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项氏少羽(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齐废王,田建,死了。  

廷尉府验尸之后,判断死亡并非是他杀,而是体内血液冲击心脏导致猝死,通俗来说就是吓死的。  

长公子扶苏婚礼上出现刺客,刺杀中央书院的学生陈平,  

刺客所用匕首涂抹的毒药,已查明是出自田建的庄园。  

田建被认定是刺杀一事的主使者,想杀伏念的学生报仇。事败之后,廷尉府上门抓人,他惊恐到肝胆俱裂,把自己吓死了。  

婚礼刺杀的案子,  

就这样落幕。好似有些诡异,  

但又好像各方面都解释得通。  

外界普遍认为,陈平不仅仅是中央书院的学生,  

更是伏念私底下看中的人,并且已经把陈平推到扶苏公子身边。  

扶苏迎娶李斯之女,就是伏念在给扶苏成为太子作准备。  

而皇帝陛下默认了这一点。  

皇帝陛下默认,有伏念和中央书院,联姻左丞相李斯,还有芈姓势力,扶苏公子这下子是大局已定啊!  

结果所有人还没反应过来,就听说李斯堂堂帝国左丞相,却被皇帝陛下命令带着罗网七凶剑亲自去对付麒麟会了。  

扶苏公子也没有获得参与朝政的机会,而是因为刺杀事件,暂时在家休息。  

皇帝陛下倒是把十八公子胡亥带在身边,还给他找了一位武功高手当老师——罗网统领,赵高。  

李斯的确是坚定的法家拥护,也是帝国数一数二的老臣,但他以前还真就是出身小圣贤庄。万一李斯和伏念,这两人因为扶苏公子联合起来,那乐子可就太大了。  

所以,  

嬴政只是显露了一丁点儿算不上态度的态度,  

帝国内部瞬间就有人闻风而动,绝不能让伏念的想法得逞,大秦绝不能轮到儒家做主。  

帝国内部的风暴,尚在酝酿,咸阳城在暴风前的宁静诡异中,日子缓缓向前。  

而在数千里之外,帝国一直在追查的项氏一族余孽,销声匿迹许久之后,又一次现身了。  

“秦狗,受死吧。”  

龙腾沧海,一跃冲霄。少年人的怒吼伴随着手中长枪,一杆荡出豪气干云。  

胯下乌骓马嘶鸣踏风,一个少年率领着一百余骑兵,杀气腾腾地奔向一支帝国的运粮队。  

“迎敌!迎敌!”  

“快快快~”  

这里位于帝国的东南部,帝国的几十万大军还在南方的百越之地征战,天下各地无数的民夫被征调过来,为前线运输粮草。  

这些运粮队,往往十几个帝国士兵,就能看住数百的民夫,而真正精锐的护卫骑兵数量很有限,  

这对于南方的叛逆势力前来袭杀,无疑是有利的。  

“兄弟们,跟随少主,杀~”  

鲜红盔甲,赤血宝马,在战场上无比显眼。又一个英气满满的红头发少年,手持龙头金枪,飞驰而近。  

“取你首级者,楚国龙且!”  

龙且冲到近前,马快枪更快,金光闪过便挑起一个秦兵的身体,将其摔飞出去。  

金色的枪头沾染鲜血,他一双红瞳愈加兴奋,口出一声低吼:“龙战于野。”  

长枪舞出金色气焰,一条金龙赫然形成。龙且飞身而起,一枪砸地,十多个秦兵被爆冲的内力震飞出去,再起不能。  

“冲啊~”  

“杀~”  

一百余骑兵杀这些运粮队,根本就是一面倒的屠戮。  

能被龙且称为“少主”的,自然就是楚国项氏一族的少羽。  

七海蛟龙甲在身,手中长枪力撼千军,冲锋所过,秦人无一完整的尸体,少羽勒住乌骓马,锐利的双眼眺向远方。  

“众人小心,是秦狗的精锐护骑。”  

“是,少主。”  

少羽、龙且一百余人,将这支运粮队不分秦兵还是民夫,能杀则杀不留活口,然后立即远遁而去。  

“楚国的余孽,哪里走!”  

“杀~”  

帝国的精锐骑兵看到属于项氏一族的旗帜,全速追赶上来。  

少羽和龙且对视一眼,点了点头。  

“我乃项燕长孙,楚国项氏一族的少主,想要我的命,就看你的本事了,哈哈哈~”  

“找死~”  

这支帝国骑兵的主将听到他说“项燕长孙”,顿时充满了立功的渴望。他带领部队吊在楚军屁股后面,遥望着少羽的位置,拈弓搭箭,“着!”  

长枪回身拨开这一箭,少羽回头大笑着喊道:“哈哈哈,你们的皇帝陛下不给你们吃饭吗,秦狗~”  

“给我追!放箭!”  

一追一逃,两军距离正在接近。  

帝国骑兵主将立功心切,见此情形,嘴角已经浮现出笑容。  

项燕之孙,项氏一族的少主,这样的人头——  

“呃~”  

一道光芒闪过,他的笑容僵在脸上,喉管被扎破,瞬间血崩。  

一根带血的箭插进地面,尾羽还在震颤。  

斜刺里又有一支属于项氏的骑兵,约莫三十人,其中为首者,正缓缓收弓,“一箭,追风。”  

“哈哈哈,钟离昧,射得好~”  

少羽仰天大笑的同时,勒住马头,回身反杀。  

项氏一族的所有人,高喊着不同的呼声,嗷嗷叫地杀向帝国骑兵。  

一番厮杀过后,他们成功杀溃敌人,将运粮队的粮食托运了小部分,余下的直接一把火烧个精光,扬长而去。  

楚国项氏一族余孽出现,粮道被袭扰,这样的大事自然必须第一时间将消息送出去,一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