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天地桥的压制(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境之上的大能者前去,至多十个呼吸,便会引来同级恶鬼,修为越高,幽冥河内的走出的恶鬼修为也随之攀升,便连数量都会增加。”  

“以前不是没有人族先辈想通过幽冥河绕过妖庭的封锁,但无一例外全都身陨。”  

说到这里,顾卓停顿片刻,待看到陈逸没做回应后,他便继续道:  

“事实上,坚城内的典籍都有详细记载,若是前辈身份审查无误,便可到城内的藏书楼借阅。”  

他当然更希望眼前这位身份神秘、修为惊人的年轻道士真是来自太虚道宗,这样他们师兄妹三人也算立下一桩功劳。  

毕竟从先前几人对话中,他已然确信陈逸的神通技法应是在通幽境之上——神通境!  

“如此更好,稍后我会前去一观。”陈逸点了点头,对幽冥河有了更深的了解。  

显然,人族,或者说顾卓三人对幽冥河内的隐秘应是知之不详,至少那位在河上垂钓的神秘摆渡人就鲜少有人知道。  

不过陈逸并不打算放过这条路,他可是知道巽忘天的八王爷此刻就在幽冥河内,而且先前赵木子道长还提到了如何避开“摆渡人”。  

这便说明他应能在巽忘天内找到安全通行幽冥河的方法——若是能以此避开妖庭的封锁,便可让他的行踪更加隐蔽些。  

想到这里,陈逸抬头看了看天色,见此刻天光微亮,那条横亘在鱼肚白中仍然隐隐发光的“天地桥”,越发伟岸辉耀,便开口道:  

“关于‘天地桥’呢?”  

顾卓闻言,猛得拍了下脑门,面露严肃的说:“差点忘了‘天地桥’的事。”  

“前辈,稍后您通过审查后,还是第一时间前往‘天地桥’留下神意烙印为好。”  

“哦?”  

“很重要!”  

便连纪冰兰和尹顺安都同样开口劝说。  

“前辈,初次从天元大陆来到太周山的修士,都要第一时间前往‘天地桥’烙印神意,否则那座桥很快就会对您降下责罚。”  

“责罚?”陈逸奇道:“什么样的责罚?总不能像在天元大陆那般派出天兵天将吧?”  

纪冰兰连连摇头,语速加快几分解释道:“不不不,所有没在上面烙印神意的修士,都会受到压制。”  

“不但修炼速度被放缓,周遭天地元气凝聚,心神感知范围等都会受到影响。”  

“前辈应是有所察觉,从天元大陆来到这里后,您的心神感知范围应是缩小数十倍吧?”  

陈逸闻言不禁恍然,“的确缩小了十倍之多。”  

难怪他来到这里后,感知范围缩减,原以为是太周山内元气过于浓稠环境特殊,没想到根结在那座桥上。  

只是,他早已经决定不在“天地桥”上面烙印所谓的神意印记,以免再被某些存在的阴谋波及。  

如今来看,他这么做是对的——按照赵木子道长先前所说,起初“天地桥”只有小舟那般大,很不起眼,后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修士在其上烙印神意,才逐渐成长为今天这般模样。  

这样的玩意儿,就和在“幽冥河”上破舟独钓的摆渡人一样诡异。  

他才不可能明知危险还要去试试深浅。  

“只是十多倍?”顾卓讶然看着他,“前辈的技法境界应是不低吧?”  

陈逸笑而不语,并未回应,“除了压制以外,‘天地桥’还会有其他反应吗?”  

顾卓三人对视一眼,心中都不由得想:难道这些还不够吗?  

要知道修为提升缓慢,就会大大延长修士的突破境界时间,天资差些的甚至到寿元终结都无法突破至下一个境界。  

天地元气凝聚缓慢关乎修士们与敌厮杀战斗,不论是何种传承,儒、道、佛等,都需要天地元气施展技法、秘术等。  

最后的心神感知范围同样如此,若是受到压制,同等境界下,可料敌于先打对方措手不及…  

想到这里,顾卓欲言又止道:“前辈,若是您在‘天地桥’上烙印神意,相信很快就能有所突破,这也算是‘天地桥’给初次前来太周山的修士的益处。”  

“益处?”  

陈逸心说,若是如此,他更加不可能在“天地桥”上烙印神意了。  

这些种种无不说明,那座桥在有意识的逼迫所有修士去上面烙印神意,难说它有什么古怪意图。  

真要是为了太周山各界域的生灵好,为何会有压制?直接一视同仁不好吗?  

给他的感觉嗯…此地无银三百两?大概。  

“此事稍后待我前往人族坚城之后再做打算,眼下我并不急于突破。”  

陈逸敷衍一句,转而问道:“审查之事,需要我做什么吗?”  

“不用不用…”顾卓摇了摇头,当即起身朝着陈逸侧后方指了指说道:  

“沿着这个方向前行五千里便是我等戍守的白帝城,前辈若是不介意,我等可为前辈指路。”  

纪冰兰跟着欣喜道:“是啊前辈,您刚刚从天元大陆前来,对此处还不熟悉,跟我们一起回白帝城吧?”  

尹顺安犹豫片刻,本还想多问问陈逸的身份、事迹,但见两位同门如此说,他也只好点头应和:  

“按照几位老祖订立的章程,所有新来到太周山的人族修士,都要临近守将负责审查身份,在这期间,怕是要先委屈前辈一些时日。”  

说到这里,尹顺安担心会引起误会,便赶忙解释道:  

“毕竟您不是从北直隶渡口而来,因此需要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