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北欧术式(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这是啥?”方塑打开书籍,结果一眼望去里面都是自己不认识的文字。  

“这是一本北欧术式入门,你的攻击手段太单一了,你可以尝试学学魔法来弥补短板。  

你不需要全部学,选择性学习就可以了。  

你要记住,魔法只是你的辅助,终末之瞳才是你最重要的攻击手段。”  

说完,东方月臣又要离开了。  

因为需要指点的不仅仅是方塑,西钊也需要。  

西钊在见到西门庆后,也想要迫切变强,所以东方月臣也需要指点西钊。  

“哎!等等!”  

“怎么了?”  

方塑无奈地把书摊开,右手抓着书,左手指着书页,“我不认识这些字啊…”  

典籍里的文字在方塑看来就跟鬼画符没什么区别。  

“哦!我还忘了这回事,这不是汉化版的,是原版的,是用如尼的文字书写的。”  

东方月臣说着,将方塑手中的魔法典籍取走,重新拿出一本封面一模一样的。  

东方月臣离开后,方塑翻开书中的魔法典籍,果然是汉字。  

看着熟悉的文字,方塑不禁开始想,这年头,汉化组承包的业务范围已经这么广了吗?  

魔法,是由术式组成,但术式不止可以组成魔法。  

术式更像是公式,不同的公式根据特定的排序,律动,融合…产生了类似于化学反应的现象,然后生成一个全新的创造物。  

而在最为广知的人可中,这个创造物就是魔法。  

但其实根据形成术式的不同能量,最后所诞生的创造物也不同。  

魔法也只是一个笼统的称呼,每个神话体系都有魔法或者类似于一样性质的存在。  

听起来,似乎都一样,但实际运用起来却大有不同。  

这就像炼金术式和炼器术式,二者的作用和性质虽然相似,但相似终归只是相似,本质和运用范围还是大有不同的。  

所以不同神话体系的魔法所侧重的方面是不同的,就像天界所传下的魔法,肯定是光元素居多,其他自然元素为辅,不存在黑暗元素。  

更别提晦暗之光这种特殊元素。  

而天界魔法中所蕴含的光元素魔法,比起其余神话体系的光元素魔法,往往可以用同等的魔力发挥出更强的威力。  

甚至于,许多高阶或者独特的光元素魔法,只有天界才有。  

同理,其余神话体系也有自己的侧重点。  

而方塑手上这本,则是源自北欧。  

北欧魔法的特点就是自然与本质。  

北欧魔法并不侧重于元素,而是侧重于魔法的本质运用。  

也就是说,北欧魔法更加偏向于教导学徒最本质的魔法符号与最基础的术式,然后再教导如何推演术式的演化,无论是繁化还是简化,都在这个推演的范围内。  

北欧魔法或许在元素魔法的领悟比不上其他神话体系,但在多样性与创造性上,却是最强。  

它并不会告诉初学者,你要学习哪些符号,然后如何组成术式,这些术式可以组成什么魔法。  

而是告诉你,这是魔法的本质符号,由此衍生而来的,是术式。通过对术式的演化与组合,可以产生无穷无尽的魔法,充满了可能性。  

也正因如此,北欧魔法是所有魔法体系中,分类最多,多样性最强的。  

因为每一个学有所成或者对魔力有一定理解的学徒或者魔法师,都会去创造属于自己的魔法。  

虽然这个过程中总是失败,弄得自己灰头土脸,可一旦成功,那一刻的成功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  

于是,在北欧也就有了这样一个说法,每一个魔法大师,都拥有一套只有自己会的魔法。  

而东方月臣给方塑的魔法典籍也不例外,同样继承了北欧魔法的优良传统。  

里面百分之八十多的文字都是关于魔力,符号,术式,魔法四者之间关系的解释。  

只有百分之二十,是各式各样的魔法。  

而东方月臣让方塑学的,就是这百分之二十的魔法。  

可别小看这百分之二十,这本魔法典籍里可是记录了上百种魔法。  

正所谓,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步走。  

方塑就算再天才,也不可能几天时间就从魔法初学者到可以自己创造魔法了。  

当然了,如果方塑看完了那百分之八十,理解了大概,然后在没有学习具体魔法的情况下,自己使出了一个火球术或者风刃…这不叫创造魔法,这只是魔法学徒的基本操作。  

甚至于,将来的某一天,方塑在没有学过该魔法的情况下,使出了威力强大的魔法。  

这也不叫创造魔法,因为估计前人早就创造出了这个魔法,而且这类魔法只要对魔力与术式有一定的深入理解,也能够根据自己积累,用术式组成。  

真正的创造魔法,要么是从未出现的禁咒,要么是前所未有的特殊魔法。  

而后者,往往也意味着一个魔法体系的诞生。  

不然,怎么说北欧魔法是所有神话体系的魔法中多样性与种类最多的呢。  

不然又怎么会只有魔法大师才有自己独创的一套魔法呢?因为人家是魔法大师啊,女武神在他面前也只会被吊打。  

所以方塑一开始就完全理解了东方月臣的意思,先学原理,然后挑选适合自己的还有自己需要的学习。  

或许是因为巴罗尔的影响,又或许是自己的灵魂沾染了一丝神祇性质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