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人命如草芥的年代(1/2)
号角。
鼓声。
让宫墙上一众手握拂尘的太监忙活了起来。
大庆门内的禁兵与战马蠢蠢欲动。
“戌时三棒鼓啊啊”
大庆殿前左右两侧钟鼓楼上的太史官仍旧尽职尽责,喊得嗓子都沙哑了。
一众威严兵士围在宣德门前,两名面如土色的喝探兵士被九节鞭捆绑在一起,跪在砖石之上。
“哒哒”
“哒哒”
有众多脚步声响起,让宣德门外的威严兵士们均侧目看向宣德门。
只见在众多太监的簇拥下,一中年人从宣德门下走出。
中年人身着镶有黑边的绛色官袍,脚上踩着云头朝靴,一如方青刚才在大庆殿前见到的官员穿着。
但亦有不同。
中年人头戴貂蝉冠,在那貂蝉冠上有七梁。
有言道。
貂蝉笼巾九梁。
这始于汉代王公官冠上的饰物,在唐宋也通行。
貂蝉二字。
便是达官显贵之意。
九梁中的梁,乃是帽子前额横梁上排列的金或铜的叶片。
唯有宰相与亲王可戴貂蝉冠加九梁。
眼前这帽子前额顶着七梁的中年人已是朝中大官。
“高太尉。”
“太尉。”
一众身披黄绣宽衫的威严兵士躬身行礼。
顶着七梁貂蝉冠从宣德门下出来之人,便是高俅。
“何人鸣鼓?”高俅鹰爪鼻子上的两只透着精光的眼睛扫见了跪在一旁的喝探兵士,对这簇拥在宣德门前的威严兵士说着,脸色严峻。
唯有申时与子时方可由军校吹号击鼓,其余时辰吹号击鼓乃是意有大事。
惊扰了官家。
若不是大事,那吹号击鼓之人必定会有麻烦。
围在宣德门口的威严兵士很有默契地一起后撤,随后齐刷刷地看向一人。
散着一头黑发,背着一把木剑的方青。
“高太尉。”方青躬身行了一礼。
“方宗师,你且说说为何事吹号击鼓。”高俅用手捋了捋自己鹰爪鼻下的八字胡,眼角余光瞥过一旁被九节鞭束缚的两位喝探兵士。
方青他还是熟悉的,但这次,还是他第一次与方青说话。
“高太尉,这两位喝探兵士与李逋有干系,方才我在巡逻之时遇见了穿着喝探兵士衣着的李逋,这两位便是同谋。”
方青走到高俅耳边听声说着。
李逋二字一出。
高俅的脸色就变了。
李逋之事,听说风声之人多,确凿知晓之人少。
高俅身为三衙太尉,卢爽的顶头上司,自然是知晓此事的,而方青身为破案人,是亲眼看着李逋钻入河底之人。
这一下。
高俅就信了大半。
“来人呐,给我把这两人好生绑起来,严加看管!”高俅厉声指着跪在砖石地上面如土色的两名喝探兵士。
禁兵涌了上来,将跪在地上的两名喝探兵士提拉了起来。
看到这一幕。
原本就面如土色的喝探兵士这一下面如死灰。
在人命如草芥的年代。
他们不觉得自己还能活下去。
两人对视一眼,眼眸中的恐惧、恨意、痛苦褪去,只剩下决然。
注意到这一点的方青刚要上前,却来不及了。
只见两人低下头来,咬住自己的衣襟领子不松口,还大力吸允着。
“快!快拦住他们!”方青喊着。
发现到不对劲的禁兵用力拍着两人的脑袋,即使禁兵将两人脑袋拍得扭曲,两人依旧没有松口。
等到禁兵硬生生撬开两名喝探兵士的嘴巴时,两人已口吐白沫,眼中无了生机。
衣襟上。
擦有毒药!
禁兵用手探过两人的鼻尖与手腕,绷着脸对高俅摇了摇头。
“高太尉,已经死了。”
这一言顿时让在场的一众威严兵士皆倒吸了一口凉气。
他们之中不少是刀口舔血之人。
但毕竟,舔的是别人的血。
这么干净利落的自杀,他们自问并不一定做得到,就是目睹自己做不到的事被别人如此决然地做到才让他们觉得惊讶。
回过神来的他们再次侧目看向方青,不过,这一次他们的眼神变了。
很显然。
这位吹号击鼓的少年击对了。
他们三人逮捕的,正是歪门邪教、意图不轨之徒。
“这帮不知所谓的匪徒!”
听禁兵说人已经死了,头顶七梁貂蝉帽的高俅勃然大怒,胸脯激烈地起伏着,连貂蝉帽前的七梁也随之摇摆。
禁兵们噤声不敢言。
在愤怒之后高俅还是平缓下了心绪,对一旁的太监吩咐着。
“快,让他们不要叨扰了官家。”
如今被逮捕之人已死,若是叨扰了官家起夜,还只能看着两具死尸,那叫一个晦气啊!
想想就知道官家的心情会有多差!
