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唐僧编故事(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此时,唐僧,孙悟空等人还能说什么。将臣问他们,什么是不老不死不灭。  

不老不死非常简单,就是长生不老青春永驻的意思。  

但是不灭呢?  

不灭这里饱含的信息量就太大了。也就是说很有可能将臣本身就是杀不死的。  

因为这可是自打天地未开之前便存在的僵尸真祖。  

而从天地初开到现如今已经历经了多少年代,恐怕连很多老一辈的神仙都记不得了。  

“唐大哥,要么我们现在磕头道歉吧?我想将臣伯伯是不会与我们这些小辈计较的。”  

正在这时,明珠公主突然冒出一个主意。  

众人再度无语,但正当孙悟空等人准备数落明珠公主两句的时候。不想唐僧已经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拜道:“贫僧给前辈请安了。”  

孙悟空等人尽数呕血,没想到自己师傅这么软蛋,竟然当真磕头道歉去了。  

明珠公主骂道:“你们这群猪,大丈夫能屈能伸。”  

说罢,她跪的比谁都虔诚,双手在前,屁股崛起的老高,真是把将臣当作大佬一般的拜。  

而孙悟空眼珠一转,心中暗想:“以师傅的性子,倘若有一点办法也不会向别人服软啊。而且能令师傅跪拜的除了观音大士、佛祖也就没有什么人了。”  

想到此处,孙悟空也跪在地上拜倒。  

猪八戒想都没想,便也趴在了地上。而哪吒思考了一下,眼见自己拿出全部的家当也未必能伤了将臣。不如正如同明珠公主所说的那样,大丈夫能屈能伸。  

于是,这哪吒也跪下了。  

女儿国的国王,还有众大臣但见此处,便也尽数跪下了。因为没有办法,现如今将臣才是大佬。  

将臣很头痛,原本想要打唐僧出出气的。但是人家都跪下了,这可怎么办?更何况自己的身份高太多了。连他们的师傅,师祖,那都是自己的晚辈。  

“算了,不跟你们计较了。我刚刚醒来,四处逛逛,你们不要再跟着我了。”  

将臣不屑的摆了摆手,然后转身便走。他不跟唐僧等人计较,哪怕唐僧把他胖揍一顿。但这在他看来,就如同游戏一样。  

然而但不想此时,突然一声厉喝传来:“:临、兵、斗、者、皆、阵、列、在、前、诛邪!”  

出手的竟然是马铃儿,马铃儿在剑中口念九字真言。  

真言悬浮在剑的四周,绽放出金色的光辉。  

这光辉夺目,刺的在场的人尽数睁不开眼睛。而也正在这时,金色的苍龙飞出,直奔僵尸将臣而去。  

将臣蹙眉,仿佛很头痛的样子,左手无聊的摊开,平推在自己的面前。  

嗡的一声,金色的阵法被激活,有一面墙壁一样那么大。  

苍龙飞临与金色的阵法相撞,轰然一声炸响传来,气流乱涌,金色的光辉如同利箭一样向四外射出。  

金光是实质的,射在大殿的柱子上,射在大殿的墙壁上,便会打出一个个窟窿来。  

一切都太可怕了,利箭如同雨点。  

唐僧起身,周身散发出金色的屏障,将飞来的利箭纷纷挡住。并且命令所有人后撤退出交战的范围。因为倘若如此对撞下去,恐怕整个皇宫都会因此坍塌,沦为废墟。  

一切都太可怕了,单指交手的瞬间,便形成了如此可怕的爆炸冲击。  

方圆百米之内,在一盏茶的时间尽数被蒸发,这怕的能量席卷也不知道轰蹋了多少间皇宫内的宫阙。  

而倘若不是唐僧护住了那些女人,恐怕此时的她们早已便被打成了千穿百孔。  

猴子奇怪的道:“师傅,这一把斩妖剑,竟然有如此的威力?”  

唐僧摇摇头道:“这都是孽缘啊。在这个世界上生生相克。僵尸将臣不老不死不灭。但是却有命运一脉生生世世克制他。”  

“命运一脉?”猴子奇怪的道。  

“对,天地未分之际,一根灵根上结出了两枚果实。一枚是黑色的,一枚是红色的。  

黑色的代表因果,红色的代表命运。  

因果服下之后,便要承受永世的因果,所以将臣不老不死不灭。而命运则是要消除因果,令整个世界恢复到以往的时间线上。  

所以这根灵根非常的有意思。结出两枚果实却是相生相克。”  

“哦,哦,那黑色的果实被将臣吃了,红色的果实则被马铃儿吃了对吗?”孙悟空疑问。  

而此时,唐僧却打了他一记响头道:“对个屁,马铃儿才生活了几千年,能与将臣是一个时代的?”  

“哦,哦,那是怎么回事?”猴子挠着脑袋,还是不解的道。  

而此时唐僧也挠着脑袋道:“听我给你编,......”  

“编?”猴子奇怪。  

“不是,不是,为师是在想这个典籍,叫做编年史。对,就是编年史这本书,哈哈哈,你看为师简直太机智了。”  

唐僧哈哈大笑,而此时猴子怎么都觉得不靠谱。显然师傅是瞎说的。因为天地未开之际,那相距现如今有多远了。谁能知道那个时候发生的事情?  

但是要说,唐僧编起了故事来,正是一套,一套的。说这红色果实也被将臣一个人吞下去了。  

两种力量不相互融合,将将臣的身体摧残的不成样子。将臣因此而死。  

之后,便是盘古开天地。数千年后的将臣醒来。  

而此时,他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了不死之身。  

“等等,不是因果与命运相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