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将臣的来历(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你猜?......算了,还是我自己编吧!”  

唐僧想了想觉得还是自己编靠谱。让明珠公主等人猜一辈子,她们都猜不出是怎么回事。  

更何况,他可是师傅啊,身为师傅就是要博学,否则怎么对得起师傅这两个字?  

于是便与孙悟空等人说道:要说大开杀戒,那还是蚩尤大战的时候。  

那个时候一共出了两个极其厉害的僵尸,一个是后卿、一个是旱魃,  

这后卿,乃是后土皇帝诋的亲弟弟,由后土派去帮助黄帝战蚩尤。  

不料后卿受蚩尤等人的影响加入东夷与黄帝作对,甚至不惜把自己变成和女魃一样的飞尸。以至死后化为魔星到处生事也无人能制。后来女娲联合后土、紫薇、勾陈、地藏以五行阵法将其封印。  

而除了后卿,在蚩尤大战的时候,还出现了另外一个女僵尸,而这个僵尸,便是女魃。  

相传,蚩尤经过长期准备,制造了大量兵器,纠集众多精灵,向黄帝发起攻击。  

黄帝派应龙到冀州之野去抗击他。应龙是长着翅膀的飞龙,发动滔天洪水围困蚩尤。  

蚩尤请来风伯、雨师,应龙的军队迷失在漫天风雨之中。  

黄帝听说雷泽里有雷神,长着人头龙身,经常拍打自己的肚子,能发出惊天动地的雷声,就杀了无辜的雷神,用他的皮做成大鼓敲打起来,震破蚩尤的凄风苦雨。  

而黄帝又派了天女魃参战。魃身穿青衣,头上无发,能发出极强的光和热。  

她来到阵前施展神力,风雨迷雾顿时消散,黄帝终于擒杀了蚩尤。  

应龙和魃建立了奇勋,但也丧失了神力,再也不能回到天上。应龙留在人间的南方,从此南方多水多雨。魃留居北方,从此北方多干旱,她无论走到哪里,都被人们诅咒驱逐,称为“旱魃”。  

“师傅,你讲了这么多,好像与将臣大开杀戒不挨边吧?”猴子此时道。  

而明珠公主等人也频频点头道:师傅,这是你编的最不靠谱的故事。  

然而此时,唐僧却不屑的道:“你听我继续编啊。你们知道这女魃与后卿是怎么变成僵尸的吗?”  

唐僧故作神秘的道。  

猴子等人自然不知,一同问道:“怎么变成的僵尸?”  

唐僧笑着说,听师傅继续给你们编,说:上古时期出现了一种神兽名为犼,  

这个犼生成什么样子呢?  

其大如牛,尾似团扇,口阔,径直如盆,周身红毛,长数丈,噬人及诸恶兽,是为犼。  

犼乃是僵尸的始祖,在神话中,有四大僵尸王(赢勾、后卿、旱魃、将臣),而这四大僵尸王的形成与犼则是密不可分的。  

黄帝大战蚩尤的时候,犼趁此时祸乱人间,伏羲女娲一同出手将犼封印。女娲怕犼破开封印后,报复人间,便与伏羲一同将犼的灵魂抽出分裂为三分。  

但不想,犼被分裂后的灵魂迅速逃离,让女娲和伏羲都束手无策。  

更加出乎意料的是,犼曾经向昊天要了一根巨大的神树树枝,而此时的神树树枝接触到孔的血液后,居然慢慢的钻入犼的体内,成为新的灵魂,占据的身体,这就是僵尸王将臣!  

而犼的其他三份灵魂分别占据了三个人的躯体,成为了3个仅次于将臣的僵尸王,其中之一便是黄帝的女儿早魃。  

这也算是犼对女娲的报复吧,犼化成的四大僵尸王像是被诅咒一般,只能以人类的精血为食。这些僵尸王强悍无比,为祸人间多年!  

而最后,便剩下那具躯壳犼了。  

这副躯壳,也算是僵尸的一种。拥有着与神叫阵的恐怖力量,它拥有数千年甚至万年的道行。  

解除封印之后,犼诞生了新的灵智,继续为祸人间,直至千年前,它被观音菩萨收服为了坐骑!......  

说到此处,唐僧终于长吁了一口气,因为他终于将整个故事编玩了。  

系统妹子一直在听,并且在自己的平板上写道:唐僧越来越会吹牛逼了,这样下去,我真怕他侯不住,万一他崩了,我就缺少了写作的素材,也不知道这西游之路,还能不能写完。  

并且我还发现了一个问题,所有系统都是妹子,否在根据穿越者的故事写小说。  

但是写的多了,也就不赚钱了,到了现在,竟然在赔钱。  

我已经欠了唐僧十万两黄金。我说,我可以给他抵债,但是这个挨千刀的只要钱。  

男人啊,真是不靠谱的动物!  

写道此处,系统妹子又啪啪啪的打了几个字:其实我认为唐僧才是真正的作家,瞎编的本事比我大多了。  

“啊切!”  

唐僧打了一个喷嚏,也不知道是谁在骂自己。  

然而此时,不想明珠公主却突然道“等等,唐大哥,你之前不说僵尸将臣是吃了因果而变的僵尸吗?怎么现在又成了犼变成了僵尸将臣了?”  

“对,对,对,师傅你瞎编也得靠点谱啊?这个僵尸将臣究竟是怎么来的?”  

“抗议,我们抗议,师傅不能瞎编骗我们。”猪八戒高举右手抗议。  

而此时,唐僧却微微一乐道:“说你们傻,你们还真是傻。真祖将臣每一次沉睡醒来后就会变一副模样,他一觉醒来变成了上古神兽犼。  

他发现自己长得丑陋当然发飙了,霍乱人间。没有人能杀死他,即便是女娲与伏羲两个人联手也只能将其封印。  

怕他再度作恶,将他的灵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