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翠衣人(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这怎么可能!九黎魔玺为何会在你手上!”  

“就是!这可是魔皇帝尊身份象征!有了它,就等于可以成为下一任魔皇帝尊!”  

魔孔明冷哼一声,旋即收起魔玺,吐出一番更加令人心惊的话,“魔皇帝尊闭关前曾说,如果我有意,可以自取帝尊之位,但是我无意。  

因为这位置是属于九黎氏的,我黒鸦一族不敢越俎代庖。  

而且,也只有九黎氏才能带我们冲出恶劣的魔界环境!  

所以,迎回魔族太子是我认为最正确的决定!尔等务必听我号令,再不可胡言乱语!否则!你们就是在挑战我手中的九黎魔玺!”  

众魔息声,不敢再多嘴。  

连魔皇帝尊都这么相信他,他们还有什么资格怀疑对方的能力?  

“掌嘴吧。”  

哞顶天捏了捏拳头,旋即摊开,狠狠地扇在了自己脸上。  

“啪!”  

“啪!”  

“啪!”  

整整三十下,一左一右各十五。  

每一下都非常沉重,打在每个人心里。  

哞顶天的自尊跟面子也随着这巴掌声,稀烂。  

不过他也没有什么怨言,只是恨自己为什么不够强大,碾碎所有阴谋诡计,不惧任何人间智者。  

他本是一个坚信拳头就是一切的牛魔王,但是现在,他不得不承认,有时候拳头再硬也得打在自己脸上。  

“哞顶天,本军师念你心中还有魔皇帝尊,一片忠心,便不追罚你了。  

此次求和,是我再三思考所得结论,希望人族掌权者能够明白孔明先生的苦心。  

眼下,还不是我们两族死战的时候。  

我们死战,只会让南方蛮族坐收渔利。”  

哞顶天低下头,“魔将明白了!”  

实际上,他根本就不明白。  

他只会打,只会杀,所以才在十年前吃亏时追悔莫及。  

但是现在,他比以前听话了,懂得为大局让步。  

“嗯,很好。  

我即刻派遣求和人选。”  

万里黄沙之中,有一处绿洲花海,世称“花开一隅”。  

每年,有数以万计的人前往广袤的沙漠,为的就是碰见这号称有“神仙水”的花开一隅。  

何谓神仙水?  

有人说,喝了就成仙。  

有人说,喝了可以百毒不侵,包治百病。  

有人说,喝了可以长生不老。  

这都是驱使大家前往花开一隅的原动力。  

还有一部分人说,这里很美,是沙漠中最美的地方,堪称四宗仙境。  

此时此刻,这里站了一位翠衣绿冠的儒雅书生。  

他面容俊美,眉眼柔和,眼神却极度冰冷,手拿一面铜镜,映照着让自己厌恶的面孔。  

他习惯性的不停的擦、不停的擦,却怎么也擦不掉那张毫无生气的眼脸。  

忽然,他旁边一个白眉男子,一脸夸张而又俏皮的出现,大喊道:“哇!小明!你快看!快看呐!是神仙水!神仙水啊!  

不愧是你!真的找到了!哈哈哈!!!”  

他继续擦镜子,完全没有被对方的笑容跟表演感染,“叫吾孔明先生。”声音听起来既温柔又磁性。  

“诶~小明,不要见外啦!咱们认识已经这么久了,该互相喊些亲昵的称呼啦!”白眉男子语气十分可爱,但是出现在一个大男人身上,还是有些违和的。  

“庸医,请你自重。”  

庸医瞬间不高兴了,“叫你亲昵点,不是叫你骂我,你个冷血无情的烂好人。”  

孔明先生敛眸,一边擦镜一边说:“需要我去给你请一位上好的私塾先生吗?你对人的形容都开始矛盾了。”  

冷血无情,烂好人?  

这应该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吗?  

庸医哈哈笑道:“上好的私塾先生,那不就是你嘛?快快快!孔明先生,快教我,让我变成跟你一样,成为一个聪明的笨蛋!  

或许,这样,我就可以理解你一点点了。”这后面的几句,他一改俏皮的语气,神态变得无比认真。  

孔明先生却未动容,“哼,那你现在便可毕业了。  

你本来就是一个聪明的笨蛋。”一边说着他一边擦镜,绕着花开一隅漫步。  

庸医抬步跟上,脸色又恢复俏皮模样,嘻嘻哈哈笑道:“那我可得高兴了,我可是大名鼎鼎的孔明先生徒弟!  

这说出去,我怕不是直接可以加官进爵了!”  

“放弃吧,以你城府,很难在朝廷活过三十天。”  

庸医脸色一囧,“小明,这就是你不对了!不要轻易瞧不起一个人的城府!我城府可是极深的。”  

孔明先生抬起头,注视他,“很不错,我期待你杀掉我的那天。”  

“…”庸医不说话了,过了好一会儿才补充道:“我是永远也不会对你下手的,你就别指望我了。”  

“那你在我眼里永远都是一个庸医。”  

说完,他忽然指向水面,“原来所谓的神仙水,不过就是普通的湖水。  

但是对于口渴难耐、严重脱水的人来说,这无疑就是能够救人性命的神仙水…”  

庸医看了看,忽然哈哈大笑,嘲讽道:“小明啊小明!我没想到你也相信这样的鬼话!”  

孔明先生反问道:“我为什么不能相信这样的好事儿?如果世界上真的有神仙水,那该多好?我就不用…”  

庸医不由得尴尬了起来,摸摸白眉毛。  

旋即,孔明先生忽然以下命令的口吻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