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既为男人,谁不欲为曹贼?(1/2)
“孟叔,敢问,您姐是?”
方青被孟一闲这两句话给惊到了,斗胆一问。
“元佑七年母仪天下的孟氏。”
孟一闲语气幽幽。
孟皇后!
方青听傻了,他岂能不知这位皇后,哪怕放眼整条历史长河,这位女子也是舞于浪头之人。
日后便是她。
拯救了大宋。
多年之后即将发生靖康之耻。
金兵攻破了东京,将徽宗、钦宗及其余皇室成员尽数掳走,秉承着一家人就要整整齐齐的原理,金兵把皇室成员打了个包通通带走,自以为自己做得很干净。
当然事实上他们也做得够干净了。
可还是有一人被遗留在了东京。
她便是孟皇后。
说来好像是那老天的安排,孟皇后所住的瑶华宫发生了火灾,导致孟皇后移居别处,搬到了普通民宅之中,而且由于有些年头,她也早已不在皇室名册中。
就此,金兵忘了这位女子。
有时候。
命运就是如此弄人。
一位久住民居,如一位普通东京人生活的孟氏,却在转瞬间,成为了大宋最后的希望。
哪怕是如此跌宕的帝国起伏,仍旧不是孟氏的全部。
在未来,她那传奇的一生还将经历很多的大事,与这大宋的传承息息相关。
而这一切一切。
都是因为孟氏搬出了瑶华宫,亦不在皇家名册之中。
我淦!
你这是嫌自己姐姐日子过太平静了啊?!想让她去五国城待一待?
亲手送姐上路?
“孟叔,我觉得吧,这件事还是得再琢磨琢磨。”方青抹了抹额头的冷汗。
这下雪天流汗,真是见鬼了。
“此言何意?”
孟一闲不解地瞥向方青。
“这个,这个.....”
方青一时间也不知如何回复,总不能说孟皇后就该不记入皇室名册,不该住进瑶华宫吧?
“孟皇后遭遇小人陷害,后宫诡谲,既已经远离尔虞我诈,何必再自取烦恼,孟叔你提起这个要求,孟皇后可清楚?”
方青此时也只能猜测着这位孟皇后的性格,这么一位以普通东京人身份生活了几十年的妇人,重建瑶华宫和重回皇家名册,是她提出来的么?
还是孟一闲想要的?
说罢的方青瞅着孟一闲的脸庞,果然从他那张脸上看到了几丝犹豫。
还好还好。
“孟叔,如果你不怪小子多嘴,小子就多说几句,我觉得孟叔还是回去跟孟皇后商讨一下此事比较好。”
方青循序渐进,循循善诱。
他并没有什么意向改变大宋国势,抵御凶悍的大金。
亦不愿这未来延续大宋寿命的孟皇后白白被金人俘获走。
他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旅人。
尽可能让自己过得快意潇洒,有钱有势的旅人。
挽救大宋帝国。
可不只是抵御大金这么简单。
当强壮的猛虎化为拄拐的老人,你取了他的拐杖递给他一把砍刀,指望他能重回年轻。
这是不可能的。
唯有抽骨换血,才有可能冲得新生。
大宋的党派之争,便是由此而生。
抽骨换血,谈何容易。
“是该聊聊,那我就晚点再与高俅谈吧,谅他也不敢不认账了。”孟一闲轻轻点了点头。
方青松了一口气,又接着问道。
“对了,孟叔,孟皇后住在哪啊?”方青用手掸着身上的雪花。
“就在录事巷中,我早先还在录事巷上见过你和李宝。”孟一闲没有要遮掩的意思,大方告诉了方青。
就在录事巷?
方青眨了眨眼。
东京不愧是国都啊,随随便便的一条巷子里,待着个皇后。
你说这谁顶得住?
众人御象于风雪中,伴着圣驾回到青城,天仍未亮,蒙着一层灰幕。
在青城内百官道贺,皇上赏赐茶酒。
短暂整顿之后,法驾、仪仗、铁骑、鼓乐队排列有序,出青城朝着南熏门而去。
护龙河依旧环绕着东京,不知几多岁月。
南熏门外。
遥波蹙红鳞,翠霭开金盘。
照理此刻南熏门外应有成队络绎的驮麦驴,但今日却例外,南薰门敞开,空空荡荡。
身穿紫色绣花战袍,骑马为前导的三衙之兵在前。
方青、李宝和郭清秋三人披着御龙服,和黑衣红裙的李伴奴一起步行在南熏门之下。
“不是挺宽敞的么?为什么说大象进不来?”迈过护龙河的方青抬眼望着白墙朱门,语气不解。
他们并没有骑着大象进城,而是在城外被人告之今日道路拥挤,大象无法进城,这七头御象只能暂且留在城外,等入夜时再进城。
道路拥挤?
这可是御街啊!喂!
李宝和李伴奴笑而不语。
方青穿行过南熏门,初阳拂在他的脸上,让他见到了眼前的东京,面色一滞。
从南熏门往北而去的御路,一眼望不到底。
就是这么几十里御街中,密密麻麻都是幕帐、看棚,花团锦簇,鳞次栉比。
乖乖。
御街也敢占啊?
这可不就拥挤了么!
