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女娲降临(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哇噢,又来了一个大佬。”明珠公主惊讶的道,并且看向唐僧,问道:“唐大哥,又来了一个大佬,我们该怎么办?要不要抱腿啊?”  

“别慌,先稳住。我现在可是盘古。有开天辟地的能力。将臣在我的面前都是小弟。”  

唐僧很有自信的道。因为这个时候不能怂。毕竟他的小弟还在这里呢。  

果然,不待唐僧开口,将臣便飞起来了,仰起头道:“女娲?你跟我装什么逼啊?还认识我不?”  

“将臣,你个小鳖犊子,你咋还没死?”女娲破口大骂。因为当年将臣可是没少霍霍她。  

她与伏羲将犼封印,但是殊不知,那仅是将臣不要的躯壳而已。  

将臣换回了人身,但心中的怒气难消。心想:我身体内有因果、命运两种果实,每天疼的我撕心裂肺,我发泄一下怎么了?你女娲与伏羲两个便联我?  

于是将臣便有事没事给女娲找麻烦。他的一滴真血将后卿复活。  

后卿是黄帝手下的一员大将,在战争中被蚩尤的兄弟杀死,然而他死后没有人来为他收尸、暴尸荒野。  

死后的后卿心里怨恨黄帝,便让将臣的真血融入了他的体内。  

后卿残破身躯复活,为了报复黄帝,后卿夜闯军营在军营里大闹一通。  

后来,女娲将后卿除去。后卿在死之前,用自己的灵魂对所有刚死去的尸体下了一个诅咒:所有含冤而死的人,都可以变成僵尸。  

这是将臣给女娲找的第一个麻烦。  

第二个麻烦,乃是黄帝的女儿。  

黄帝的女儿女魃,由于担心自己的父亲黄帝而身心俱疲得了一场大病。  

在女魃病危时,将臣的一滴真血融入了其体内,真血与女魃的身体融合,使女魃发生了变异,她的身体水分开始散失,变得极为干枯。  

更为可怖的是,女魃身体散发出庞大的热量!女魃周围数里内,水分快速蒸发,土地变得干旱无比。无奈之下,黄帝将女魃驱逐出去,将女魃流放在北方,女魃也因此被称为旱魃。  

这个旱魃就如同诅咒一样,连女娲都没有办法。  

而还有一个,便是赢勾。  

赢勾原本也是黄帝手下的一员大将,可惜的是,在一次与蚩尤交战中,没有遵守黄帝的指令,而导致了兵败。  

黄帝大怒之下,派赢勾去守护黄泉冥海。赢勾表面上是接受了黄帝的惩罚,但是,其内心颇为不满,但是却有无可奈何。直到有一天,他的机会来了。  

将臣的一滴真血似有意无意的飘到了黄泉。赢勾毫不犹豫的吞噬了这滴真血,因此实力大增。  

赢勾本身的实力就极为强悍,融合将臣真血,他的躯体发生了变化,体内的神力变成了无尽的尸气,并且在尸气的滋润下,赢勾的身体变得更加坚硬,成为金刚不死之身。  

变成僵尸之后的赢勾,并不甘心黄帝将自己贬谪成为守护黄泉的小神仙,于是对黄帝展开了疯狂的报复,不断地霍乱人间。  

黄帝,作为首领,拿着轩辕剑与赢勾大站。赢勾虽然厉害,但是轩辕剑本身就是一般杀戮之剑,剑上的杀气更是尸气的克星。  

因此,在神兵之下,赢勾处处落于下风。这场大站持续了整整49天,最终,黄帝用轩辕剑将赢勾的躯体毁掉。  

不过赢勾也算是极为强悍,他的魂魄携带者无尽的尸气逃之夭夭,最终不知去向。  

所以由此可见,当年这将臣可是给女娲找了不少麻烦。  

但最可气的,将臣四处传言女娲跟自己羞羞了,是自己的贱内、糟糠,惹得女娲不仅被人笑话,而且与伏羲关系越来越僵。  

而女娲与伏羲的关系,众人皆知。原本是兄妹。  

后来因为一场大水过后地面上都没有人了。于是两兄妹一想,我们干点正事,造人吧。  

于是两个人在山洞内便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并且生了四个孩子。  

这四个孩子都是神灵,分别管理着大地上到江河湖泊,以及四季变化。  

其中一个叫少典,而少典的两个孩子叫做炎帝和黄帝。  

之后黄帝与蚩尤大战,女娲娘娘出手帮忙了。因为这是她的孙子,她能不帮忙吗?  

但不想遇到将臣了。  

将臣虽然脱了那一身丑陋的皮囊,但却气恼女娲与伏羲多管闲事。于是便四处造谣,而且说的有鼻子有眼的。  

伏羲心眼小,又抓不着将臣最后气的寂灭了。  

有人说伏羲战死了,没有那么容易,伏羲只是躲起来了,不想见女娲罢了。  

所以小两口过的挺惬意,结果被将臣给忽悠的分别了。你说女娲能不气吗?  

她看到将臣,便爆发了神力,一道青光打来,宛若灭世的利刃。  

这一道光,足可以将天地都切开了。  

这可是上古大神,鸿钧老祖的弟子之一。而且早元始天尊、西方教主等人登上神界。  

所以这等法力可想而知。  

一道青色的匹练刷了下来,便要将将臣打到万劫不复。  

但是不想,将臣也是创世之前的神灵。双掌摊开,金色的阵法便挡在了自己的面前。  

之前说过,被将臣咬过之后,二代僵尸身上都会浮现出尸气。  

但是将臣却没有,而且动用的术法也是玄门正宗。  

当年将臣化身为犼的时候,是少了人身,无法驱动诸多正法,这才是他最懊恼的事情。  

但此时,他已经重获人身,远古的法诀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