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 恩怨(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典庆和梅三娘跟着下人来到院子,见到了陪同孩子的陆言,分别行礼,  

“梅三娘拜见国师大人。”  

“典庆见过国师大人。”  

陆言面露笑容,打量了一下两人现在的打扮,问道“三娘,典大哥,多年不见了,许久没有听到你们的消息,如今这是在秦国住下来了吗?”  

梅三娘回答“当年蒲阳大战,我们战败被俘,在秦国作苦役修建大渠。去年大渠竣工,蒙秦王大赦,侥幸在秦国生活下来。”  

陆言邀着两人往边上走了走,半开玩笑地说“原来如此,当年你们兵败,我这个秦国国师没有去俘虏营捞你们一把,不会怪我吧?”  

梅三娘摇头苦笑“当年怎会想到这一筹,那时候三娘整天恨不得生啖公子之肉。”  

“嗯?这话怎么说?”  

“我今天是来特意向公子请罪的,当年得知公子在秦国成为国师,居然还收留了杀死师父的恶贼玄翦,积极策划发动战争,我日日夜夜都在咒骂公子;  

直到几天前秦国新政实施,三娘才懂得公子乃是为天下万民计,是我误会公子了。”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就在梅三娘说到玄翦的时候,后面站着的劫双眼猛地睁开,一双鹰目尖锐地扫视着。  

她扭过头看去,皱着眉问道“这个孩子是?”  

劫直接回道“你口中的恶贼,是我的父亲。”  

梅三娘的瞳孔骤然放大,嘴角不受控制地扯动,“玄翦的…儿子!”  

“你想杀我,我能感觉到。”劫警惕地摆出戒备的姿势,朝着陆言问道,“大人,我可以用奔雷吗?”  

“呀啊~”  

还没有等到陆言说话,梅三娘一声吼,双手成掌,两个踏步就闪到了劫的身前。  

“当~”  

劫及时地抽出奔雷剑横在身前,对方一只肉掌拍在剑身发出清脆的长吟,他整个人直接倒飞出去,“噔噔噔~”接连退步才缓过劲儿来。  

众人都被突如其来的发展惊住了,谁也没想到有人敢在国师府出手。  

弄玉和旷修从亭子里匆匆过来,口中都问这里发生了什么。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姬言扯着陆言的袖子着急地叫着“陆叔,快救一下劫大哥,那个女人好强,全身内力仿佛与筋骨皮肉融在一起,就算有奔雷剑,他也绝对不是对手。”  

陆言挥手让国师府的人不要出手,静静地看着梅三娘与劫的战斗。  

他们这里一动手,整个国师府的高手几乎都被惊动了,几乎瞬间都在往这里赶。  

具霜与娥皇一前一后到来,看见一帮人围观一个女人殴打劫,不由地疑惑道,“大人,这里怎么了?”  

只见梅三娘一对拳头重如霹雳,脚下步伐迅如飞腾,将劫打得左右支绌,“叮叮当当”的响声不觉于耳。  

劫谨慎地用剑护住自己,接连后退中心里并不慌乱。  

她的拳头没有章法,很凌乱,不过是空有力量而已;给我机会,只需要一剑。  

“玄翦!!!”  

梅三娘咆哮一声,单脚踩碎地面,爆发的力量借着腰腹的转动,一击鞭腿横扫而出;  

机会!  

劫目光一闪主动欺身上前,低下身子贴着地面躲过鞭腿,手中奔雷剑由下斜刺而出,直插对方咽喉;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当呲呲~”  

梅三娘单手抓住剑刃,仍凭劫多么使劲都抽动不能;紧接着她身躯转动,铁手扣着劫握剑的手,就将奔雷剑夺下。  

“哈啊~”  

她背着身转动,奔雷剑反手向后,赫然直刺就能洞穿劫的咽喉。  

弄玉不由地喊出声,“小心!”  

“劫大哥!”姬言已经忍不住,扔下陆言的手就要冲出去。  

“什么?”她跑出一半,步伐渐渐地停下,不能理解那个女人刚刚一副杀红眼的样子,为什么最后停手了。  

奔雷剑距离劫的喉咙只有一指的距离,梅三娘握着剑,可以看到她全身都在颤抖,眼眶中泪光打转。  

劫倒是没有身在死亡边缘的自觉,平静地说“你不敢杀我吗?”  

“呵,呵呵,哈哈哈~”梅三娘背对着这个弑师仇人的孩子,含义不明地大笑几声。等她转过身面对这个孩子的时候,眼角的泪花似乎从未出现过,“你就当我不敢吧。”  

“劫~”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魏纤纤一边喊着一边径直冲过来,越过梅三娘抱住儿子,“吓死我了,没事吧,没有伤到吧。”  

劫低下头说“我没事,害你担心了,母亲。”  

梅三娘看着眼前这个白衣女子的背影,知道了她就是玄翦的妻子。  

“当啷”一声奔雷剑落地,她转身走到陆言面前单膝跪下,“国师大人,三娘无礼了。”  

陆言俯下身子,跟她四目相对问道“三娘你这一跪,代表着放下了吗?”  

她摇了摇头,“我没有资格说放下…我只是在做相对最好的选择。”  

陆言点头站起身来,也看了一眼典庆说道“明白了,这些年辛苦了。你们的来意我已经明了。不管是魏人、韩人,或者是赵人、燕人、齐人、楚人,在未来的秦国,都会跟秦人一样。”  

“有公子这句话,三娘放心了。韩魏残兵两千八百人,愿做大秦一统的先锋。”  

典庆也跪在三娘身旁,拱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