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灵植部(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遗忘的除了美貌别无用处的凤羽鸡,以及由唱白鸡和凤羽鸡杂交而成的黑羽鸡,也都被王魃重新培育了起来。  

这些灵鸡,都是变异品种,若是作为灵食方子的主材料,多半也可以作为一道新方子来贡献。  

不过目前数量都不多,因此王魃暂时也没有出手炼制的打算。  

只是这两种灵鸡的数量都很难提升,前者即便母代都是凤羽鸡,可子代是凤羽鸡的概率也依然极低。  

而黑羽鸡的数量就更难提升了,由于其不具备繁殖的能力,只能由凤羽鸡和唱白鸡反复交配才能诞生。  

当然,这两种灵鸡一旦基础数量提升上来,之后都好说。  

而这也就意味着,需要有大量的鸡料供应。  

关键是,步蝉虽然是灵植师,可一个人处理这么多的灵田、灵植,确实是有些勉强了。  

“看来还得找个供应鸡料的…”  

王魃心中暗暗思索。  

不过相比以前,如今却是要容易得多,木行司内,就有灵植部,可以从那里获取。  

“等休沐日结束了就去找找。”  

这些念头一闪即逝,王魃还是坚决让步蝉在旁边歇着,自己亲自下田拔草、疏通灵气。  

饶是他天道筑基,根基深厚,又有第二丹田的充沛法力,干了一阵子之后,还是觉得有些吃不消。  

步蝉在一旁看到王魃笨拙的样子,难掩笑意的同时,欲言又止。  

很想教王魃怎么做才最省力。  

不过她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说,在王魃有些倦怠的时候,她悄悄又回到了灵田里,继续忙碌了起来。  

日落时分,王魃站在灵田里,看着田中已经再无杂草,以及浑身沾满了泥灰的步蝉,两人相视而笑。  

浑圆的落日余晖,将两人的身影拖得很长,很长。  

第二日。  

灵食部竹屋二楼。  

王魃站在崔大器的桌案前,躬身一礼:  

“麻烦师叔了。”  

崔大器微微颔首:  

“这就对了,有事找你师叔我就对了…灵谷糠是吧?四阶的话估计有点难办…”  

“不用四阶,师叔,二阶和三阶的灵米脱下来的谷糠就行。”  

王魃连忙道。  

二阶灵谷糠基本上就够绝大部分灵鸡用了,不过如今甲十五和甲十六都已经是三阶灵鸡,甲十七再培育一阵子,估计也会跟上,到时候三阶灵鸡的数量也会逐渐涨起来,肯定会用上三阶灵谷糠,这也算是未雨绸缪了。  

“不是四阶啊,那好办!”  

崔大器闻言顿时松了一口气。  

身为灵食部部长,对于灵食的重要来源之一的灵植,他了解得自然不少。  

灵米这种东西,一阶、二阶都很寻常,到了三阶便开始,不管是品种还是产量就都开始稀缺起来。  

至于四阶灵米,那都是灵植部的宝贝,产量极低,生长时间极长,即便是灵谷糠还真不一定能够供应给王魃。  

“行了,这事你就甭管了,一些用不上的灵谷糠罢了,我跟灵植部的马部长那是多年的交情,等今日结束了后,你跟我直接去找他便是。”  

崔大器大包大揽。  

这也的确不是什么大事,一些用不着的灵谷糠而已。  

当然,严格说起来,这毕竟是宗门的财物,虽然不值一提,但也需要部长点头才行。  

王魃也没有太担心。  

相比起陈国东圣宗一份灵气恨不得掰成两份花,便是灵谷糠这种完全用不上的东西都要充分利用起来,万象宗的条件却是优越太多了,灵气充沛,修士们无需太过节约,也因此,灵谷糠在这里并无什么用途,一般都是一把火烧了了事。  

灵食部的人按说也不会为难他。  

果然。  

王魃又一口气炼制了一百份的仙树宝浆之后,他便跟着崔大器,来到了距离灵食部不远的灵植部处。  

灵植部同样是两层竹屋。  

只是相比起灵食部的人需要在竹屋内炼制灵食,灵植部的人,却鲜少有呆在竹屋内的。  

以至于王魃到了灵植部时,都觉得这一片有些空旷。  

“崔部长稍待,马部长他正在药田那边巡视,很快就回来了。”  

竹屋内。  

一位灵植部金丹执事一副农夫打扮,颇为老练地给崔大器和王魃倒上了茶水。  

“没事,我就在这等等他。”  

崔大器倒也不急。  

相比起灵食部的清闲,灵植部无疑是整个木行司规模最大,也是最忙碌的部门。  

灵植部同时负责供应给灵食部的灵米、灵果,供应给炼丹部的灵药,以及供应给御兽部灵兽食用的灵草等等。  

这些事情都十分需要人手。  

也正因此,灵植部哪怕是部长一级都要亲自上场,天天都向人德殿喊缺人。  

不过人德殿也没办法,总不能因为缺人就随意降低招人的门槛,已经安排了傀儡部的人配合,可惜炼制出来的傀儡也就能处理简单的耕田之类的,有点用,但不大。  

王魃也同样不急,只要找到鸡料的供应,步蝉也能轻松一些,虽说灵植师培育的灵植越多、品阶越高,对灵植师就越有帮助。  

可修炼也讲究张弛有度,步蝉一直这么忙碌,王魃也有些担心。  

前面三四十年一直跟着自己担惊受怕,如今好不容易有了安稳日子,他不愿步蝉仍这么辛苦。  

不过灵植部显然的确是很忙,一直到天色彻底昏黑之后。  

几道身影才匆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