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九黎魔玺(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兄长,我们回去吧,回神威堡。”  

韩双笑了笑,忽然高声喊道:“韩英听令!”  

韩英连忙单膝跪地,“韩英接令!”  

“即刻带领神威堡众将士回堡!养精蓄锐,以防下次魔族来犯!  

我若不在,堡内一切由你做主!”  

“是!”  

她内心激动万分,因为她终于得到兄长大人的认可了!  

“全体将士,随我巾帼营八百女将士回堡!”韩英起身娇叱,已有一名大将风范。  

紧接着,在神威堡巾帼营的带领下,所有人杀下了葬骨岭。  

冯颜被秦楚背着。  

韩双部队自觉押后。  

白骨战将已死,控制术法虽然消失了,但这些白骨魔兵已成,再也唤不回来。  

他们不再具有组织性,但不代表他们没有攻击性。  

所以他们下山的时候还是遭到了一定程度上的阻碍。  

人越多,所要通过的障碍越多。  

不过还好有这么多的四宗亲传,BOSS杀不了,开路还是没问题的。  

韩双看着这些死后不得安息的神威堡将士,心如刀绞,最终选择一把火烧了这里。  

而后,他遣散部队,走向火海,“众将士莫怕,本将军与你们同在。”  

神威堡将士发现韩双殉身火海时已经晚了。  

“统帅!”  

他们只得眼睁睁看着韩双在火海中同那六万白骨化为灰烬。  

此时此刻的韩英还不知情,但是她心情莫名的糟糕,想起一人,“兄长…”  

“嗯,兄长认可我了,我得好好加油才是。”  

翌日,冯颜幽幽醒来,看了看周围,“这是我房间。  

我们回神威堡了?”  

觉得自己身体恢复得还不错,于是冯颜就走了出去。  

出去一看,他愣了,只见房间外挂着死人后才会挂上的白绸带。  

“谁死了?!”  

一番询问后,冯颜得知了情况。  

原来,今天是神威堡韩统帅跟众将士的葬礼。  

不得不说,一觉醒来参加葬礼,这种感觉真的很不好受。  

冯颜心中叹息,失去韩双的神威堡,以后难喽。  

不知道她以后该怎么面对卸磨杀驴的神龙皇朝。  

不过,他认为这一切都跟自己没有关系。  

只要秦楚还活着,他就放心了。  

当然,葬礼他还是要参加的,以最高的敬意去参加。  

今天,不只是韩双一个人的葬礼,而是所有牺牲将士的葬礼。  

他们立了一个向南观望的衣冠冢。  

“兄长,我一定会完成你的夙愿,收复东土河山,击溃魔族大军!”  

韩英跪在衣冠冢前,脸上满是风尘。  

昨晚,她已经把该流的眼泪流干了。  

今天,她是韩英,也不再是韩英。  

冯颜站在人群中,秦楚的旁边,面无表情,但心里还是有些感触的。  

他不由得想起,自己当初站在冯圆圆墓前时歇斯底里、无能狂怒…  

这样一比,其实,韩英比他出色太多太多了。  

“明明是一个长不大的小孩子,却在一夜之间长大了。”冯颜喃喃自语。  

秦楚望过来,“是啊…这样一看,我倒希望韩英能够永远任性下去。”  

“哈。”冯颜轻笑,默念一声,“我们每个人都会有那么一刻,再也不想任性,再也不想后悔。”  

祭奠完毕,韩英回身,美眸掠过众人,虽一言不发,但也不再迟疑。  

一往无前,不惧将来。  

从今以后,神威堡就靠她一个人了。  

韩家嫡系只剩一个年幼少年跟老将军正在赶来的路上。  

韩英再跟冯颜眼神交汇时,已不见丝毫男女之情。  

因为现在,她已经不是那个在兄长羽翼下耍性子的韩英了。  

她明白自己此刻的身份与责任。  

韩双死前那道命令无疑是已经将大权交给了她。  

她现在就是神威堡默认统帅。  

只等皇朝正式册封了。  

人族这边缟素一片,魔族那边也差不多,虽然没有这样的仪式感,但军中流言四起。  

认为军师大人也不过如此,屡次失败,损兵又折将。  

魔孔明无暇搭理,失魂落魄的看着掌心蛊皿,里面有一节指骨。  

“为什么…白骨战将为何没有借骨重生!!!  

他不是说,只要保存好这一块指骨就可以借骨重生吗?!”  

对于魔族来说,白骨战将虽然实力并不拔尖,但是,他却是魔族中唯一术法师,论实用价值,甚至是比哞顶天还要高!  

但就是这样唯一一个道候术士,被他玩儿没了!  

你说,魔孔明如何不气?  

三国里,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现在他是抹泪送白骨啊!  

虽然此战人族葬送了七八万兵马,魔族只损失了一名战将,但是从长远发展以及战略上来看,他们魔族血亏!  

想来想去,魔孔明想不通透,于是就归根结底说:“果然不愧是孔明先生,这一局是我输了,如果不是你再次手下留情,我会输得更惨…”  

魔族的人虽然恨孔明先生,但是对其还是非常尊敬的。  

因为魔族本就是一个强者为尊的种族,哪怕孔明先生从未展示过自己的武力值。  

他是唯一一个单凭智谋就让魔族全体上下折服而又闻风丧胆的人族。  

“眼下我已败北,应当前去求和才是。”  

重新振作精神的魔孔明决定好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