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4,准备发射(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大年初一。  

一大早的,李明开着车带着父母去了一趟外婆家拜年之后,就准备回海文去了。  

自己只有三天假,今天就是最后一天。  

父母都有些不舍,只是给李明收拾了一箱衣物,接着又从各种年货里挑出来一堆李明喜欢吃的东西,塞进了车里。  

倒是把车子的后备箱塞得比来的时候还要满一些。  

后视镜里,李明看着渐行渐远的父母,觉得自己的心也象是后备箱一样,被塞得满满的。  

拜托陈向红帮自己把一堆东西托运倒海文之后,李明搭乘晚上的航班,连夜返回了海文发射中心。  

远远的,李明就感知到了装配车间里依旧在忙碌的科研工作者们,而青鸾号的货舱已经封闭,就剩下和主推火箭进行结合了。  

很明显,这三天他们一刻也没停下。  

看着装配间调度室里眼圈漆黑的马玉峰,李明心中升起一些愧疚。  

马玉峰看见李明笑了笑“回来了。”  

李明点点头。  

“今晚还是我看着,明天换你来,先去好好休息吧。”  

李明本想拒绝,但是看着马玉峰眼神中的坚持,终于还是点头离开了。  

找了找,李明发现谢书白也不在,据说是去了沪市,要过两天才能回来。  

本想发个信息问问谢书白什么情况,但是琢磨了半天,李明也不知道怎么说。  

最后只能把手机一扔,趴床上睡着了。  

大年初七。  

央妈的采访组来到了海文发射中心。  

这是为了庆祝新年特意举办的一次联欢活动,华国艺术剧团将在海文发射中心开展一场慰问演出,同时也是全国直播。  

当然,另一个目的就是为了给青鸾号的发射做铺垫。  

青鸾号的整体已经基本组合完毕,考虑到空间站主体的发射已经推迟了半个多月了,联合工程组决定就在近期发射青鸾号上天。  

随着青鸾号的组装完工,忙碌了大半个月的工作人员总算是能稍稍的放松一些,大家齐聚在临时搭建的场地上观看了各种各样的演出节目。  

就连众多工作人员都被要求出了个合唱的节目,一起唱了一首我的祖国。  

节目的最后,是诸多工作人员在组装完毕的青鸾号下,给全国人民拜年的画面。  

重点就是丁老、马玉峰这两位总工,还有以程云飞、谢书白为首的新一代科研人员。  

这次就连李明都被拉上了镜头,虽然只是在某个角落出了一下镜。  

谢书白是前两天回来的,据她说之所以去沪市,是因为之前进行的实验有了很大进展。  

而当谢书白回到沪市把研究成果上报之后,所有参与研究的人员和相关资料被连夜打包,紧急转运到了帝都。  

若非谢书白还挂着新211工程的副总工程师的名头,只怕也不会让她离开帝都。  

这一期的节目是全程直播的,所以当两位总工对外宣布青鸾号即将发射的时候,央妈的收视率突然暴增。  

谁也没想到在这央妈大拜年的最后一天,给了大家一个这么大的惊喜。  

只要长了眼睛的就能看到装配间里已经树立起来的巨大航天器,看样子已经安装完毕,随时就能发射的样子。  

随后,华国航空航天集团的官方网站上确认了这一消息,并且还给出了具体的发射日期。  

就在元宵节前后,具体视天气情况而定。  

一时间,海文的旅客人数暴涨,原本在海文的旅客也纷纷延长了自己的行程,准备在这里过完这个元宵节。  

万众期待,不外如是。  

似乎随着青鸾号发射日期的确定,原本那些质疑的言论都在一夜之间消失的无影无踪,网友们开始疯狂刷屏,想要亲眼目睹青鸾号的发射实况。  

央妈第一时间站出来表示发射当天会进行全程直播,网上一众主播们也是摩拳擦掌,准备分上一杯羹。  

毕竟央妈画质,谁看谁知道。  

这一波风潮很快顺着互联网吹到了大洋彼岸。  

信息高度通达的年代,万里之遥外发生的事情也能很快就人尽皆知。  

于是乎,原本被情报部门和NASA联合安抚下去的民众们再度不满了。  

你不是说华国视骗人的吗?不是说那东西不科学,飞不起来吗?  

说的倒是有理有据的样子,可是现在人家都要发射上天了,你还怎么说?  

眼见新一轮的零元购活动正在酝酿,情报部门连忙联系了一大批的专家学者,对青鸾号进行详细的分析。  

这次央视采访曝光了青鸾号的完整样貌,情报部门很快就推算出了具体的数据,甚至就连大致的结构框架都推演了个七七八八。  

诸多学者进行了计算论证之后,给出了统一的答案:这东西根本不合理,要是发射的话十有八/九出问题,不是掉下来就是直接空中解体。  

不过还没等情报部门这边给出什么结果,就已经有学者开始炮轰青鸾号了。  

来自剑桥的空气动力学专家史蒂夫教授直接在自己的推特上放话:青鸾号只是一场闹剧,如果华国真的把它发射出去,只会让它在空中解体。  

接着,在剑桥大学的主页上,史蒂夫教授发表了一篇长篇文章,从几个方面驳斥了青鸾号。  

首先是气动布局不合理,青鸾号的机翼比其他航天飞机大了太多,位置也过于靠前,这样一来,升空时机翼产生的巨大升力会对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