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贵命(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连山镇上,曹穆方是第一个发现大劫山异常的人。  

修为境界到了他这个份儿上,虽然不能像太一教门人一样出阳神、神游方外,但既是以身合道、到了天人感应的境界,就也有手段能知晓千百里之外的事——大地山川皆有地脉,即便不在教区之内,但也是五岳真形大帝权柄所在,只是这权柄尚未被完全收拢而已。  

因而这两天,曹穆方坐镇镇守府中,一直密切关注大劫山附近的地脉变化。虽不能以阳神将那里的一切情景观瞧得清清楚楚,却能看到更加“真切”的东西。  

譬如,自昨天下午开始,大劫山附近的地气开始变弱了。在他看来,就像是整座大劫山开始逐渐塌陷、消融,仿佛即将从这世上消失。  

然而山还是山,还明明白白地矗立在那里,这就意味着,大劫山上有某种强大力量,甚至压制了五岳真形大帝的权柄。  

起初他并不对此感到奇怪。三十六宗与剑宗齐聚在山上,合力构建阵法达成如此威能也是应当的。只是等到入夜的时候,他就觉得整座大劫山在他的神念中,像是完全消失了。  

像被以某种他已经完全无法理解的神通手段,从这世上抹去了!  

他当即唤来屠方,命其差遣人往大劫山上去探查。  

共派遣了三批人。前两批在山下就被发现,动起手来,全军覆没。可也因此弄清楚了三十六宗在山下附近的布置,于是第三批人中终于有一个上了山,又平安回来了。  

不过这平安只是说他没死没伤,脑子却出了问题,像是疯了。  

此人回来之后先把一切情况禀明了,说山上的人正在连夜准备祭礼,似乎要按着原本的计划请真灵。  

说到这里的时候,看着还是个正常人,但接下来的就像是疯话了。  

又说,“都天司命大帝”出世了,所以山上的人要请的应该不是东皇太一的真灵,而是都天司命大帝的真灵。  

曹穆方没有听说过什么“都天司命大帝”,他没听说过,那就是不存在这个东西。  

灵山之中诚然会有许多的精怪野神在蛊惑世人时会自称“大帝”,但“大帝”不仅仅是一种名号,也还是一种位格,只要是什么东西如此自比,又被他这种合道境界的修士知晓,就必然能对背后的东西多多少少有些觉察。因为仅仅是这么一种称呼,就已成了一种缘果、牵连。  

可他感应不到三界五行之内,有这么一位“大帝”存在——不管是真的在,还世上第一次有什么东西以此自居。  

起初觉得是此人入了邪,或是中了三十六宗的招。但在他仔细检查之后,发现这位弟子神志清明、一切如常,没任何地方不对劲。  

曹穆方就再花了一刻钟的仔仔细细地问了一遍他在山上都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然后才意识到自己似乎做错了一件事。  

可已经晚了。  

问这人的话的时候,屠方在场,屠方身边的四位副手在场,还有十几个侍从在场。“都天司命大帝”这名号,都被他们听了去。  

问到一半时,有人来报军情,屠方就命他的一位副手去处理那军情,于是那人离开了。  

再之后,屠方与在场的另外几个人也开始变得不对劲了。  

“坛主,弟子好像是对这名号有点印象。”听见屠方说这一句的时候,曹穆方心中已觉不妙。  

等到听他又说“似乎是东皇太一大帝真灵的转生时”,他就反应过来了。  

今天白天,太一真灵解化了。依着他此前推算,这事是人道气运之中的内斗——有人觊觎太一权柄,想要成就真仙甚至金仙。  

能做到如此地步的,玄教之中早有公论,就是姜介。  

因此在姜介当初“死”了之后,如他这样修为的人没一个踏出教区半步,就是因为心里都清楚,姜介恐怕不是死了,而是成了!  

不过这不是教中害怕的事,而是期盼的事。一个活着待在阳世的姜介,天下无敌,即便他这样的合道境界出了教区,也绝不是对方的对手。  

可一个“成了”的姜介,却不像没成的姜介那么可怕了。因为一旦他觊觎太一权柄、跨出了那一步,那就不能再待在阳世,而要到灵山之中去了。他在阳世无敌,但在灵山之中,却有大帝真灵可以镇压制衡,也就不足为虑了。  

所以今日夺取了太一真灵权柄的,就应该是姜介,这就是人道气运的自我解化。  

那么,这“都天司命大帝”,应该就是姜介!  

而仅仅是知道了“都天司命大帝”这个名号这件事,本身也是一种愿力和供奉!  

倘若是灵山之中的精怪野神自称大帝,这事没什么要紧。可要是姜介夺去了太一真灵的权柄而自称“都天司命大帝”,那他此时所作所为,就是在逐渐化身真灵,继承它的一切。  

那么,从前凡是知晓那太一真灵的,也就会知晓他,除去玄教的合道与剑宗阳神这种真正跳出三界不在五行的修士,余下的,都会为他所迷。  

而真正叫人心惊的还并非这个“迷”——迷是误解、是痴妄,是不真实的。就像是山川大地,它们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地矗立在那里,即便觉得它们不存在,它们也是在的。即便觉得它们存在,也不会凭空再造出一座山脉河流来。  

但要命的是人道气运并非如此,“东皇太一”、人道气运,都是被生造出来的东西,是这世上真的以愿力,以每一个凡人,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