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召唤降龙罗汉(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唐僧:“老方丈,风清气爽啊”  

王八精:“对呀,年轻人,晨跑对于修炼内丹很有好处的。”  

唐僧:“前辈鹤发童颜,健步如飞,但吐纳却依旧气定神闲,修行已到登峰造极,请问你修行了多少年啊?”  

王八精:“岁月不留人,转眼已经两百多年了。”  

唐僧:“老方丈台词记的挺熟啊?就是有一点不要脸了。你明明活了两千八百岁,却冒充两百岁的年轻人,你不觉得惭愧吗?呵呵呵!”  

“什么?你竟然能看出我的本相?”王八精大吃一惊,连忙在空中与唐僧分开,跳到了另外一侧。  

而此时唐僧也站住了,悬于半空中。  

这若是换做一般人自然做不到的,并且唐僧也没有达到地仙境,御空飞行那便是空谈。  

但是他的乾坤借法却是真的,而且是佛门正法,只要他体内拥有足够的法力,再配合手印与咒语,就能与那王八精一样,在空中飞行。  

当然了,这需要法力消耗,而且是持续消耗。  

不过,这点区区的消耗,唐僧还是承受的起的,他与那王八精道:“妖怪,敢到我大唐来撒野,佛爷我留你不得。”  

“哼!谁说本座是妖怪?本座是神,受东瀛万民敬仰。”  

王八精不屑,而此时唐僧却哈哈大笑道:“哈哈,你东瀛有万民吗?”  

王八精愕然,质问道:“你?你怎么知道我大东瀛没有万民?”  

“我看你是蠢到家了,你之前不口口声声说三千大军吗?”  

唐僧笑问,而此时王八精这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心道:自己失策了,没想到仅是吓吓大唐国君的话,却暴露了自己的军事机密。  

事到如今,身份被揭穿,王八精恼羞成怒,喝道:“我看你才是妖怪,老衲今天就收了你!  

大威天龙,般若诸佛,世尊地藏,般若巴麻空!袈裟,起!......”  

王八精身上披着的袈裟呜的一声就飞了起来,遮天蔽日一样。  

唐王与众朝臣、法空方丈,还有明珠公主出来观看,也是被惊的目瞪口呆。没想到这东瀛来的和尚竟然这么厉害,单指念动咒语,这袈裟便飞了起来。  

然而不想此时,唐僧却嘿嘿冷笑道:“蠢妖怪,你会的我会,你不会的我也会!  

大威天龙,世尊地藏,般若诸佛,般若巴麻空!飞龙在天!......”  

唐僧连续结印,喝了一声飞龙在天。他上身的僧袍轰然崩碎,一条青龙腾空而起。  

那青龙栩栩如生,张牙舞爪,在空中盘旋,发出震人心魄的吼声。  

在场的人,尽数目瞪口呆,而那明月公主更是惊讶的道:“真龙护体?”  

“阿弥陀佛!罪过,罪过!”  

法明方丈双手合十,连说罪过。原来他掐指一算知道了,自己这倒霉徒弟把龙三给吃了。  

然而法明方丈之前为什么没察觉到呢?那是因为有四值功曹、五方揭谛,还有护教珈蓝护持。  

这里可是皇宫啊,倘若神仙在这里打起来,皇宫被毁了,那便是他们的责任。所以这十几位护教珈蓝做法,将皇宫给护持住了。法明方丈这才不知道此事。  

但此时,法明但见唐僧身上突现青龙,这掐指一算便明白了,自己这徒弟吃了龙三,不仅沐浴了龙血,还吃了龙肉、龙肝,这才获得了神龙一族的本命神通。  

法明很无奈,只能说罪过,佛主莫怪。  

而与此同时,只听闻天际卡啦一声,那一头青龙撕裂了漫天的袈裟,直接撞在了那王八精的身上。  

那王八精只有两千八百年的道行,而倘若不是因为修炼了佛门的圣法,他连站在唐僧面前的资格都没有。  

但此时,正是因为这一层关系,那王八精被青龙这一撞不仅没死不说,而且凶相毕现。  

只见他缩头缩脑,学着螃蟹横着走,口中念念有词,时间不大,周身的衣服尽碎,一只巨大的王八趴在了地上。  

这王八的体形太大了,横向有十几米,纵向有二十米左右。膨胀的身体将院墙都给压碎了。  

嘴里发出吽吽的声音,海水便自打他的身下涌了出来。  

众人再度被惊的瞠目结舌,因为如此庞大的王八,他们还是第一次见。  

而那些东瀛人见了,却尽数跪在地上叩首,说:这是他们老祖显灵了。  

魏征挺同情他们的说:“别拜了,那是王八,是妖怪。”  

“我就不,那就是我们的老祖宗!”东瀛人还挺倔强。魏征说:我懒得理你们。  

众朝臣哄堂大笑,完全没有将这面前如同洪水一样的海水放在心上。  

因为有法明方丈在,他们怕什么?  

此时,法明方丈,已经在众人的面前筑起了一道屏障,那屏障尽数将洪水挡住。  

而与此同时,四值功曹、五方揭谛也尽数现身,将这皇宫罩住,将无关人等挪开,避免不必要的伤亡。  

这是四值功曹等众神的职责所在,他们半分马虎不得。  

此时再说唐僧,唐僧但见那王八壳真的坚硬,就要摸自己的斩妖剑。但往身后一摸,却发现斩妖剑没有了。  

回忆,唐僧想起来了,一清早起来,明珠公主就拽着他来面圣,他哪里有时间去拿斩妖剑。所以此时的斩妖剑,还在丽华阁呢。  

没有了斩妖剑,唐僧的实力大打折扣。  

不过有了30点的智慧值,这点小麻烦好解决。  

只是细微的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