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骤雨无歇(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北晋贵妃的柳相爷亲妹妹,柳溟,因为后者的儿子是二皇子的缘故,在北晋皇帝苏醒的时候,柳氏的权势在整个北晋仅次于柴氏之下。  

但如今,皇帝病重,太子监国,二皇子被软禁,柳相爷也被冷落,固然使得整个柳氏紧张起来。  

靠柳初然一个修仙人的身份,是撑不起一个庞大的家族。所以,柳家的老太爷,实际上的主权者,才会做出这个决定。  

世人不知柳氏太爷,但在北晋官场上,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柳氏太爷,历经四代,从天朝开始,便是这开封的刺史,而后经过梁、后唐、汉,在开封都是位居高位,更是在汉晋这两代,位居相位,可以说,柳氏一半的荣华,都是柳家太爷一人赚来的。  

可这辉煌一生的老太爷,在柳不亮说来,却是老糊涂了。  

“老太爷活得时间有些久了,早已失去了当年的那般意气。”柳不亮的语气很是低沉,映衬着这外头的瓢泼,有几分应景。他叹声道:“人啊,总是会老去,咱们这些个老头子,早已不如你们这些少年人了。”  

李怀安不是很懂柳不亮是什么意思,既然受命来杀他,那为何说这些话,他没有说话,而是保持沉默,眸子凝视着柳不亮,随时准备拉开距离。  

但李怀安的这番行为在他看来却有些好笑,他摆摆手,继续说道:“李公子,你觉得这件事该如何处理?”  

“哪件事?”李怀安问道。  

“二皇子。”  

李怀安思考片刻,出口说道:“虽然怀安不知如今北晋政局如何,但若是太子与二皇子之间有如此恩怨,那断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铲除对自己不利的因素,北晋似乎只有两位皇子,那只要二皇子死了,那等老皇子驾崩,这皇位自然就是太子的了,所以,二皇子必死。”  

稍稍了解了一番北晋两位皇子之间事情的他一眼便能看出问题所在。  

柳不亮似乎很满意李怀安的这番回答,点点头,便是赞同。他看着面前的少年,总觉得后者身上有一股不一样的气息。  

“那李公子举得如今该如何破局?”  

这倒是问道关键了。太子离着荣登天宝只剩下一步,那就是老皇帝驾崩,反观柳氏,二皇子这边,岌岌可危,所要破局,只剩下一个办法。  

破釜沉舟。  

如何破斧,如何沉舟,便是重中之重。  

他轻点茶杯中的茶水,缓缓在二人中间的木案上写出一个字。  

“乱,如何乱?”柳不亮问道。  

李怀安看向窗外,看着那淅淅沥沥的雨点,凝视着那随着每一点雨滴落地后产生的涟漪,没有回答。  

而柳不亮似乎不再追问刚才那个问题,而是换言问道:“公子能做到多乱?”  

少年此刻终于放下所有的戒备,回过头,与柳不亮四目对视:“满城风雨,晋梁大战。”  

仅仅八个字,让整个客栈在一瞬间冷到了冰点,客栈掌柜感受到一股寒意,哆嗦了两下,放下算盘,披上一件有些暗沉的袍子。  

看着少年的老人家率先打破死寂,大笑一声,然后站起身,接着后退半步,对着李怀安郑重行了一礼,他取过身侧的木盒,走到门外,之后将油纸伞打开,回头顾了眼李怀安:“今夜,太子将召南楚太子与精龚门少门主龚仲基于东宫议事。”  

“何时?”李怀安问道。  

“夜半…三更。”执伞雨中的老人家如是说道。  

夜半三更,杀人放火。  

从迎春苑去往东宫,这条街是最适合的路线,而这又即将属于精龚门。  

李怀安微微一笑,将掌中溢满的茶杯缓缓放下,他轻扣木案,有一下没一下的响着,他知道,自己今日与柳不亮的谈话,此时此刻,柴氏已经知晓。  

他看着拎着大包小包下楼的周小葵,上前接过龙鳞匣与错玉剑,拾起门旁的泛黄油纸伞,轻轻打开。  

“公子,你们这是?”掌柜的不明所以,出口问道。  

李怀安抬头望了眼闪着烁光的阴沉天空,对着身后的客栈掌柜说道:“掌柜的,这条街上估计只剩下你一人了,也赶紧早些离开吧。”  

如此一番话语,让客栈掌柜很是不解,他看着离开的少年背影,雨中逐渐变得模糊,他也想走,可这客栈,毕竟是祖业,朝廷原本答应的一百五十两安家费,至今未见踪影。  

他叹了口气,起身将门关上,然后无力的坐下,一指接着一指,面前被擦得锃亮的算珠此刻也有气无力的前后滑动。  

风徐徐而来,划过窗格摇曳而出的嘎吱声,不知为何,听起来,竟像是那催命的难听笛音。  

…在李怀安二人来到那处五十两买下的茶摊时,天色在阴霾下,更加的暗了。  

某处,一道背着弓箭的身影盯着斗笠,在屋檐上快速穿行,错落无秩的开封街道在他的脚下,似是平地,毫无阻拦。  

许久,来到一处阁楼,昏暗的光芒下,露出那张冷峻的脸。  

是柴小棠。  

他凝视着下方不远处的一处院子,那是太子临时交给精龚门等人歇脚的地方。他没有回头张望,更是没有顾忌那些太子派来盯着他的北晋密谍,对于他而言,甩掉这些人,不过是一个念头罢了。  

大雨倾盆。  

柴小棠将背上的弓取下,然后又缓缓取出一支箭。他的眸子紧闭,许久,再睁开时,却已然遍布紫色。  

熟悉的姿势挽弓,对准那院中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