说法。
等到了战国末年,部分地区的人们发现了冬小麦的种植方法,如此可以将冬季闲置的农田利用起来,于是这些适宜的地区便开始推广种植冬小麦。
再后来“石磨”的出现,亦是拓宽了小麦的食用方法,小麦在中原逐渐变得多了起来。
据文献记载,面食制法的发扬光大便是起源于汉室宫廷,甚至汉室宫廷内还设置了专门的“汤官”,也就是后世常说的面点师傅,并且面试制法也在那时起被分做了三大类:汤饼、蒸饼、胡饼。
汤饼,顾名思义就是水煮的面食,面条、面片都算是“汤饼”。
蒸饼,则就是蒸熟的面食,武大郎卖的炊饼,后世称做包子古代称作馒头的面食都算是“蒸饼”。
而所谓胡饼,便是烤制的烧饼,饼干亦可以归入此列。
因此这个时候早就已经有了面粉。
只不过受限于产量的问题,再加上连年战乱极大的破坏了社会生产力,价格自然也是十分感人,也就只有混得不错的士族还享用得起了。
而像吴良从曹老板那里领取的俸禄,还有瓬人军出征时携带的干粮,则全都是一些粗粮,几乎见不到小麦,更不要说面粉。
当然。
若非要吃面粉,以吴良现在的身价自然是吃得起的。
不过作为一名穿越者,吴良生活过的后世反倒更提倡食用粗粮,他当然也不会在此事上矫情,现在的粗粮可都是好东西,妥妥的纯天然无污染,后世的人想吃都吃不上呢。
“好说,小民这便教人前往元城置办这些物资,绝不敢耽误了吴将军的事。”
听了吴良的要求,老者眼睛眨都不眨便应了下来。
可见白家传承了这些年,其实是存了不少物资的,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这么朴素,毕竟这年头,不管是肉还是面粉,都不是一般家庭消费得起的,像白家这种村子里的小家族,能够保证家里每口人都吃饱饭便已经十分小康了。
“嗯……”
吴良微微颔首。
说话之间。
客堂外忽然传来一个略显疲惫的男声:“叔父,我回来了,听族人说菁菁忽然回来了,可是真的?”
伴随着这个声音,客堂的门被推了开,一个浑身灰尘的中年男子迈着大步走了进来。
此人不是旁人,正是白菁菁的父亲白启儒。
启儒只是他的字,他其实是姓白名笙,亦是一个相当有儒气的名字。
只不过他现在的形象却与“儒雅”二字一点都不搭边,如果不是曾经见过,吴良还道他是哪里跑来逃难的难民。
不过吴良其实也没资格笑话白笙。
他自己与瓬人军也都是伪装成了流民的样子,任何人现在见了他都没办法,都没办法将他与中郎将混为一谈。
“启儒,你回来的正好。”
老者笑呵呵的迎了上去,“非但菁菁回来了,吴将军得知先王墓恐有闪失,亦是与菁菁一道赶来助白家一臂之力,这可真是雪中送炭啊。”
“吴将军?”
白启儒颇为意外的看向了立于堂内的吴良,他应是已经知道吴良也来了,族人应该知会过了,只是没想到吴良摇身一变已经成了吴将军,如此愣了一下,他便拱起手来有些防备的道,“吴将军不远万里赶来相助,白某自是感激不尽,不过上次白某做了一个违背祖训的决定,教吴将军进过了先王墓,这次吴将军再来,白某可没什么能够感谢吴将军的了。”
这是担心吴良帮了忙之后,又要依次为借口再进一次广川王墓,所以提前把话说清楚呢……
毕竟在他看来,白家与吴良非亲非故。
有道是无利不起早。
若是没什么目的,吴良断然没有理由来趟这浑水。
只不过他还在第一层。
吴良与他那叔父已经在第五层了,甚至都已经把事情谈妥了,根本用不着他来操心。
“白先生不必多虑,我这次前来相助并无其它目的,只因菁菁做了随珠人之后,为我做了许多针线活,她的口技亦是为我提供了巨大的帮助,我心中感激不尽,因此为她与白家做些事情亦是责无旁贷。”
吴良骚骚一笑,却又一本正经的说道。
?
瓬人军众人一愣。
白姑娘的口技确实了得,不但能训出飞奴,偶尔还能为骗些鸟儿下来解解馋,并且她那异于常人的听力亦是无人能够取代,入墓的时候的确帮助巨大。
但这针线活儿……
众人却是有些不解,家中的针线活不都是那些美人们在做么,他们还从未见过白菁菁缝补过什么东西。
“菁菁还会针线活?”
