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铁血防守(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嘀”哨声再次响起,新野队进行换人,胖子糜兰被换下场,他圆满地完成了教练交待连续犯规任务,翼德重新登场,接下来新野要吹响反攻的号角。  

看到新野做出人员调整,6号控球后卫奉孝朝孟德说道:“怎么样,我说了我们人来少了吧,现在人都没得换。”  

孟德右手摇了摇笑着说:“不少刚好。”  

“我反正是跑不动全场,你可别指望我全场追防。”奉孝说道,他明白自己身体素质一般,跟边上这些铁人不同。  

孟德当然明白奉孝的担心,新野打的是高度,许昌是速度,如今速度被遏制,陷到阵地绞肉战中,那是明显吃亏。特别是云长非一人之力能够对付。  

孟德立刻叫来红发的10号中锋典韦和36号大前锋元让,在两人耳边言语一番,两人纷纷点头会意,这次他们要联手封锁住新野双高的内线进攻。  

可观众们完全不看好许昌的内线,否则也不会上半场防不住内线,毕竟个头差了太多。  

而下一个回合,一发球观众就发现情况的不同,内线的争斗在球还未到手前就开始了,玄德在外线组织人员落位,云长和元让双方在内线争抢位置时,开始了力量的较量。  

元让时不时绕前干扰,让云长无法顺利接球,两人不停地在罚球线附近纠缠,争夺有力的位置,肌肉相互碰撞,犹如摔跤一般。  

“快看那两人位置抢得好凶呀!”看台上的观众们也发现了在三秒区旁两个内线的肉搏战。  

“看来许昌的铁血防守要出现了。”观众们说道。  

云长想站好位接球进攻,可元让双腿半蹲,不断地用力将云长挤出舒服区。可云长好不容易接到球,却发现元让的防守如果挂了个千斤的枷锁一般,让自己无法自由地做运作,无奈之下只能依靠身高优势勉强出手。  

这时却被在一旁伺机补防的典韦抓住机会,从元让身后高高跳起一个巴掌将球拍飞。  

“哦!!!”观众们同时发出一阵惊呼。  

这是许昌赖以成名的铁血防守,通过前期不断的身体接触和碰撞,让对手远离自己的习惯区,最后合力防下进攻。  

“铁血!”  

“铁血!”  

一个大帽立刻让观众们兴奋起来,叫喊着口号为许昌加油。  

“回防!”玄德大声的提醒队员们快速回防。新野众人落位但还是被元让利用翼德防守经验不足,轻松命中两分。  

随后几个回合中新野被许昌防得一分未得,比分被拉开到50比58落后8分。  

攻又攻不进,防又防不住,新野再次陷入不利的局面。  

铁血许昌果然名不虚传,防守强度一上来,连云长都打不开了。  

“新野还有戏吗?”还有一部分支持新野的观众在悄悄地对话。  

这时新野需要有人站出来打回应球,否则志气将受到致命打击。  

玄德作出了回应,指挥着场上队员进行了半场紧逼,自己更是直接领防许昌的6号控卫奉孝,这一紧逼奉孝就发现玄德的防守和孟德一样强悍,一过半场立刻小心收球,准备将球交给孟德组织。  

但就是这么收球一瞬间,玄德技能“死亡缠绕”发动,只见他伸出右手,要将篮球抢下。那长臂如同出鞘的利刃一般,准确地将奉孝手中的篮球切下。随后一个箭步冲起来,捡起球就是三步上篮,夺得两分。  

奉孝有些愣在原地,刚才的推断发生得太快,他有些反应不过来。  

“太夸张了,这绝对是个意外。”奉孝自言自语的说道。  

玄德抢断上篮一条龙,又让新野队看到希望,全队士气大增,防守也更加积极。  

奉孝来到边线接球,当快运到中场时,玄德再次上来防守。奉孝立即提高了警惕性,用左侧身用身体护住篮球,小心翼翼地运过半场。  

而玄德一看奉孝如此小心,马上用身体加上对抗,两个手臂开始不停掏球,逼迫奉孝出现失误。奉孝被玄德缠住,一时无法出球,孟德立刻跑上去来要球。  

玄德一见故意留开传球缝隙,在对方传球瞬间“死亡缠绕”再次发动,将球断掉。  

连追四分,支持新野的观众又看到了希望,刚为新野加油,却又被许昌孟德连打两个又拉开分差。  

原来许昌变阵,由孟德做控卫运球过半场,新野的防守强度不足以让孟德失误,双方又再次陷入阵地战,只不过这次占优的是许昌,元让和典韦内线联手,锁死了新野内线,孟德的连续突破得分。  

“嘀”第三节结束,比分为新野队54比62落后8分,形势明显不利于新野。  

观众们开始议论道:“新野教练要换人呢?”  

“不可能,新野就没几个可用的球员,否则也不会年年输在首轮,要不是今年来了云长和翼德要个新生加入,根本和许昌打不到现在就输了,这结果已经很不错了。”有人说道。  

“难怪他们和玄德打不出配合,原来才刚加入,默契度不够。”  

“现在只能看玄德将魂觉醒?”  

“看他到底配不配成为孟德的宿敌了?”观众们将最后希望寄托在了玄德身上。  

而场上新野也确实无人可换,教练只对防守人员进行调整,由云长防守元让,翼德防守典韦,随后开始为队员加油鼓劲。  

许昌队中6号奉孝问孟德:“新野不行呀,这稍微认真一下就垮了,孟德你这疑心病也太重了,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