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九章 报(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三人各自手持兵器将这座食肆砍得稀巴烂,掌柜的跪在门口不住地哭,店内的伙计连滚带爬跑出去,瑟瑟发抖。  

那个男人以一敌二终究不是对手,被人打落了兵器,压倒在桌子上。  

他被其中一人掰住了手臂,动弹不得。脸摩擦在桌子上,发出“啧啧”的声音,揪人得很。  

另一个人举起了手中剑,“让你他娘的嘴贱!”  

“咻~”两根银针飞出,精准地分别刺中两人,阻止了命案的发生。  

“你们为什么这么——”端木蓉忍不住站出来质问他们,为什么杀人可以这么随意。  

但是,那个被她救下的男人翻起身来,一脚将被定身的踹倒,抄起旁边的剑就要插下去。  

“咻—”又是一针。  

端木蓉收回手,俏脸流露出挣扎的神色。她不理解,他们为何这么对待人的生命。  

念端对于弟子的这一行为没有感到意外,只是平淡地问:“蓉儿,你以为,侠是什么?”  

端木蓉看向师父,“侠?不是正直、勇敢的人才能被称为侠吗?”  

“一言不合,大打出手。轻则致人重伤,重则害人性命。像他们这样,就是这个世上最多数的游侠。”  

念端的话,戳穿了残酷的事实。所谓燕赵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并非有多么美好。  

掌柜的颤颤巍巍走进来,朝着两人拜谢,“多谢恩人,多谢恩人。”  

“噔噔噔~”此时,门外传来一阵脚步。  

“什么人在闹事,通通抓起来!”  

镇守在这座城的秦兵冲进来,向掌柜的了解情况之后,把三个人直接绑上带走了。  

临走时,那个领头的还在抱怨:“真是一天天的不安分,搁我们秦国,这种人早被扔到边境修城墙了。”  

端木蓉问师父:“他们,会怎么样?”  

“不知道。按照秦国的法律,敢用利器打架,就像刚刚那个人说的,会被抓过去修城墙。但这里是刚刚被占领的赵国,会怎么处置,就难说了。”  

听了念端的话,她沉默不语。  

“驾~驾!”  

陆言纵马驰骋,身后跟着一众罗网杀手。  

在他行进的前方,正是李牧南归的军队。  

散布的哨骑发现了极速狂奔的陆言一行人,发出示警,“来者何人?还不减速!”  

“大秦国师陆言,速带我去见李牧将军。”  

“国师大人!”  

哨骑的队长是位秦人,见到陆言后大喜过望,当即朝着几人吩咐:“我带国师大人去见将军,你们继续看好。”  

“是。”  

“国师大人,随我来。”  

一路跟随他赶至中军,陆言总算是见到了李牧,还有久违的蒙恬、苏烈。  

几人都吃惊不小,纷纷疑惑,“国师大人?你怎么突然而至?”  

陆言朝几人略微行礼,直奔主题:“李牧前辈,蒙将军,苏烈,许久未见了。闲话先不说,我是为了张耳来的,他人在哪儿?”  

李牧直接把孙子推了出来,“国师大人,让左车带你去吧。”  

李左车顿时恭敬地朝陆言抱拳,“左车见过国师大人。”  

陆言点头,“有劳了。”  

在李左车的带领下,很快他就见到了给匈奴人改良弓箭的嫌疑人,张耳。  

张耳到现在还没有想明白,自己究竟哪里得罪了李牧、李左车,为什么不由分说就把自己给拘禁了。  

再次见到李左车,他不禁大喊:“少将军,我到底犯了何事,你要这么待我?”  

“哼。”李左车蔑视了他一眼,给陆言让开位置。  

陆言听说过这个名字,秦朝末年陈胜吴广起义,张耳也算在其中出演了不少戏份。  

他将这个张耳从头到脚打量一遍后开口说话,语气之凛冽远胜朔风刀。  

“张耳,墨侠鲁勾践的大弟子,参与年前的庞煖攻燕之战,后庞煖在与王翦一战中死节,遂下落不明。”  

好可怕的剑势,他是谁,找我做什么!  

张耳感受到了致命的威胁,眼前这个人的剑势只在师父鲁勾践身上感受过,他似乎对自己…  

他努力想保持镇定,但牙齿还是有些磕,“是,是我,我是张耳。你是什么人?”  

“这个,你认识吗?”  

陆言甩出了匈奴人使用的新式长弓的图纸。  

张耳脑海晴天霹雳炸响,顿时明白了,自己跑到李牧军营来是多么愚蠢的一件事。  

可惜,这个世界上没有后悔药。  

不过,生死关头,他的演技爆发了。  

张耳红着眼睛以头抢地,牙齿咬得出血,“这个是,该死!难道师弟最终还是屈服了!”  

“嗯?”陆言咦了一声。  

“师弟!我赵国百姓与胡人乃是不共戴天,你竟然真的为胡人改良弓箭,你让我如何与九泉之下的师父交代啊~”  

“…”陆言就这么默默地盯着他,一直等到他又哭又叫这些平息下来,才接着问,“你的师弟,谁?”  

“陈余,乃是小师弟。与王翦的那一战,我们乘坐机关鸟逃生,不幸坠落在草原。我二人遭遇胡人,师弟被掳了过去,我也不断地流窜。后来,发生了战事,才终于没有人追捕我了。”  

好么,张耳陈余,还真是两个重要的人物。  

见到陆言正在沉吟,李左车以为他是信了这厮的鬼话,不由地在他耳边小声提醒:“国师大人,我发现他时,他腰带弯刀,骑着匈奴马,身上血迹还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