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九龙神火罩(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哪吒进入第二阶段,宛若超级赛亚人一样。周身被金色的火焰所包裹,足下一踏,便直奔水域中央的那一道黑色的气柱而去。  

双手持矛,相距那井喷一样的黑色光柱三百多米,长矛斜劈,一道金色火焰状的枪芒直奔那黑色光柱而去。  

这一击将通天河都差点劈开,刹那间飞过三百多米的距离,便撞在了那一道澎湃的气柱之上。  

轰隆!  

巨大的爆炸席卷而起。金色的冲击想四外席卷。  

水面上巨浪滔天,飓风的涌动竟然形成了实质的线条。  

飓风迎面吹来,唐僧的衣袂乱舞。耳边只听得,陈家庄的屋瓦乱飞,百姓们惊慌失措的叫声。  

“看来,哪吒未必能搞得定啊?”  

唐僧喃喃的道。  

但是他话音未落,哪吒已经被弹飞了回来。  

巨大的佛法符箓闪烁着黑暗的光芒,竟然完好无损。  

哪吒的攻击尽数被弹开了,连他也被那无比凶猛的冲击给弹飞了回来。  

但是哪吒虽然惊讶,却没有放弃的意思。人再度飞射了回去,借助那一柄火尖枪,直刺悬浮天际的符箓。  

火尖枪刺中其中一个符箓,其他的符箓同时绽放出黑色的光芒,宛若有一条无形的线将其连接在一起。  

哪吒的火尖枪被弹开了,人也跟着再度倒飞了出去。  

哪吒有些不敢相信,这怪物被自己打伤飞回去也仅是一炷香的时间,便拥有了如此可怕的战斗力。  

但他殊不知,所谓悟道一日飞升,简直是简单不能再简单的事情了。  

或许之前小金鱼的实力一般,但那是因为他没有将自己身体内的两种力量融合在一起,甚至当时他体内的两种能量是相互冲突的。  

但是或许是因为重伤,又或者是他吸取了大量的精血令他体内的那一滴真祖之血彻底的爆发了。  

于是,真祖之血占领了主导地位融合了他体内的佛法,从而令身体产生了超过原本法力的一千倍。  

而这便是为什么,这条小金鱼会突然变的无比强大的原因。  

他此时还没有现身,单凭那一道黑色的气柱便挡住了哪吒二段变身的攻击。  

轰!轰!......  

与此同时水面正在隆隆隆起,庞大的、黑色的黑影在水面之下无比的巨大。  

哪吒在空中看着,目测这东西恐怕比一座小山还要大。  

“可恶,看来不使一些手段,是镇压不住这怪物了。”  

哪吒心中讨道,自打自己的百宝囊内拿九龙神火罩。  

这九龙神火罩可是一个好宝贝,当年乃是哪吒师尊太乙真人送给他的。  

封神中,有着这么一段:“太乙真人回头,看见徒弟来:'呀!这顽皮,他看见此罩,毕竟要了。但如今他还用不着,待子牙拜将之后,方可传他。“  

也就是说,当时哪吒看见师傅用强大法宝杀死石矶的时候,就想要讨这宝贝。  

但太乙真人摇摇头,说:现在还不是时候,给了你你到处霍霍,我就倒霉了。而且言明,当哪吒遇到姜子牙之后才能送给哪吒。  

这姜子牙可是有本事的人,八十多岁了最会骗小孩。  

太乙真人掐指一算,姜子牙这么会骗小孩,我的徒弟就交给你忽悠了。不管怎么说,你别让他到处闯祸就行了。  

于是,太乙真人说了这么一句话。  

而直到后来,太乙真人还真兑现了这句话。  

哪吒在加入姜子牙麾下之后打仗受了伤,被接回山上调养,太乙真人觉得送宝时机已到,加上为了破诛仙恶阵,决定加强哪吒神力和装备。  

太乙真人用火枣仙酒帮哪吒生出三头八臂的法身,看哪吒有三只手闲着,那不行,并送出了自己最重要的九龙神火罩和一对阴阳宝剑,兑现先前说好的诺言,且让哪吒六只手都派上用场,战斗力大增。  

哪吒下山后用九龙神火罩保周灭商,拥有了此宝之后是杀伐能力更强,在汜水关之战时,哪吒亲自初现神火罩的威力,烧杀马忠大放光彩,吓退张奎和桃精柳鬼。  

后来就连梅山七怪之首的袁洪都亲口承认此罩厉害,对上九龙神火罩之后,能躲不能抗,逃之夭夭。  

所以由此可见这九龙神火罩的厉害。  

不过哪吒不常用,除非是遇到强敌时才会使出。  

因为倘若敌人不强,哪吒的火尖枪,混天绫,乾坤圈,风火轮等等,这些可都是法宝。  

所以敌人不强,用九龙神火罩做什么?那岂不是闲的蛋疼?  

但是此时,哪吒将这宝贝拿出来了。  

他管你这怪物什么尸佛双修,先烧死你再说。  

“急!”  

哪吒喝了一声急,九龙神火罩飞出。  

只见此宝外形酷似一鼎钟罩、又好似地动仪,有龙纹图案。  

祭出之前犹如铃铛,但祭出去之后便遇风则涨,飞于小金鱼的头顶放出金光与烈焰,九条火龙腾空而起,口中喷吐三昧真火,焚烧天地万物。  

这火罩端的了得,此宝一出,罩内腾腾焰起,烈烈火生,有九条火龙盘绕,上下翻飞,口喷烈焰,放出三昧真火焚烧一方水域。  

那通天河,被焚烧了大半,水被生生的蒸发,无比的骇然。  

想当年,哪吒借助此罩活活烧死马忠,连梅山七怪之袁洪也不敢硬抗,都只有逃跑的份。  

所以这宝贝端的厉害,火系顶级法宝,又可召唤器灵神兽:火龙焚身。  

哪吒料想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