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杯酒释恩仇(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西岳圣母庙,唐僧、杨戬按落云头。  

两人进入庙中,杨戬便喝问:“三妹?你还不出来见我?”  

喝声未落,三圣母自打后堂走了出来。  

但见这三圣母,身穿淡绿罗衣,颈中挂着一串明珠,脸色白嫩无比,犹如奶油一般,似乎要滴出水来,双目流动,秀眉纤长。  

淡淡的开口唤了一声二哥,话声轻柔婉转,神态娇媚,加之明眸皓齿,肤色白腻,实是个出色的美人。  

“这是你妹妹?”唐僧站在杨戬的身侧,用手背拍了拍杨戬的胸口,一副惊讶的样子道。  

杨戬好气:“你这淫僧,休要打我妹妹主意!”  

“诶,我是想说,都是一个娘生的,你看看人家三圣母,再看看你,就跟捡来的一样。”  

唐僧道,气的杨戬面色铁青。他刚想骂唐僧两句,却不想三圣母却掩口而笑,与唐僧道:“这天下敢与我二哥如此说话的,除了那猴头,恐怕也只有您了,不知高僧师出哪里?”  

“要说起我师傅他老人家,那话就长了,......不如我们里面聊,......”  

唐僧说着便要与三圣母拉手、到内堂去聊。  

三圣母有些表情尴尬,没想到这位这么不认生。  

“你这个淫僧,就在这里说。”正在这时,却是杨戬把身体一横,夹在了唐僧与自己妹妹的中间。  

“呵呵,真君真是小家子气,入门了,也不让我进去坐坐。”  

唐僧道,而此时杨戬却没有理会他,而是与自己妹妹道:“他是唐僧,西天佛祖的弟子,到玉帝那告了你一状,说你下界为妖了。”  

说罢,杨戬又质问唐僧道:“人你也见了,我这妹妹可是救走那小狐狸精的人?”  

“让贫僧仔细看看!”  

唐僧围着三圣母转圈,仔细端详,只见这仙人就是仙人,哪怕生了孩子,还是如同双十年华的少女一般。  

唐僧是看上面,看下边,看了左边又看了右边。  

此时,杨戬怎么看唐僧都不怀好意,将自己妹妹扯到身后,申斥道:“有你这么看的吗?”  

唐僧振振有词的道:“这看不得看仔细了,万一冤枉了你妹妹,你又要吼我。”  

说罢,唐僧又与三圣母道:“宝莲灯何在?”  

“你还有完没完?”杨戬又火了。  

“你也别生气,这三圣母我之前也未曾见过,唯有宝莲灯我认识。如果宝莲灯在,三圣母也在,那么就是那妖怪拿了什么别的宝物。真君也能回到天宫复命去了。真君?你说呢?”  

唐僧反问杨戬,杨戬想想也是。冷哼一声道:“若是你冤枉了我这妹妹,你便将玉帝的酒壶拿回来。”  

“什么?舅舅的酒壶被这唐僧给拿来了?咯咯咯!”  

三圣母觉得好笑,而此时唐僧却与三圣母道:“姐姐,不如我们先喝上一杯,这琼浆玉露酒凡间可是不多见啊。”  

唐僧说着,拿出酒壶倒酒与三圣母一人一杯。  

原本杨戬以为自己妹妹怎么会与唐僧喝酒,却不想三圣母接过酒杯竟然喝了。  

“妹妹?唐僧这人,不是好人。”杨戬气道。  

“呵呵,这唐长老是不是好人我不知道,但是能将舅舅的酒壶要来,这就是本事。二哥?这么多年,你可曾带这琼浆玉液来给妹妹喝啊?”  

三圣母反问,杨戬老脸一红,果然这酒他不曾带来,想要喝也只能在蟠桃会上,或者是玉帝的宴会上喝到。  

“你这淫僧,给我也来一杯。”杨戬讨道。  

“你这人哪都好,就是爱假正经。”  

唐僧掷出酒杯,三人对饮。而这琼浆玉液入腹,前仇旧恨就算是一笔勾销了。  

然而杨戬为什么转变的这么快,理由很简单,在他的眼中唐僧虽然为人不怎么样,但是做事却都在理上。无论是杀哮天犬,还是夺这酒壶,都是理所应当。  

否则夺了玉帝的酒壶,唐僧又怎能逍遥的离开天庭。  

所以这叫什么?这便叫做本事。而有本事的人,往往也最敬重有本事的人。  

例如杨戬与哪吒也是这层关系。双方虽然都看不上对方。但是倘若一方有难,另外一方绝对不会袖手旁观的。  

这算是默契,也算是英雄相惜。  

当然了,唐僧算不上英雄,但他却有手段,连三圣母都佩服,所以杨戬也就无话可说了。  

三杯酒入腹,三圣母带着唐僧、杨戬,一起去她的宝库。  

三圣母说:几百年了,也没有什么事情,这宝莲灯便被她锁在了宝库内,一直由一个仕女守护着。  

她说她救过这个仕女的命,而这个仕女对她也是忠心耿耿,绝对不会有任何差池的。  

但到了库门,打脸了。  

宝库的门敞开着,那仕女却不见了。  

三圣母先是愕然了一下,然后连忙进到宝库内查看。只见自己那些但凡上点档次的宝贝都不见了,被卷了一个干净。  

而那宝莲灯,自然也在其中。  

唐僧一摊手,说:“我说什么来着?我没骗你吧?的确有人拿着宝莲灯把小狐狸精给救走了。”  

“唐长老对不起,这都是我的失职,我这便到玉帝面前请罪。”  

三圣母是一个烈性子,说着便要去请罪。  

但不想此时,唐僧却抓了三圣母的手道:“何必惊动玉帝呢,这都是小事,三圣母你与真君二人,把那盗宝之人找到,把宝莲灯夺回来不就行了吗?”  

唐僧反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