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NBA选秀大会(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森林狼队提供了往返机票、五星级酒店,要不是罗斯想去试训,陈龙对哈士奇完全没兴趣。  

坐在前往明尼阿波利斯市的飞机上,陈龙点开了自己的个人面板。  

陈龙:中国男篮国家队主力小前锋、耐克代言人、2008年乐透秀天赋面板:裸足身高2米04、体重92公斤、臂展2米16、垂直弹跳75c手掌长度25厘米,体脂率8%,上肢力量+38、下肢力量+20,核心力量+20,其他数据待更新…  

数据面板:投篮命中率75%、三分命中率61%、罚球命中率90%、油漆区攻框命中率75%、自主得分率20%、受助攻率22%、真实防守效率0、效率值0、胜利贡献值0、战术完成度0…  

总结:成熟期中国龙,中国男篮历史最强TOP.3  

失去加内特的森林狼秒变哈士奇,不过明尼苏达的球迷热情很高,很适合有潜力的大个子积累人气,比如爱神。  

陈龙和罗斯草草结束了两天的试训,然后回到芝加哥。  

NBA官方正式邀请陈龙和德里克罗斯进入选秀小绿屋。  

因为罗斯要带着足足十个家人前往大苹果城见证自己的高光时刻,所以陈龙自行前往纽约。  

比尔达菲搞定了陈龙父母的签证,陈龙一家三口在纽约碰面。  

NBA选秀大会在麦迪逊广场花园的剧场准点举行。  

去年的选秀大会上有易建联和孙悦的身影,央视媒体特别报道了选秀全过程。  

今年,陈龙有望成为继姚明之后第二位中国籍状元郎,央视自费派遣了解说同步直播。  

包括陈龙在内的14位超级新秀进入小绿屋。  

现场解说员四人组特别提到了以陈龙为代表的年轻国际球员在NCAA和海外赛场上的惊人表现。  

选秀大会的大屏幕出现了乐透球队的签位顺序。  

当大卫斯特恩走上发言台,背后的LED屏幕开始滚动播放芝加哥公牛队的标志。  

所有人、包括大洋彼岸的中国球迷全都屏息静待这位身材不高,但长相和蔼的老先生宣布状元归属——  

“2008年NBA选秀大会第一顺位芝加哥公牛队选择的是中国陈龙,来自孟菲斯大学。”  

大屏幕对准了陈龙,陈龙与父母拥抱,工作人员递上了芝加哥公牛队的球帽。  

镜头马上移到了德里克罗斯的身上,风城之子的表情没有失落,反而第一个起身向陈龙鼓掌。  

在罗斯眼里,兄弟陈龙配得上状元之名。  

另一边,迈克尔比斯利难掩失落,他躲开了07年的奥登、杜兰特,但是没有躲过陈龙和罗斯。  

陈龙戴上公牛球帽走上高台。  

大卫斯特恩微笑着走上前与陈龙握手致意合影。  

看着陈龙引发的NBA狂热,大卫斯特恩想到自己当年敲开中国大门有多难,现在的胜利果实就有多甜。  

不同于2002年姚明当选状元时受到的全场质疑,陈龙得到的是经久不息的掌声和欢呼。  

现场解说提到了陈龙的出身,陈龙在NCAA的惊人表现,特别是总决赛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四双表现,称其为中国龙!  

陈龙坐到了肯尼史密斯的面前接受采访。  

屏幕左下角打出了陈龙的静态天赋与外号中国龙。  

“我早就知道你会受到芝加哥公牛队的青睐,我早就知道。”肯尼史密斯赞叹道。  

陈龙微笑着点头回应,但是他的注意力还在选秀大会。  

这时,现场响起了第二波欢呼声。  

大卫斯特恩背后的显示屏换成了迈阿密热火队。  

“2008年NBA选秀大会第二顺位迈阿密热火队选择的是德里克罗斯,来自孟菲斯大学。”  

陈龙露出了还算满意的表情,因为罗斯远比迈克尔比斯利强大。  

德里克罗斯戴上热火队球帽走上看台与大卫斯特恩握手合影。  

但是当罗斯走下转播台准备在背景板前拍定妆照的时候,工作人员向他递上了芝加哥公牛队的球帽。  

德里克罗斯愣住了,工作人员解释道,“德里克罗斯,你已经被交易到芝加哥公牛队了。”  

“沃特???”罗斯的表情从惊讶到狂喜,因为这就代表他能继续和陈龙一起打球。  

芝加哥公牛队总经理帕克森做出了最重大的一个决定。  

公牛队将入选了最佳防守二阵的科克辛里奇、新秀赛季拿到最佳第六人奖项的本戈登和‘大本钟’本华莱士送到迈阿密热火,换取了肖恩马里昂、戴奎恩库克和新秀德里克罗斯。  

肯尼史密斯通过耳麦得知了这个消息,笑道,“阿龙,我有一个好消息还有一个坏消息,先听哪个?”  

陈龙一愣,然后说道,“好消息。”  

“芝加哥公牛队通过交易得到了德里克罗斯。”  

“沃特???”陈龙跟罗斯的反应是一样,他真想不到公牛能拿出什么筹码打动老狐狸帕特莱利。  

“那坏消息呢,不会是我要去迈阿密吧?”说话间,陈龙的心跳有些加速。  

肯尼史密斯摇了摇头,解释道,“坏消息是公牛队损失了三位首发球员科克辛里奇、本戈登和本华莱士。”  

“热火拿出的其他筹码是谁?”陈龙问道。  

“肖恩马里昂和戴奎恩库克。”肯尼史密斯回道。  

听到这里,陈龙松了口气,忍不住笑道,“帕特莱利失算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