白启儒也是奇怪的看向了白菁菁,他这个女儿自小性子便野,爬树上山比小子还灵活,唯独女红怎么都不肯学。
“
“再过一会启儒应该就回来了,届时她便可妥善安排此事,还有什么需求吴将军但说无妨,白家砸锅卖铁也定会满足。”
老者再次拱手说道。
“请太公去购置上几十斤肉来,只要肥肉不要瘦肉,放入一口大锅内不停的煮,直到将这些肥肉煮化了融入汤内为止。”
吴良沉吟了一下,说道,“另外再请太公花大钱买来十几斤精细的麦粉,这些麦粉暂时留着,待肉汤煮好了再用。”
小麦其实是自中西亚地区传来天朝的外来物种,不过来的非常早,大约六七千年前便已经在天朝出现。
不过因为种植技术的原因,小麦的产量一直很低,只被天朝西部的羌人接受。
因此在战国以前,素来有“羌人有麦无谷”的说法。
等到了战国末年,部分地区的人们发现了冬小麦的种植方法,如此可以将冬季闲置的农田利用起来,于是这些适宜的地区便开始推广种植冬小麦。
再后来“石磨”的出现,亦是拓宽了小麦的食用方法,小麦在中原逐渐变得多了起来。
据文献记载,面食制法的发扬光大便是起源于汉室宫廷,甚至汉室宫廷内还设置了专门的“汤官”,也就是后世常说的面点师傅,并且面试制法也在那时起被分做了三大类:汤饼、蒸饼、胡饼。
汤饼,顾名思义就是水煮的面食,面条、面片都算是“汤饼”。
蒸饼,则就是蒸熟的面食,武大郎卖的炊饼,后世称做包子古代称作馒头的面食都算是“蒸饼”。
而所谓胡饼,便是烤制的烧饼,饼干亦可以归入此列。
因此这个时候早就已经有了面粉。
只不过受限于产量的问题,再加上连年战乱极大的破坏了社会生产力,价格自然也是十分感人,也就只有混得不错的士族还享用得起了。
而像吴良从曹老板那里领取的俸禄,还有瓬人军出征时携带的干粮,则全都是一些粗粮,几乎见不到小麦,更不要说面粉。
当然。
若非要吃面粉,以吴良现在的身价自然是吃得起的。
不过作为一名穿越者,吴良生活过的后世反倒更提倡食用粗粮,他当然也不会在此事上矫情,现在的粗粮可都是好东西,妥妥的纯天然无污染,后世的人想吃都吃不上呢。
“好说,小民这便教人前往元城置办这些物资,绝不敢耽误了吴将军的事。”
听了吴良的要求,老者眼睛眨都不眨便应了下来。
可见白家传承了这些年,其实是存了不少物资的,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这么朴素,毕竟这年头,不管是肉还是面粉,都不是一般家庭消费得起的,像白家这种村子里的小家族,能够保证家里每口人都吃饱饭便已经十分小康了。
“嗯……”
吴良微微颔首。
说话之间。
客堂外忽然传来一个略显疲惫的男声:“叔父,我回来了,听族人说菁菁忽然回来了,可是真的?”
伴随着这个声音,客堂的门被推了开,一个浑身灰尘的中年男子迈着大步走了进来。
此人不是旁人,正是白菁菁的父亲白启儒。
启儒只是他的字,他其实是姓白名笙,亦是一个相当有儒气的名字。
只不过他现在的形象却与“儒雅”二字一点都不搭边,如果不是曾经见过,吴良还道他是哪里跑来逃难的难民。
不过吴良其实也没资格笑话白笙。
他自己与瓬人军也都是伪装成了流民的样子,任何人现在见了他都没办法,都没办法将他与中郎将混为一谈。
“启儒,你回来的正好。”
老者笑呵呵的迎了上去,“非但菁菁回来了,吴将军得知先王墓恐有闪失,亦是与菁菁一道赶来助白家一臂之力,这可真是雪中送炭啊。”
“吴将军?”
白启儒颇为意外的看向了立于堂内的吴良,他应是已经知道吴良也来了,族人应该知会过了,只是没想到吴良摇身一变已经成了吴将军,如此愣了一下,他便拱起手来有些防备的道,“吴将军不远万里赶来相助,白某自是感激不尽,不过上次白某做了一个违背祖训的决定,教吴将军进过了先王墓,这次吴将军再来,白某可没什么能够感谢吴将军的了。”
这是担心吴良帮了忙之后,又要依次为借口再进一次广川王墓,所以提前把话说清楚呢……
毕竟在他看来,白家与吴良非亲非故。
有道是无利不起早。
若是没什么目的,吴良断然没有理由来趟这浑水。
只不过他还在第一层。
吴良与他那叔父已经在第五层了,甚至都已经把事情谈妥了,根本用不着他来操心。
“白先生不必多虑,我这次前来相助并无其它目的,只因菁菁做了随珠人之后,为我做了许多针线活,她的口技亦是为我提供了巨大的帮助,我心中感激不尽,因此为她与白家做些事情亦是责无旁贷。”
吴良骚骚一笑,却又一本正经的说道。
?
瓬人军众人一愣。
白姑娘的口技确实了得,不但能训出飞奴,偶尔还能为骗些鸟儿下来解解馋,并且她那异于常人的听力亦是无人能够取代,入墓的时候的确帮助巨大。
但这针线活儿……
众人却是有些不解,家中的针线活不都是那些美人们在做么,他们还从未见过白菁菁缝补过什么东西。
“菁菁还会针线活?”
白启儒也是奇怪的看向了白菁菁,他这个女儿自小性子便野,爬树上山比小子还灵活,唯独女红怎么都不肯学。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