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古怪现象(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田静摇了摇头:“这倒不是,我听我妈说过,她去过的一个落洞,里边的落花洞女已经只剩白骨了!不过我妈也说了,有些落洞里的落花洞女一直不腐,有的落洞里的落花洞女则自然腐化,这一点很奇怪!”  

“有的洞里的落花洞女不腐,而有的却自然腐化?”苏阳更加疑惑了起来。  

他走出窄道,步步朝着红妆女尸走去。  

女尸从外表上看,没有半点死尸的迹象。  

正常情况下,人死亡之后,心脏停止跳动,血液停止循环,体温下降、肌肉变硬,由于呼吸停止细胞不会再有氧气输送进来,会妨碍道线粒体细胞制造有很多用处的三磷酸腺苷,最终它们都会死去。  

接着,溶酶体等酶类释放出来,造成一种真菌和细菌滋生的环境,它们会把尸体进行分解,让其腐烂。  

普遍的科学防腐的手段,只能临时保存尸体,一周后仍然会腐烂。  

尸体要是僵而不腐,其中的原因跟风水改变掉磁场有很大的关系,另外还有一些宝物也可以使得尸体不腐。  

譬如慈禧太后含在嘴里的夜明珠,军阀孙殿英盗取之前,慈禧太后的尸体就是完好无损的,但将夜明珠取走尸体就直接腐掉了。  

苏阳没有发现到有任何风水因素,那就只有从死尸身上去找不腐的原因了。  

苏阳走到女士面前,仔细的打量着女尸。  

从女尸的外表上看,并没有什么可以影响到尸体不腐的原因。  

苏阳伸手捏住女尸的腮帮子,用力捏开女尸的嘴巴。  

女尸的嘴巴里空空如也,什么东西都没有。  

“奇了怪了,没有东西封窍,尸体怎么会不腐呢?”苏阳匪夷所思的道。  

封窍,指的是封住尸体的耳口鼻肛,不让其通气!  

一般,如果不是因为风水阵法不腐的尸体,嘴里、鼻孔里、耳朵里及肛里必定塞着什么东西。  

而这具尸体的嘴巴里并没有什么东西,也就是说并没有封窍!  

也就是说,这具尸体一不是因为风水阵法的原因没有腐化,二不是因为宝物的原因没有腐化!  

那这具女尸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没有腐化呢?  

“是不是很奇怪?”田静问道。  

苏阳深吸了口气,又长长的呼了出来:“确实很奇怪!”  

“还有更奇怪的,这具女尸的位置只要移动一点点,就会腐化掉,移动的人则会生一场大病!而且极有可能会因为这场病死掉!”田静道。  

苏阳一愣,歪着脖子看着田静:“生病?还可能会死掉?”  

田静点了点头:“我妈给我讲的,最开始的时候,有的人想要把尸体带回去埋了,入土为安,但是不管是腐了的,还是没腐的,移动尸骨的人都会生一场大病!”  

苏阳看了看自己的手:“我这样捏了它一下,会不会生病?”  

“你那叫移动吗?”田静反问道。  

苏阳撇了撇嘴,这还真不算是移动,不过要是触碰了尸体就会生病的话,田静肯定不会让自己挨到尸体。  

苏阳再扫视了一翻山洞:“表面没有问题,尸体却又不腐,移动尸体的人还会生病?难道真是有神灵?女子是被神施了法术,然后又因为神的法术尸体不腐,移动尸体因为惹得神的不满,所以遭到了神的惩罚?”  

田静道:“有没有神灵我不知道,但是落花洞女确实邪门得很!”  

苏阳偏头看着田静问道:“赶尸道人不是会道术吗?赶尸道人是怎么看待落花洞女的?”  

“赶尸道人能怎么看待?只是说自己道行浅薄,看不出有什么古怪跟端疑呗!”田静说着耸了耸肩,“其实所谓的道术、巫术、诅咒,乃至于我们的蛊术,其实都跟阴阳、五行、八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苏阳赞同的点着头,确实如此。  

术数多分,其中奇门遁甲最为高深,搬山一脉的那些粗浅的道术手段,也都是奇门遁甲的手段。  

奇门遁甲,实则就是五行八卦,只不过是用人本身去影响一定区域的磁场,形成超自然的现象。  

苏阳不禁猜测道:“你说,会不会是山精野怪在作怪?”  

田静道:“山精野怪作怪,道术跟巫术都能破哇!连我们草鬼婆跟赶尸道人,乃至于茅山来人都没能破得了落花洞女,要真是山精野怪作怪,那山精野怪得多厉害?它那么厉害,还需要躲躲藏藏的弄女人嘛?直接去寨子里抢不就行了?它抢了女人,谁又能把它怎么样?”  

苏阳赞同的点着头:“是这么个理儿!”  

苏阳走到洞壁边,伸手抹在洞壁上。  

洞壁湿润,冰凉冰凉的,但苏阳没有感觉到有任何特殊的地方存在。  

“究竟是什么引起的落花洞女现象呢?法术?巫术?还是诅咒?还是说,真的是神灵…”  

“不对,不应该是神灵,神灵没有理由用这种办法来得到女人!”  

“所以,还是法术、巫术或者是诅咒!”  

“可赶尸道人跟草鬼婆,就连茅山都来了人处理过落花洞女的事情,不管是法术、巫术还是诅咒,都应该被看破了才对,可他们却都没有看出端疑,难道是他们的本事不够?”  

苏阳扭头问向田静:“你觉得,要是找个男人跟英英结婚,能不能解决掉落花洞女的事情?”  

“你可别想了,落花洞女可是神看上的女人,曾经可是有人这么干过,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有人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