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七阶方向(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是因为这本就是巫族寿元的极限,只不过之前都被血气所破坏,难得善终而已。”  

“想要改变巫族的寿命,也就是要改变巫族的生命层次…但《真武经》的修行方式,注定了巫族无法通过灵气来改善,而灵气,几乎是寻常生灵能够推动个体不断蜕变的唯一一条路。”  

“几乎?”  

异立刻抓住了重点。  

金色重瞳身影平静回道:  

“之所以说是几乎…是因为迄今为止,我修行了那么久,只知道有这一条路。”  

原来是出于用词严谨…  

异有些失望。  

“不过…”  

金色重瞳身影看着面容已经完全恢复成了二十来岁模样的姚和玄玟,在两人的身上,他隐隐看到了一股生机在金色液滴的作用下,正在不断成长。  

目光微微闪动:  

“现在…就不一样了。”  

异不由得一愣。  

下一刻,姚的身躯无声飘起,原本枯白的头发,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极速变得墨黑,周身更是缓缓浮现出一道微小的漩涡,似是在牵引着周围淡薄的灵性气息…  

而玄玟的身上亦是出现了相似的情况。  

“他们要复活了?”  

异不由惊喜道。  

姚据说便曾经传授过巫民复生之术,但这种复生之术只对枉死之人有效,对于寿终之人却并无作用。  

他没想到对方竟然能够让姚和玄玟死而复生!  

金色重瞳身影听到异的话,也懒得理会他。  

目光落在了姚和玄玟的身上,看着两人气息隐隐有种蜕变的趋势,眼中不由得精芒闪烁。  

眼底带着一丝欣喜。  

他想得没错,归根结底,真武之道其实并无太多奥妙,至少在六阶之前,拼的无非是对血气、肉身的熬炼效率,效率越高,便越能更快提升至更强大的层次,直至触摸到凡人这个生命层次的极限,最终在跨入六阶的同时,完成生命层次的突破。  

而效率低的人,便只能如凡人一般寿终。  

从某个角度讲,这就是天赋。  

王易安走了一条真武与修士相结合的路,实则是强行将自己从高生命层次打落,以此来削减自身对法力的承载,另开一片天地,得以容许血气的形成,两者勉强达成微妙的平衡,但也因此寿命随之减少。  

这条路算是折中之法,但其实也是一条具备可行性的路。  

只要王易安能够两者并进,一起破入更高层次,完成生命层次的和谐,他便可以继续在这条路上前进。  

只可惜的是,这些年王易安蒙蔽了自我记忆,忙碌于巫族杂务,在真武之道上的积累其实已经足够,却忽略了修士的修行,也就是对元神的修炼,对道域的补充和完善。  

这就使得两者无法达成平衡,自然也就限制了其更进一步的可能。  

对此,金色重瞳身影也没有什么办法,毕竟修行是个人的事情,哪怕是他也至多只能稍作指点。  

不过,虽然无法解决修行上的问题,但他却有办法避开修行,直接提升对方的生命层次。  

那就是仙人之血!  

吸收了海量的仙人之血,没有人比他更懂仙人之血的价值。  

这是一种层次似乎凌驾于界域本源的东西,有着种种奇妙的作用。  

最直观的,便是对生命层次蜕变的推动…  

这些对于高阶修士来说,或许很难发生质的变化。  

但真武者的生命层次本质上与凡人没有任何区别,几乎是生命层次中的底层存在。  

当这一滴仙人之血滴入王易安和玄玟的体内,结果可想而知。  

而在短暂的沉寂中,王易安和玄玟的生命层次,果然开始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这些变化寂静无声,并无任何外显。  

只能感受到王易安和玄玟体内的生命气息在不断地勃发、升腾。  

但对于金色重瞳身影来说,却无比直观,也无比的震撼。  

而这,也正是他想要看到的东西!  

“真武之道到了后面,想要单纯靠磨炼血气迈入更高层次已经是不太可能,五阶到六阶层次的关卡,对于寻常真武者而言,便尤为明显,不光是修为境界的提升,也同样是生命层次的蜕变,这几乎很难单纯通过苦修来突破,我之所以能够轻松达到六阶,是因为我的生命层次秉承仙人之血而生,若论起来,我肯定比不上仙人,却未必会输给那些渡劫修士…”  

“苦修没有希望…”  

“所以,真武之道真正的精髓便在于不断斗天斗地,借外力来磨炼自身,于争斗之中,不断壮大自我!”  

“七阶的路…应该便是于此!”  

金色重瞳身影的眼眸越发明亮!  

他隐约已经明白自己接下来要走的方向,尽管具体如何行动,他还欠缺了一些思路,但却无疑已经是一个极好的开始。  

而很快,‘姚’和玄玟终于接连睁开了眼睛。  

两人随即便被眼前的金色重瞳身影所吸引。  

姚蓦然一怔。  

看着这张明明陌生,却又熟悉无比的面孔。  

无数的记忆,在这一刻轰然爆发!  

如惊涛骇浪,疯狂撞击着他给自己设下的堤坝…随后终于决堤!  

姚的双眸中,闪过了怅然若失、明悟和遗憾。  

随后低下头,轻声道:  

“爹,不,你应该是爹的化身吧?”  

这一声开口,顿时让异和玄玟全都愣在了原地。  

“爹?化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