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无名之辈(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衙门的人来了一趟,不过哪方面都惹不起。  

涉事的五个人,没有一个他们能惹起的。  

史大人在圣临城颇有威望,本身就是高官,剩下的不是首辅的儿子,就是侯爷的儿子、军阀的儿子,还有他们六扇门最高领导的徒弟。  

他们深入调查,怕是连脑袋都未必能保住。  

圣临城的总捕头在晚宴的时候也在场。  

他本身就知道一些事情,听白飞清和沈继的聊天,也能明白一些道理。  

他本就是个聪明人,这点觉悟还是有的,于是草草调查一番,定性为民间争端,这件事儿就糊弄过去了。  

只要没死人,所有的事情都是能掩盖过去的。  

王梓岐也乐得这样的结果,虽然他是受害者,但最起码还不算太丢人。  

大张旗鼓宣传的话,他的脸可就挂不住了。  

作为一代哔王,这笔杀了他还要难受。  

而且令他感到高兴的是,史大人比他躺的时间还长呢!  

沈继这边该上课上课,王梓岐休养了几天,就也回来了。  

虽然他还是一副哔格满满的样子,但是对沈继却友善了许多,甚至还主动打了招呼。  

少侯爷见到了沈继,也说不上感谢还是畏惧,反正沈继在旁边的时候,他连大气都不敢出。  

基本上这两个人,已经算是驯服了。  

只有凌笑寒还在一直憋着,想要跟沈继比一个高下。  

沈继也知道她的想法,但也没办法,只能继续苟着,行事风格很低调。  

他现在就连吃饭都是速战速决,不给人留下任何找茬的机会。  

当然了,他的食量还是在的,该吃多少东西,还吃多少东西。  

三食堂现在也知道了,内院里来了一个大胃王,非常的能吃。  

原本准备的十几个人份的菜肴,根本就不够用的。  

他们也想提出限量,但沈继又不是不给钱,这与鹿鸣学堂的办学宗旨不符。  

有钱还能不挣了?  

而他们若是提前准备了大量的食物,沈继不来了,那么十几个人份的食物,基本上就浪费了。  

这也与鹿鸣学堂的办学宗旨不符,咋还能搭钱呢?  

到了后来,三食堂的厨师只能每天都得过来跟沈继请安,问他今天是不是在三食堂用餐。  

只有在获得了明确的答复之后,他们才会去准备伙食。  

而他们既然来了,问沈继想吃什么,也就是顺嘴问一句的事儿。  

所以到了后来,根本就是每天有食堂的人过来给沈继请安,问他想吃什么。  

这件事儿落在了别人的眼里,可就变味了。  

这可是鹿鸣学堂的三食堂!  

给谁开过小灶啊!  

校长也没享受过这个待遇啊!  

所以学堂里面的人,都开始揣测沈继的身份。  

而沈继的身份越神秘,他们就越不敢问,然后还越能瞎猜。  

他们甚至跑去找沈继他们班的老师,暗中打听沈继的身份。  

而那个老师虽然给沈继请安,被沈继躲开了,但是看他的模样,分明是见过不少类似的场景。  

哦,对了,虽然说皇上许久没上朝了,但是太子毕竟还没有继位。  

沈继这是不想僭越,惹来政敌的口实啊!  

老师顿时心中懊悔,扇了自己好几个嘴巴。  

但是他却对沈继越发地好了。  

而在别人来询问他的时候,他也总是故作神秘,不愿意透露。  

可惜他并不是那种嘴严的人,喝多了酒的时候,难免也会露出一些端倪。  

如此一来,外面的人就都知道沈继是太子了。  

“怪不得!”他们现在理解三食堂的做法了。  

沈继在三食堂里,现在俨然就是一个贵宾。除此之外,沈继一概不知。  

沈继心道:“不就多吃你们点饭吗?至于如此吗?你们真是一点见识都没有!我吃的难道还叫多吗?让你们见识一下赵力山和宋伊甜的饭量,你们还不得吓死啊!“  

沈继这次来鹿鸣学堂,最终的目的还是想要科举成功。  

而跟着普通的老师学习,其实也得不到什么真正的实惠。  

这里的核心人物是史大人。  

史大人是鹿鸣学堂的名誉校长,本身并不参与教学。  

他是礼部侍郎,曾经担任过五次会试的主考官,也算是老资格了。  

在礼部老尚书退位之后,他本来是有机会入阁的,但是恰逢丁忧,他便只能回家给老母守孝。  

作为高阶的儒家修士,他过了三年苦行僧一般的生活,刚刚解除丁忧,想要去点个花魁,结果还被王梓岐和沈继给搅和了。  

他现在已经上报了吏部,等待答复回来,就可以回京了。  

因为在他丁忧期间,另一个刑部侍郎补了尚书的缺,不能亲自担任主考官,所以史大人被认为是最有可能担任本次会试主考官的人。  

就连国子监的祭酒都觉的非他莫属。  

然后他就硬是跟王梓岐打架,受伤了。  

沈继这次来,最终的目的还是他,所以得了空,便去探望了他一下。  

沈继特意采买了非常贵重的礼物,礼单拉了一长串,都是之前的东西,里面也有些小罐茶这样的松江府特产。  

史大人没听过沈继的名字,开始的时候,还让门房回复,自己身体抱恙,不能见客。  

但是等看到了礼单,最后还是决定见沈继一面。  

沈继见到了史大人,他的面色不是太好,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