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 民女甄宓,拜见唐王!(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城,将羌人并入我大汉,为我大汉开疆拓土,再添新民,立下了不世之功。”

“吾主特意命在下前来表示祝贺,并为唐王献上贺礼,以表达吾主对唐王的仰慕之情。”

逢纪笑道:“唐王于我大汉的江山社稷,功盖霍光,堪比卫霍,吾主听闻唐王河西之地的壮举后,恨不得亲自前来面见唐王,向唐王表达仰慕之情。”

“奈何,吾主刚刚接任冀州大将军之职,事务繁忙,脱不开身,因此,特派在下前来为唐王进献一份贺礼,还望唐王能够笑纳。”

逢纪洋洋洒洒的一番话,无不再为其主袁尚与自己拉近关系,那低三下四谄媚的模样让吕布越发越觉得好奇,这袁尚派逢纪来到底想要做什么?

求援吧,雁门在自己的手上,如果是匈奴入侵,那也应该是自己的雁门首当其冲,自己应该早就接到庞德从雁门传来的消息了。

鲜卑入侵的话,受到的应该是袁熙的幽州,跟他袁尚的冀州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管他什么事?

至于袁谭,袁谭倒是有可能,可是,袁尚难道真的是给废物,在几乎接收了袁绍遗留下来的百分之八十的家当的情况下都干不过袁谭?这也太扯淡了吧。

更何况,袁尚的消息到底是有多么的闭塞,在草原筑城的事情如今应该都已经传遍天下了吧,他才收到消息?

吕布眯着眼睛望了逢纪一眼,不急不缓的说道:“祝贺之情寡人收下了,礼物呢寡人也可以收下,现在,先生该说说你此行……也别此行了,你来干什么你说吧。”

“如果再跟寡人绕弯子,先生就可以回去了,先生应该知道,寡人乃武人出生,不喜欢这些弯弯道道,有事说事,寡人可没那么多闲工夫跟你扯那些有的没的。”

被吕布这么一呛,逢纪愣怔之下,原本准备好的一肚子说辞也给忘了,脸色更是尴尬,干笑一声,道:”唐王真是快人快语的英雄豪杰,唐王如此爽快,那在下也自当与唐王坦诚相待。”

谷/span“其实,吾主此次命在下前来,正是想恳请唐王发兵,解我邺城被围之危,事后,吾主定当重谢唐王。”

邺城被围,吕布不禁感到一愣,邺城被哪来的人马给围了?莫不是一手好牌的袁尚还真的没打过那苦逼兮兮的袁谭?

吕布差矣的看了一眼阶下的逢纪,不解的问道:“雁门在寡人的手中,幽州在袁熙的手中,而你家三公子又几乎接收了袁绍留下来的全部家当,这邺城到底被哪来的人马给围了?难不成你想说,你家三公子在几乎全盘接收了袁绍所留下来的家当的情况下,居然没打过那个宛如后娘养的大公子袁谭?”

这也不能怨吕布,更不能怨锦衣卫,这个时代通讯的方法极为有限,从邺城将消息到长安,快马加鞭也得数日,将消息传达到长安之后又要经过一系列的筛选,剔除无用的消息,将紧要的再从长安传递到合肥,送到吕布的手中。

这么一来,所消耗的时间可就长了。

虽说自汉高祖被霸王项羽所围之时就有了信鸽传书,以信鸽传书引来了援军才得以脱险,张骞、班超出使西域之时,也用过信鸽传书与皇室传送过信息。

这个时代也确实已经有了纸这种东西,但这个时代的造纸的原料主要是以树皮和破布。

这个时代的破布主要是麻纤维,品种主要是苎麻和大麻,树皮嘛,主要是檀木和构皮,纸虽然已经问世。

但最初的纸主要是以麻皮纤维或麻类织物制造成的,由于造纸术尚处于初期阶段,工艺简陋,所造出的纸张质地粗糙,夹带着较多未松散开的纤维束,表面不平滑,还不适宜于书写,一般只用于包装。

所以,这个时代主要的记录工具依然是以竹简和绢帛,绢帛乃是昂贵之物,一般仅仅只是用于皇室颁布诏书而用,很少用在其他地方,因此基本上大部分用于记录所用之物依旧是以竹简为主。

竹简这个东西一大捆才也记载不了多少文字,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了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长长就将不重要的字删掉,这也难怪古文都那么的形简意赅。

如果将竹简这笨重的玩意绑在信鸽的腿上,那信鸽也就不用飞了,所以,一般来往送信依旧是靠人来送。

在这个交通不便的年代,靠人和马匹来送信,其效率和速度可想而知。

真要说起来,锦衣卫办事也算是高效率的了,至少吕布现在已经得到袁绍已经死去的消息了。

对比下袁尚,现在才堪堪收到吕布在河西草原上筑城的消息,一-股优越感顿然而生。

听闻吕布称呼袁尚为三公子,这意思很明显,你家主子那冀州大将军的称号在冀州喊喊也就罢了,没有经过朝廷的册封,在他吕布这,不好意思,行不通。

逢纪自然明白吕布的意思,尴尬之下,逢纪不禁干笑一声,拱手道:“吾主素来仰慕唐王,有心与唐王交好,就连前番大王攻占了我并……大王遣大军进入并州,助我主袁绍镇守并州,以防匈奴侵扰,我主袁绍对唐王此举产生误会,以为唐王有不臣之心,准备出兵讨伐唐王的时候,也是吾主袁尚在主公的面前进言力保唐王,才避免了唐王与我主袁绍之间发生不必要的误会。”

“吾主诚心与唐王相交,还望唐王能够在天子面前保举吾主为冀州大将军,届时,我冀州上下定当感激不尽,吾主也定然为唐王马首是瞻。”

本来还准备拿吕布攻占并州的事情来说事的逢纪,见到吕布脸上那意味深长的笑容的时候,连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