他高俅决不能做这种蠢事,不能现在叫醒官家。
此事天亮再谈。
“是,太尉。”一位手持拂尘的太监一溜烟回了宣武门,朝大庆门而去。
“方宗师,你且把过程与我道来。”高俅转过头凑向方青。
“是,高太尉。”方青跟高俅说了一遍经过。
当然了,他不会把自己和郭清秋、李宝假扮喝探兵士潜入大庆殿之事告之高俅。
只是说他在宣德门外见到了李逋穿着喝探兵士的衣裳,与两名喝探兵士一
鼓声。
让宫墙上一众手握拂尘的太监忙活了起来。
大庆门内的禁兵与战马蠢蠢欲动。
“戌时三棒鼓啊啊”
大庆殿前左右两侧钟鼓楼上的太史官仍旧尽职尽责,喊得嗓子都沙哑了。
一众威严兵士围在宣德门前,两名面如土色的喝探兵士被九节鞭捆绑在一起,跪在砖石之上。
“哒哒”
“哒哒”
有众多脚步声响起,让宣德门外的威严兵士们均侧目看向宣德门。
只见在众多太监的簇拥下,一中年人从宣德门下走出。
中年人身着镶有黑边的绛色官袍,脚上踩着云头朝靴,一如方青刚才在大庆殿前见到的官员穿着。
但亦有不同。
中年人头戴貂蝉冠,在那貂蝉冠上有七梁。
有言道。
貂蝉笼巾九梁。
这始于汉代王公官冠上的饰物,在唐宋也通行。
貂蝉二字。
便是达官显贵之意。
九梁中的梁,乃是帽子前额横梁上排列的金或铜的叶片。
唯有宰相与亲王可戴貂蝉冠加九梁。
眼前这帽子前额顶着七梁的中年人已是朝中大官。
“高太尉。”
“太尉。”
一众身披黄绣宽衫的威严兵士躬身行礼。
顶着七梁貂蝉冠从宣德门下出来之人,便是高俅。
“何人鸣鼓?”高俅鹰爪鼻子上的两只透着精光的眼睛扫见了跪在一旁的喝探兵士,对这簇拥在宣德门前的威严兵士说着,脸色严峻。
唯有申时与子时方可由军校吹号击鼓,其余时辰吹号击鼓乃是意有大事。
惊扰了官家。
若不是大事,那吹号击鼓之人必定会有麻烦。
围在宣德门口的威严兵士很有默契地一起后撤,随后齐刷刷地看向一人。
散着一头黑发,背着一把木剑的方青。
“高太尉。”方青躬身行了一礼。
“方宗师,你且说说为何事吹号击鼓。”高俅用手捋了捋自己鹰爪鼻下的八字胡,眼角余光瞥过一旁被九节鞭束缚的两位喝探兵士。
方青他还是熟悉的,但这次,还是他第一次与方青说话。
“高太尉,这两位喝探兵士与李逋有干系,方才我在巡逻之时遇见了穿着喝探兵士衣着的李逋,这两位便是同谋。”
方青走到高俅耳边听声说着。
李逋二字一出。
高俅的脸色就变了。
李逋之事,听说风声之人多,确凿知晓之人少。
高俅身为三衙太尉,卢爽的顶头上司,自然是知晓此事的,而方青身为破案人,是亲眼看着李逋钻入河底之人。
这一下。
高俅就信了大半。
“来人呐,给我把这两人好生绑起来,严加看管!”高俅厉声指着跪在砖石地上面如土色的两名喝探兵士。
禁兵涌了上来,将跪在地上的两名喝探兵士提拉了起来。
看到这一幕。
原本就面如土色的喝探兵士这一下面如死灰。
在人命如草芥的年代。
他们不觉得自己还能活下去。
两人对视一眼,眼眸中的恐惧、恨意、痛苦褪去,只剩下决然。
注意到这一点的方青刚要上前,却来不及了。
只见两人低下头来,咬住自己的衣襟领子不松口,还大力吸允着。
“快!快拦住他们!”方青喊着。
发现到不对劲的禁兵用力拍着两人的脑袋,即使禁兵将两人脑袋拍得扭曲,两人依旧没有松口。
等到禁兵硬生生撬开两名喝探兵士的嘴巴时,两人已口吐白沫,眼中无了生机。
衣襟上。
擦有毒药!
禁兵用手探过两人的鼻尖与手腕,绷着脸对高俅摇了摇头。
“高太尉,已经死了。”
这一言顿时让在场的一众威严兵士皆倒吸了一口凉气。
他们之中不少是刀口舔血之人。
但毕竟,舔的是别人的血。
这么干净利落的自杀,他们自问并不一定做得到,就是目睹自己做不到的事被别人如此决然地做到才让他们觉得惊讶。
回过神来的他们再次侧目看向方青,不过,这一次他们的眼神变了。
很显然。
这位吹号击鼓的少年击对了。
他们三人逮捕的,正是歪门邪教、意图不轨之徒。
“这帮不知所谓的匪徒!”
听禁兵说人已经死了,头顶七梁貂蝉帽的高俅勃然大怒,胸脯激烈地起伏着,连貂蝉帽前的七梁也随之摇摆。
禁兵们噤声不敢言。
在愤怒之后高俅还是平缓下了心绪,对一旁的太监吩咐着。
“快,让他们不要叨扰了官家。”
如今被逮捕之人已死,若是叨扰了官家起夜,还只能看着两具死尸,那叫一个晦气啊!
想想就知道官家的心情会有多差!
他高俅决不能做这种蠢事,不能现在叫醒官家。
此事天亮再谈。
“是,太尉。”一位手持拂尘的太监一溜烟回了宣武门,朝大庆门而去。
“方宗师,你且把过程与我道来。”高俅转过头凑向方青。
“是,高太尉。”方青跟高俅说了一遍经过。
当然了,他不会把自己和郭清秋、李宝假扮喝探兵士潜入大庆殿之事告之高俅。
只是说他在宣德门外见到了李逋穿着喝探兵士的衣裳,与两名喝探兵士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