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青年俊才(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气地主动靠近蓝袍修士,在距离对方不远处停住,躬身道:  

“在下宁道涣,还不知道上真名讳…”  

“某家姓唐,至于名字,你就不用知道了。”  

蓝袍修士冷淡道:“还有什么事么?”  

宁道涣面容微滞,心中憋屈无比,自从登上教主之位以来,他还从未如此低声下气过。  

但他还是勉强挤出笑容来,侧身伸手,做邀请状:  

“唐上真既然来了,还请不要急着走,不妨上座喝一会灵茶,恰好在下之前得了一块上佳的三阶灵茶茶饼…”  

“免了,我只喝四阶的。”  

唐籍淡淡道。  

宁道涣闻言顿时一噎。  

四阶灵茶…真是太奢侈了!  

他原还觉得自己是下了大本钱,现在看来,反倒显得抠搜了。  

见宁道涣也说不出个什么有用的事情来,唐籍顿时不耐道:  

“若是别无他事,我便走了。”  

“呃,上真莫急,咱们这里还有些颇有特色的灵物,上真不妨看看。”  

宁道涣连忙道。  

他对大晋所知不多,如今这位显然在大晋之中也是有身份的人,若能得到其庇护,想必在大晋也能少走不少弯路。  

心中打定主意抱住这根大腿,自然是想方设法也要将这位唐上真留下来,联络联络感情。  

“灵物?”  

唐籍闻言却嗤之以鼻。  

大晋范围内所产的灵物他了若指掌,乃至周边的大楚、大齐,他也颇多了解。  

陈国这片的特产灵物,他还真不太看得上眼。  

不过目光扫过下方的修士们,他忽然心中一动。  

有一样事物,倒是每个地方都不同。  

“你们天门教里,可有什么天资卓越之人,不管是修行、战斗,或是修士百艺,皆是可以。”  

唐籍想了想,忽然开口问道。  

没错,相比于什么灵物,他更在乎人。  

选出天资卓越的青年俊才,才是他最为关注的。  

这也是他周游诸国真正的目的所在。  

而听到唐籍的话,宁道涣顿时又惊又喜。  

终于搭理他了啊!  

天资卓越之人?  

那就是天才了。  

虽然不知道出身在天才如云的大晋,对方为何对天才感兴趣,不过能让唐上真看得上眼的天才,恐怕要求极高。  

当然了,不怕他要求高,就怕他没要求。  

宁道涣迅速在心中盘点了下。  

心中第一个跳出来的身影,便是陆元生。  

二十多年前,自己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他还不过是一个炼气十层圆满的修士。  

短短二十年,在自己的扶持下,他便已经成为了一尊金丹修士。  

即便是因为血骨道与其极为契合的缘故,又有海量资源的供应,但不得不说,其在修炼、斗法之上的天赋,也确实是堪称惊艳。  

若论天门教内第一天才,陆元生当之无愧。  

只不过宁道涣的心中,却是第一时间将之否决了。  

此人,他有大用。  

微微思索了下,心中很快便定下了一些人的名字。  

旋即连忙道:  

“上真尽管放心,我教之中,天才如云,必然能有让上真满意之人。”  

唐籍闻言不置可否,脸色颇为勉强地没有将对宁道涣的厌恶显露出来。  

照他的脾气,是万万不愿和这些毫无底线的魔修掺和在一起。  

不过相比之下,找到更多天资纵横的青年俊才,才是重中之重。  

当下也便强忍着心中的不适,开口道:  

“你先说来听听,若是符合我的要求,你再请这些人过来。”  

“是是是!”  

宁道涣连忙陪笑道。  

说着,周围有眼力的金丹修士,立刻引着两人在东圣驻地最高处的亭子里坐下,沏了灵茶茶水。  

然而让宁道涣有些难堪的是,唐籍却丝毫没有喝茶的意思。  

宁道涣也不敢表现出分毫的不快,口中一一细数天门教内的人才:  

“禀唐上真,修炼天赋上,我教玄女道的江义短短三十年不到,便从一介凡人,修炼至如今的筑基后期…”  

唐籍面无表情,似乎对于这样的表现,并不太在意。  

宁道涣心中顿时一沉,不过也知道对方来自大晋宗门,修行速度快的天才,恐怕见过不知凡几,自然不会太在意。  

他连忙又说了炼器、炼丹、符箓方面的人才。  

“严池…倒是可以见见。”  

“其他就都很普通了。”  

唐籍微微摇头道。  

见终于有人得到唐籍的认同,宁道涣顿时精神一振,当下连忙道:  

“对了,还有斗战一道,我教年轻一辈,当属‘燕韫’、‘朱紫极’二人,这二人一个擅长剑道,一个擅长血功。前者百战百胜,后者即便败了,也往往能保全自身,从容退却。”  

听到有剑道人才,唐籍微微认真了些,沉吟了下,开口道:  

“这个燕韫倒是勉强可以一见。”  

“朱紫极…能保全自身的,倒也算是一种本事,也一并过来瞧瞧吧,还有么?”  

宁道涣苦思冥想道:“还有傀儡…卜卦…”  

然而唐籍对他说的这些人,却都没什么兴趣。  

眼见唐籍渐渐失去了耐心,宁道涣绞尽脑汁,心中忽然想了起来:  

“对了,还有个御兽道的一个筑基修士,名为王魃,此人颇为擅长培育灵鸡,能培育出二阶极品的灵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