眼前的御街让方青想起了现代的小摊小贩,那狂起来占条街还不是简简单单。
但人小摊小贩看到城管也跑了,这特么马上要来的是大宋的官家啊。
你们一个
方青被孟一闲这两句话给惊到了,斗胆一问。
“元佑七年母仪天下的孟氏。”
孟一闲语气幽幽。
孟皇后!
方青听傻了,他岂能不知这位皇后,哪怕放眼整条历史长河,这位女子也是舞于浪头之人。
日后便是她。
拯救了大宋。
多年之后即将发生靖康之耻。
金兵攻破了东京,将徽宗、钦宗及其余皇室成员尽数掳走,秉承着一家人就要整整齐齐的原理,金兵把皇室成员打了个包通通带走,自以为自己做得很干净。
当然事实上他们也做得够干净了。
可还是有一人被遗留在了东京。
她便是孟皇后。
说来好像是那老天的安排,孟皇后所住的瑶华宫发生了火灾,导致孟皇后移居别处,搬到了普通民宅之中,而且由于有些年头,她也早已不在皇室名册中。
就此,金兵忘了这位女子。
有时候。
命运就是如此弄人。
一位久住民居,如一位普通东京人生活的孟氏,却在转瞬间,成为了大宋最后的希望。
哪怕是如此跌宕的帝国起伏,仍旧不是孟氏的全部。
在未来,她那传奇的一生还将经历很多的大事,与这大宋的传承息息相关。
而这一切一切。
都是因为孟氏搬出了瑶华宫,亦不在皇家名册之中。
我淦!
你这是嫌自己姐姐日子过太平静了啊?!想让她去五国城待一待?
亲手送姐上路?
“孟叔,我觉得吧,这件事还是得再琢磨琢磨。”方青抹了抹额头的冷汗。
这下雪天流汗,真是见鬼了。
“此言何意?”
孟一闲不解地瞥向方青。
“这个,这个.....”
方青一时间也不知如何回复,总不能说孟皇后就该不记入皇室名册,不该住进瑶华宫吧?
“孟皇后遭遇小人陷害,后宫诡谲,既已经远离尔虞我诈,何必再自取烦恼,孟叔你提起这个要求,孟皇后可清楚?”
方青此时也只能猜测着这位孟皇后的性格,这么一位以普通东京人身份生活了几十年的妇人,重建瑶华宫和重回皇家名册,是她提出来的么?
还是孟一闲想要的?
说罢的方青瞅着孟一闲的脸庞,果然从他那张脸上看到了几丝犹豫。
还好还好。
“孟叔,如果你不怪小子多嘴,小子就多说几句,我觉得孟叔还是回去跟孟皇后商讨一下此事比较好。”
方青循序渐进,循循善诱。
他并没有什么意向改变大宋国势,抵御凶悍的大金。
亦不愿这未来延续大宋寿命的孟皇后白白被金人俘获走。
他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旅人。
尽可能让自己过得快意潇洒,有钱有势的旅人。
挽救大宋帝国。
可不只是抵御大金这么简单。
当强壮的猛虎化为拄拐的老人,你取了他的拐杖递给他一把砍刀,指望他能重回年轻。
这是不可能的。
唯有抽骨换血,才有可能冲得新生。
大宋的党派之争,便是由此而生。
抽骨换血,谈何容易。
“是该聊聊,那我就晚点再与高俅谈吧,谅他也不敢不认账了。”孟一闲轻轻点了点头。
方青松了一口气,又接着问道。
“对了,孟叔,孟皇后住在哪啊?”方青用手掸着身上的雪花。
“就在录事巷中,我早先还在录事巷上见过你和李宝。”孟一闲没有要遮掩的意思,大方告诉了方青。
就在录事巷?
方青眨了眨眼。
东京不愧是国都啊,随随便便的一条巷子里,待着个皇后。
你说这谁顶得住?
众人御象于风雪中,伴着圣驾回到青城,天仍未亮,蒙着一层灰幕。
在青城内百官道贺,皇上赏赐茶酒。
短暂整顿之后,法驾、仪仗、铁骑、鼓乐队排列有序,出青城朝着南熏门而去。
护龙河依旧环绕着东京,不知几多岁月。
南熏门外。
遥波蹙红鳞,翠霭开金盘。
照理此刻南熏门外应有成队络绎的驮麦驴,但今日却例外,南薰门敞开,空空荡荡。
身穿紫色绣花战袍,骑马为前导的三衙之兵在前。
方青、李宝和郭清秋三人披着御龙服,和黑衣红裙的李伴奴一起步行在南熏门之下。
“不是挺宽敞的么?为什么说大象进不来?”迈过护龙河的方青抬眼望着白墙朱门,语气不解。
他们并没有骑着大象进城,而是在城外被人告之今日道路拥挤,大象无法进城,这七头御象只能暂且留在城外,等入夜时再进城。
道路拥挤?
这可是御街啊!喂!
李宝和李伴奴笑而不语。
方青穿行过南熏门,初阳拂在他的脸上,让他见到了眼前的东京,面色一滞。
从南熏门往北而去的御路,一眼望不到底。
就是这么几十里御街中,密密麻麻都是幕帐、看棚,花团锦簇,鳞次栉比。
乖乖。
御街也敢占啊?
这可不就拥挤了么!
眼前的御街让方青想起了现代的小摊小贩,那狂起来占条街还不是简简单单。
但人小摊小贩看到城管也跑了,这特么马上要来的是大宋的官家啊。
你们一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