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苏州城,破(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晁天等人暗自准备,待得南国船队靠近,当即冲杀出去,那船队之中守备军土也不过只有一二百人,全都被晁家军剁到湖中喂鱼去了。  

夺取了押运甲胄军械的船队,当即晁天众人便换上了南国军土的服饰盔甲,操作南国军马,摇着大船,朝着苏州城而去。  

晁天站在船头,远远能够隐约看见苏州城头,双拳紧握,攻破苏州城,就在今夜。  

那船队之上,押运的原来是把守杭州的南国圣公方腊大太子,号称为安南王当天定麾下副将,特地奉命,押送最新打造的三千铁架交给三大王方貌,抵御朝廷军马。  

可是没想到还没等到了苏州,便被晁天等人半路拦截。  

此时已经是半夜三更,等到船队到达苏州城下,已经是四更时分。  

“站住!什么人?”  

苏州城墙守卫见得远远驶过来的船队,当即喝了一声,盘问道。  

那守卫的将领,正是飞水大将昌盛。  

船上的晁天等人早就准备好了说辞,当即便回复道:“我等是杭州大太子安南王麾下,特地前来押运三千铁甲,交付三大王。”  

“有何凭证?”  

“末将这里有杭州安南王开具的关防文书!”  

随即,飞水大将昌盛安排人将关防文书取过来,自己亲自前往三大王方貌住所检验真伪,见得关防文书准确无误,随即便折返回来。  

“打开城门!”  

当即,飞水大将昌盛大手一挥,吩咐手下将城门打开,自己也是下了城墙,来到城门处,准备先下手为强,将三千铁甲据为己有。  

船队驶入苏州城中,在城中渡口靠岸,飞水大将昌盛急忙走了过来,看着船上满载的铁甲,不禁眼冒绿光。  

晁天见得是八骠骑之一的飞水大将昌盛,当即从船上悄无声息的提着一杆长枪,趁着飞水大将昌盛不注意,猛地冲出船舱。  

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枪正扎在飞水大将昌盛哽嗓咽喉,后者连是谁斗没看清,便栽倒在地,死于非命。  

见得主将身死,顿时周围一众南国军马俱是大惊失色。  

“杀!”  

晁天怒喝一声,随即挺枪冲了过去,手中长枪一甩,便解决了四五个南国军土。  

与此同时,埋伏在船舱之中的阮氏三雄,太湖四杰纷纷领着军马冲了出来,三下五除二便将城门处南国军土解决得一干二净。  

“点火,让城外军马攻城!”  

“阮氏三雄率领三百军马攻占东门,引城外大军进城,太湖四杰领其余人那,攻占粮草军械仓库。”  

当即晁天下达命令,自己一人抢过一匹战马,单人独骑朝着城中狂奔而去。  

那船队之中有两三条船之中放着火油硝石等引火之物,霎时间火光冲天,晁家军军土又在城中四处放过,制造混乱。  

浓烟滚滚,烈焰飞腾。  

风伯助威、火神纵横。  

火起处,呼喇喇金蛇狂舞:烟发时,黑沉沉遮天蔽空。  

抬头看,火龙飞起三千太,低头瞧,烈焰狂奔天地红。  

听声音,呼呼呼如千龙闹海,观陈势,走闪电似万马奔腾。  

火蛇缠绕,铜墙铁壁纷纷倒,火龙吐舌,碧瓦雕檐顿时倾。  

四面八方齐呐喊,苏州城里万民惊。  

城外早已经严阵以待的晁家军军马见得扬州城突然火光冲天,便知道晁天那里已经得手,胜败在此一举。  

豹子头林冲统领全军,当即手中丈八蛇矛枪直指苏州城方向,怒吼一声,挥军冲杀过去。  

阮氏三雄率领三百晁家军精锐,趁着夜色,城中混乱,一路砍杀朝着东门而去。  

守备东门的同样是八骠骑之一,飞山大将甄诚,甄诚见得城中火光冲天,大惊失色,城中喊杀声响彻天地,便知道是有宋军潜入城中。  

虽然心中疑惑不解,宋军怎么会突然出现在城中,可是,此时十万火急,也来不及飞山大将甄诚思考,当即安排军土严防死守,守备东门。  

就在飞山大将甄诚命令刚刚下达,这边阮氏三雄便带着军马杀了过来,东城门的南国军土措手不及,被杀的人仰马翻。  

“哪里来的宋军,给本将军守住城门!”  

飞山大将甄诚怒喝一声,随即提着长枪气势汹汹的下了城墙。  

“飞山大将甄诚在此,不要命的过来!”甄诚手提长枪,又是一声怒喝,杀气凛然。  

一旁边刚刚杀过来的活阎罗阮小七见得是敌方大将,眼中浮现出一抹浓重的杀意,战意盎然,当即喝了一声,手持朴刀便朝着飞山大将甄诚杀了过来。  

甄诚见得冲过来一个宋军将佐,不屑的笑了一声,枪出如龙,一抖手腕,甩出数道枪花,迎了上去。  

刀枪相碰,金铁交加的声音倏然响起,阮小七只觉得对方的长枪神出鬼没,自己一把朴刀竟然应付的左支右绌,眼花缭乱。  

“小七,我来住你!”  

旁边的立地太岁阮小二,短命二郎阮小五两个人见得兄弟落了下风,担心阮小七有危险,纷纷怒喝一声,各自挺着朴刀杀了过来。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阮氏三雄虽然是水中的英雄,可是在陆地之上,那勇猛的劲头丝毫没有改变,三个人配合默契,杀的飞山大将甄诚连连后退,无比的憋屈。  

双拳难敌四手,猛虎架不住群狼!  

更何况飞山大将甄诚面对的是那三个如狼似虎的好汉。  

甄诚坚持了不到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