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摩根的背叛(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第七章摩根的背叛“人口补给情况。”  

维克多开口问道。  

“优质人口补给链正常循环中,共子而教中年满十六岁且受过军事训练的战斗人员能立刻投入战斗。”  

埃隆教官上前一步,说道。  

“基因优化环节,也已安排适龄的上民进行繁育任务,每一届的分批次的补给人口也都在相应的年龄段上进行严格的培训。”  

艾文睁开了眼,磨了磨牙,终究没有说什么。  

“嗯,很好。”  

摩根点了点头。  

陷入了短暂的沉思。  

灯塔现在的情况很矛盾,一边是物资的极度短缺,而另一边是严峻的末日生态造成的人口锐减。  

灯塔12年,猎荒者遭遇毁灭性打击,在之后的两年灯塔陷入了灾难性的饥荒,三成民众被活活饿死。  

灯塔17年,灯塔推进系统所有备用零件告急,被迫降落地面一周,尽管猎荒者和城防军全力守护民众收集物资,但仍旧有超过一半的民众被吸取生命源质。  

灯塔21年,灯塔在爬升至,密封舱出现崩溃显现,零下四十摄氏度的大风瞬间灌满了灯塔上上下下,20%的尘民在此难中死亡,上民死亡接近500。  

灯塔25年,猎荒者在一年之中都为寻找到合适的医疗物资补给点,灯塔陷入了系统性的医疗缺失中,单单这一年,被各种疾病带走的上民、尘民合计超过500人。  

........  

看起来相当惨烈是吗?  

但事实上,灯塔上的人口依旧超载。  

一是因为物资。  

玛娜生态的蔓延让所有大陆,让猎荒行动变得尤为困难,灯塔上的平均寿命是有40岁,但猎荒者,就算他们事实上拥有着灯塔最好的资源,但他们的平均寿命,却从没超过30岁。  

至于,灯塔的自我生产能力,更是一言难尽。  

当年的生产设备,现在早已报废,没有报废的也是因为耗能过大而不得不被封存。  

而且就算这些设备还能运行,高悬天空的也只能从地面获取矿石、树木甚至是土壤的生产资料,终究得靠猎荒者,但这些的获取就更加不可能了。  

二是能源。  

相较而言,能源方面灯塔倒是充足一些,灯塔顶端的光伏发电系统,时时刻刻的的在吸收着太阳能,飞在高空的灯塔也能躲避大多的雷暴天气,保持充足的日照。  

但随着设备老化,能源问题也逐渐的凸显出来。  

最后是灯塔本身。  

灯塔的前身只是一座空中监狱,就算当年的工程师信誓旦旦的保证它的运行寿命将有两百年之久。  

但这没有这么多年过去了,没有充足备份零件,没有合适且及时的护理,这座空中堡垒,人类最后的灯塔还能飞行多久?  

说实话,摩根没有信心。  

所以,他不得不颁布三大法则。  

不得不,毁灭旧世界的家庭关系。  

不得不,分化出上民和尘民阶级。  

不得不,建立晨曦大厅,限制生育,保证每一个孩子都有最好的基因。  

为什么?  

唉~~~  

他是从旧世界走过来的人,他自然知道旧世界的美好。  

他也曾有自己的挚友,他们会一起吹牛打屁,会一起打球,打游戏,一起口花花哪家的女孩子漂亮。  

他也曾富有朝气,他有过自己的妻子,期盼过自己的美满的家庭。  

他.......也曾入过党,读过马克思,拿过红皮书,像所有同龄人一样,期待着社会的发展消除私有制的阻隔,期待着共/产主义的光辉照满大地,让每个人能够像百余年前先贤们想的那样,平等自由的活在同一片天空之下,可以不用顾忌社会强加给他们的压力,自由自在的干自己愿意干的事情。  

而现在.......  

他分化了阶层,制造了社会不平等,甚至光影之主的诞生,光影会的崛起都是他一手推动的。  

他........背叛了一切,背叛了友情,背叛了爱情,背叛了自己希冀了数十年的未来世界。  

他甚至背叛了那本愿为之奋斗终生的信仰!  

很可笑是吗?  

可笑至极!!!  

却也........合理至极。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所谓经济基础,是指所有生产关系的总和,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简而言之就是生产力高低。  

所谓上层建筑,是指宗教,文化,法律,政权等国家意识形态。  

当年,他对这句话也曾嗤之以鼻,但现在......他只觉得自己当年猖狂。  

现在灯塔的生产力,讲句不好听的,在玛娜生态的限制下,和当年猿人第一次举起火把,开始刀耕火种差不了多少,而当初猿人们只用面对寒冷和猛兽,而灯塔面对的是杀不死的如潮水般的噬极兽。  

他只能消除旧世界的家庭关系,遏制民众的情感,防止人口的暴增。  

他只能分化阶级,让基因优等的上民拥有繁殖权,不断优化灯塔民众的基因,让他们在未来面对灾难时,多一分的生存几率。  

他只能推动光影会的成长,用它来维持秩序,也用它来吊起灯塔民众那最后的一点生存的欲/望。  

末世,如果有希望,那还叫末世吗?  

他背叛了一切,只为了这小小的灯塔上,在现在,在未来存活下更多的人。  

如此想着,他陷入了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