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真是同行(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老胡就算伤的不重,各种检查和救护车的费用加起来,估计也要千儿八百。  

如果是辅警,那就是工伤。  

可老胡不是辅警,他只是每个月多拿分局一百块钱,在做好城管协管员工作的同时,接受社区民警老叶的管理,为所里提供信息和线索,有点相当于社区的兼职网格员。  

换句话说,这医药费街道肯定不会出,所里一样解决不了。  

找局长肯定能解决,但不可能因为这点事去麻烦局长。  

今晚值班的带班副所长又出警去了,王伟没办法,只能先试着调解,看刚被带回来的小伙子愿不愿意承担点责任。  

如果小伙子通情达理,那等医院的检查结果出来,再做做老胡的思想工作,争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但调解归调解,该走的程序还是要走。  

师徒二人把韩昕带到会谈室,让韩昕先坐下,然后绕到会议桌对面,掏出纸笔,打开执法记录仪,开始询问起来。  

“姓名?”  

“韩昕,韩非子的韩,日斤昕。”  

“年龄?”  

“26。”  

“身份证呢,麻烦你出示下身份证。”  

“对不起,我没带身份证,只有这张证明。”  

王伟接过一看,竟是一张春城火车站派出所开具的临时身份证明,而且上面只有名字和身份证号。  

“韩昕同志,这张证明上怎么没照片。”  

“回来的匆忙,没来得及拍。要不是临时决定回来,我就拿证件了,根本不用拍照片,更不用开什么证明。”  

“可是按规定火车站派出所不会开这样的证明。”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在火车上已经被乘警盘问过一次,并且整整盘问了两个多小时。  

要不是硬着头皮给“陈老板”打电话,或许早被乘警移交给沿途的车站派出所了。  

韩昕不想再被当作嫌疑人盘问,直言不讳地说:“王警官,我以前是边防武警,我们部队前不久刚整编制退出现役,加入人民警察编制,所以我现在也是警察。”  

王伟想起来是有这么回事,下意识问:“你以前是军官还是士兵?”  

“我是士官。”  

“这么说你现在就是新成立的移民警察?”  

“是,也不是。”  

“怎么又不是了?”  

“我调回来了,正打算明天一早去市局报到。”  

不但是同行,很快还会是滨江公安系统的同事…  

想到他发现被老钱老胡跟踪之后先是打110,然后又果断出手的表现,王伟觉得应该不是在冒充警察。  

可不管怎么看,他怎么都不像当过兵的,没有一点当兵的气质,王伟又觉得还是应该问清楚。  

“小韩同志,你当了几年兵?”  

“八年。”  

“这么说是老兵了,那你以前是在什么地方当兵的?”  

“南云。”  

“南云什么地方?”  

“抱歉,这个问题我不能回答。”  

王伟真的很意外,想了想又问道:“你刚才说调回了老家,要调到我们市局,那有没有带与调动相关的手续。”  

这么问下去,不可疑都可疑!  

韩昕意识到麻烦大了,拿起手机看了一眼时间:  

“王警官,现在是凌晨三点四十九分,再过四个小时十一分钟,市局政治部就会有人上班。到时候您只要打一个电话,就能证实我的身份。”  

“但我不可能陪你坐在这儿等四个多小时。”  

“那先说说城管的事。”  

“城管的事不着急,他这会儿应该还在检查,就算谈也要等检查结果出来。”  

“那就等检查结果出来再谈。”  

对于韩昕的话,王伟将信将疑,干脆捧着刚填了个姓名和年龄的笔录,笑道:  

“小韩同志,既然是同行,你应该清楚不管做什么都要走程序,你什么都不说,让我们怎么填,又让我怎么跟上级交代?”  

除了一张没有照片的临时身份证明,没带其它有效证件,又不能随便联系老部队,甚至连户口都不知道悬在哪儿,他们上网都查不到。  

而一个人一旦被怀疑上,那处处都是疑点,不管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要是短时内无法查证,那在人家看来都是假话。  

从来没想过要调回来,竟稀里糊涂被调回来了,而且调的如此匆忙…  

韩昕本就是一肚子郁闷,也不管现在是几点,一边像小朋友玩笔似的翻转拨弄着手机,一边无奈地说:  

“王警官,我这次回来什么都没带,我不管怎么说您都不会相信,而且因为要遵守保密条例,很多事我还不能跟您说,所以我不如不说。”  

“要保密?”  

“嗯。”  

王伟笑道:“小韩同志,要说保密,我们所里也有一个同事是从部队的保密单位转业的,到现在还在脱密期内。”  

韩昕反问道:“是吗?”  

“真不骗你,但不管需要怎么保守秘密,要保守的也只是包括军事机密在内的国家机密,个人的基本情况有什么好保密的,你说是不是?”  

“…”  

“小韩同志,说话呀。”  

“王警官,我的情况跟您那位同事恰恰相反。”  

“这话怎么讲?”  

都暗示的那么清楚了,他居然还不明白。  

韩昕不想也不能再解释,轻轻把手机倒扣在桌面上,笑道:  

“王警官,我们不但是同行,如果我报到之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