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元磁暴乱(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元磁道人便径直飞入了元磁海深处。  

屈神通、安长寿等人对视了一眼。  

熊照经和秦胜雍随即便领着游仙观和秦氏的修士,一部分飞向北方,一部分则是迅速飞往西海国。  

安长寿也召集来长生宗的修士。  

三百多位元婴修士一齐出现,声势颇有些浩荡之感。  

安排叮嘱了一番,三百多位元婴修士,随即各自散向四周。  

安长寿这才转头看向屈神通,轻笑道:  

“屈道兄,都到了这个时候,贵宗那三百位隐世弟子还藏着呐?”  

屈神通却哈哈一笑:  

“安道兄说笑了,你我两宗彼此互通,真有隐世弟子,难道还能瞒得过道兄么?”  

安长寿闻言,脸上也不由得露出了一抹好奇之色:  

“不是隐世弟子?那是…”  

屈神通也不再刻意隐瞒,大袖一挥。  

三百只小山大的巨物从袖口中飞跃而出。  

伴随着巨物的飞出,还有阵阵鸡鸣之声。  

安长寿定睛看去,顿时惊疑不定:  

“这…这是四阶灵兽?!”  

纵目看去,竟是一头头体型硕大无比的四阶灵鸡、灵龟。  

关键是这些灵鸡、灵龟,竟无一不是四阶上品,乃至四阶极品灵兽!  

“这么多四阶灵兽…怎么会有这么多?!”  

安长寿的脸上,露出了少有的震撼之色。  

屈神通难得对外露底,不过还是藏了些,摇头道:  

“这也是我宗御兽部多年来的积累,本是打算一并带往云天界…唉,都是上一辈留下的家底了。”  

安长寿闻言,神色震撼之余,倒也很快便接受了。  

万象宗谋划数万载,造‘渡劫宝筏’,欲要前往云天界,虽然未及施展,便迎来了天地大劫,以致功败垂成,但积累了那么多年的底蕴,却无疑是三宗一氏内最为深厚的。  

三百只四阶灵兽,在其他宗门而言或许难以想象,但对万象宗而言,还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安长寿很快便忍不住皱起了眉头,扫了眼这些飞出之后便老实无比的灵兽们,低声传音道:  

“屈道兄,四阶灵兽虽然大多灵智已开,与人族无异,可它们毕竟不修道法,元磁道友传的那无名功法虽然不难,它们…能成吗?”  

屈神通闻言心中也不由微有些迟疑,不过想到王魃既然敢主动揽下,必有原因,当下面色镇定自若,回应道:  

“安道兄且看便是。”  

见屈神通这般自信,安长寿也不再多问。  

当下屈神通便按照临走前王魃的嘱咐,对这些灵兽们一一吩咐了一番。  

很快,这些灵兽们的眼中便都露出了了然之色。  

一只灵龟更是踏空上前,两只长满了角质的前爪交叠,似是行礼一般:  

“上宗且放心,我等必不负所托!”  

说罢,这头灵龟随即转身对下面的灵鸡、灵龟低声说了一些什么。  

很快,这些灵鸡和灵龟便有序地分批四散开来。  

各自间隔极远的距离,身上也随即亮起了一道氤氲光华,四周弥漫的元磁之力无形无质,可方一接触,便迅速凝聚出一片片灰蒙蒙、流动的好似液体一般的东西来。  

那正是元磁之力的显化。  

这些灵鸡和灵龟虽然看似笨拙,可施展那无名功法却极为老练。  

仿佛已经练习过无数次一般。  

四周的元磁之力顿时便被那氤氲光华迅速抵消…  

看到这一幕,屈神通顿时暗暗放下心来。  

安长寿也不由得感叹了一声:  

“久闻万象宗传承包罗万象,皆为翘楚,未想御兽之道竟也独步小仓界…”  

屈神通难得自谦了一句:  

“非是万象宗御兽之道独步小仓界,只因这些年灵气稀薄,灵兽豢养艰难,非是早些年便积攒下家底的御兽传承,都早已断绝,是以无人与万象宗争先罢了。”  

安长寿闻言,也不禁心中感叹。  

小仓界过往,并非没有煊赫一时的御兽大宗门。  

只是伴随着小仓界的衰落,这些御兽传承也都陆续凋零。  

据他所知,万象宗内的几脉与御兽相关的传承,便是因为濒临灭绝,之后陆续并入万象宗的。  

实际上不止是御兽,诸如丹道、器道等等,相比起曾经的辉煌,如今其实都已经落寞了许多。  

屈神通这时也放下心来,心念转动,回想起临行前王魃交代的另一件事来。  

随即看向安长寿,沉声道:  

“安道兄,我之前曾与贵宗提到的那件事,不知贵宗梁宗主如何考虑?”  

安长寿一愣,随即便反应了过来,皱眉道:  

“道场之事,我宗倒是愿意鼎力支持,只是那‘不死宝树’实在是兹事体大…昔日贵宗上任邵宗主便曾亲赴我宗,求取此宝而不得,屈道兄应该也是知道的。”  

屈神通闻言微有些不悦道:  

“道场建成,以你我两宗数万年的交情,有万象宗的一份,势必有长生宗的一份,而道场一旦开辟,若无不死宝树这样的至宝镇压,道场如何能长久屹立?这是合则两利之事,道兄又有何可迟疑的?”  

安长寿闻言,不由面露苦笑:  

“屈道兄所言,也正是安某心中所想,只是…长生宗与贵宗毕竟不同,宗内宿老极多,人心思稳,不愿轻动,且这不死宝树…关联太大,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清楚的,最关键的是…”  

他顿了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