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谈斑(1)(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这第二轮谈斑的主持者是程曜金,乃万向神宫四大护法之一,地位非凡。  

万向神宫除了教主曲惜璧所属的曲家,便以程、朱、李、薛四大护法家族为尊,外加自成体系的诸葛家等藩镇。  

程曜金本事不大,靠着祖上蒙荫,世袭了管城侯的爵位,地位倒是比诸葛一方还高出许多。  

而本场的特邀嘉宾却是那个斑邑第十武士,司马第一帅。  

东方白想起这厮被师尊完虐的惨状,便小声问江听澜:“这人不是斑邑第十武士吗?为何实力如此不济?难道斑邑教一个高手都没有?”  

江听澜莞尔一笑,亦低声答道:“斑邑与中土不同,自有其特殊之处。其一切官职、名号等,都是世袭的,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这司马先生的祖上曾是第十武士,他便世袭了这称号。用陶门主的话来说,在咱们中原,只有旧时的皇帝才能这样,若我们学了斑邑,便等于人人都享受皇帝的待遇了。”  

东方白哑口无言,一时竟无法反驳,然而他的内心却产生了巨大的荒谬之感,堵得心里难受极了。  

而那厢,程曜金却已经上了台,字正腔圆地念道:“天下最大的善行是什么?”  

“受贡!”程曜金话音刚落,人群中便响起一个声音。人们循声望去,那是其门花家的二小姐,花容舒。  

“不愧是花家的闺秀,见识就是超群。”程曜金不吝赞美之辞,“虽然知道大家都了解,这里还是解释一下,如果仙门不接受供奉,普通平民和底层修士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只能成为魔族的盘中餐。正是受贡,给了他们一条活路,所以说受贡,就是天底下最大最大的善行!”  

随着花容舒的离场,程曜金接着念题目:“第二题,如何才能让一个教派更加强大?”  

“努力修行!”人群里立马有人抢答,不过这一次,程曜金嗤之以鼻:“武夫之见。”  

第一个人答错了,对大家来说是件好事,不仅可以排除一个错误的答案,更关键的是,多了一次机会。  

果然,东方白身边的宁亦萌出声了:“勤修内政,发展民生。”  

她声音清朗,字字铿锵,显然对这个答案颇有自信。  

“小农之见!”程曜金不耐烦地说,同时,漫不经心地朝宁亦萌的方向扫了一眼。  

这一扫不要紧,他赶忙揉了揉眼睛,定睛一看,发现回答之人正是那位陶门主家的宁小姐,不由得有些后悔。  

程曜金舔了舔嘴唇,换了一种语重心长的语气:“这题并不难,宁小姐好好想想,送分题啊!”  

宁亦萌却一脸茫然,她实在是不明白这个答案哪里错了。  

而与此同时,风以烈也在急速思考——这个辩论活动的主题是斑邑教,大家会不会都想多了,扯远了呢?  

他这几日背书,整天都是斑邑长,斑邑短的,忽然灵机一动,试探性地答道:“斑邑精神?”  

“对嘛!”程曜金急不可耐地表示肯定,“万胜归斑,多基础的东西啊!只有斑邑精神,才能拯救苍生!”  

风以烈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获得了决赛资格。  

就在这轻松而又愉快的氛围里,前十题都被抢答完了,宁亦萌却一题也没答出来。  

这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实在是…太超乎她的想象了!说实在的,她觉得有点反智。  

而东方白,作为一名考霸,他自然是知道答案的,却一直按兵不动,饶有兴致地观察着江听澜。  

江听澜好像有点着急了,  

她频频朝宁亦萌使眼色,可对方跟个木头桩子一样,该怎么答就怎么答,真是无可救药。这让江听澜有点不淡定了,队友带不动,她实在是无计可施。  

忽然,她瞧见东方白正笑吟吟地望着自己,不觉朝对方投去求助的眼神。  

东方白难得见到江听澜这样示弱,觉得挺可爱的,便微微一点头,算是答应了。  

“第十一题!”这时,程曜金又开始念了,“在奴隶契约中,奴隶主和奴隶,谁是弱势的一方?”  

这么简单的题目,  

宁亦萌哪有放过的道理?她急忙抢答道:“奴隶!奴隶主…”她本来想叙述一下奴隶制的罪恶,谴责奴隶主的残暴,不过她话还没说完,胳膊肘忽然被东方白捅了一下。  

江听澜的骚扰宁亦萌暂时可以无视,可现下,却是一名陌生的男子…于是宁亦萌她,自然而然的,卡、壳、了!  

“非常正确,不愧是陶门主亲自教养的小姐,就是不一样。”程曜金赞道,“不过这期期艾艾的毛病得改改,哈哈哈,要不然啊,有损名士之风。”  

宁亦萌有点懵,她心里想:“期期艾艾?说我结巴?那意思是…标准答案是奴隶主?奴隶主弱势?开什么玩笑!”  

她却是不知道,东方白是故意打断,程曜金也见机行事,众人合力,硬生生地将她保送进了决赛。  

程曜金心中一块大石落了地,心情畅快,笑眯眯地对众人解释道:“众所周知,奴隶主一旦得到了一个奴隶,买的也好,俘虏的也罢,总之这个代价啊,他一次性就付了,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了,是不是。  

“但是奴隶不一样啊,你可以偷懒,甚至你要是生不出小奴隶崽子,或者你那个小奴隶崽子没干两天活就累死了,这也是巨大的损失啊,是不是!奴隶主真是太弱势了,太容易受到损失了。意识到这一点,并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奴隶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