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2/3)
要重视了,其他人坐不住也是正常的事情了。
只是他没想到,就连林如海都坐不住了,可见定国公今日所言之事,有多重要。
想到这里,贾琏便叹了口气,说道;“那就掉头去荣府吧!晴雯,你先回府吧,等爷我回来之后再犒劳你!”
晴雯红着脸点了点头,连忙下了马车,走进了府里。
很快,马车便掉头想着宁荣街而去。
贾琏无聊的坐在马车上,说实话,贾琏并不喜欢坐马车,只不过在京城骑马,比坐马车还要无聊,毕竟即便是骑马,你也不能像是电视剧中演的那样,在城中狂奔,贾琏又不是那等拿人命不当回事的人。
可骑马若是慢了,也就没什么意思了,还不如坐马车舒服。
很快,外面林之孝便大声的说道:“二爷,到府上了。”
下了马车,进了荣国府,贾琏便朝着荣庆堂走去。
来到荣庆堂里,老太太和林如海,以及贾赦,贾政都已经在里面等待着了。
和几人见了礼之后,贾琏便看向了林如海:“林姑父今儿怎么过来了?可是有什么事?”
林如海坐在左首上座,看着贾琏道:“还是为了大朝会的事情,今日大朝会,你怎么看?”
贾琏想了想,道:“林姑父是说,今日定国公所言之事?”
林如海点了点头:“是啊,今日定国公在朝堂上所言之事,势必会在京中造成一些影响,你的意见对于皇上很重要,所以我就来问问你是怎么想的?”
贾琏笑着说道:“定国公所言之事,虽然是大事,但和我们好像没什么关系,况且我看不少勋贵似乎很不满定国公的话,所以这事还有待商榷。”
林如海闻言也是点了点头:“虽然话是如此,但是这事确实太过重大,毕竟定国公手中的兵权并不少,两个边镇,三个地方,再加上其在京营的人脉,足以让任何人动心了。”
贾琏摇了摇头,说道:“姑父,定国公手中虽然有兵权,但是那些人是不是真的和徐家是一路的,也很难确定,毕竟定国公老了,要说那些人没其他的想法,我是不相信的。”
林如海闻言若有所思,不过还是摇了摇头,说道:“即便如此,但你也要想好才是,若是皇上真的想要拿到定国公手里的兵权,恐怕还需要你出马才行,到时候你得罪的人可就多了。”
贾琏皱了皱眉头。
林如海见状,继续说道:“朝堂之争,一向残酷,而此时的朝堂,虽然看起来表面平静,但是暗地里却已经是腥风血雨了,不瞒你说,最近来我府上套交情拉拢我的人已经有十几个了,要么是某个王爷的人,要么是某个异姓王的人,还有皇子也参与其中,可见现在的朝局有多么的激荡。”
贾琏还没说哈,贾母就有些心惊道:“朝局已经到了这般地步?”
林如海点了点头:“听闻,太上皇前两日,身体似乎是有些不好。”
众人恍然,难怪如此。
贾家现在已经脱离了朝堂的核心,除了贾琏,其他人都难以获得第一手消息,而对于贾琏来说,这些消息都没什么用。
毕竟只要上位者不傻,就觉得不会对自己这样一个万人敌武将动手。
贾母一时间也是有些慌了神,贾家能够保持现在的体面,除了靠贾琏外,就是靠太上皇,毕竟只要太上皇还在,那贾家就能打着贾代善的招牌博得太上皇的关注。
要是太上皇没了,那贾家就只能靠贾琏和宫里的元春了。
到了那时候,她老太太在府上的话语权就更低了,这可不是贾母想要的。
看到众人有些心惊和恐慌,林如海是不由得摇了摇头,这贾家,若不是出了个琏儿,还真是要没落下去了。
一边想着,林如海一边说道:“老太太也不用担心,无论朝中发生什么事,只要琏儿没事,贾家就不会有事,现在整个朝堂上,无论是宗室诸王、朝中大臣、武勋亲贵,都不会无故的招惹琏儿,更何况现在整个开国一脉的勋贵们,都绑在琏儿的身上,老太太不用过多担心。”
贾母这才反应了过来,不过他还是有些不明白,琏儿怎么就有如此大的能量了?
……
来到书房,林如海看向贾琏问道:“你可知道,今日定国公在朝会上,上书建议,调换九边主将之事,意欲何为?”
贾琏闻言笑着说道:“无非是向皇上示好罢了。”
林如海缓缓摇了摇头,说道:“也不全是,这调换九边将领,对于皇上来说是个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因为皇上现在手里可用的武将不多,能够担得起九边重任的就更少了,所以定国公此意对朝廷是好事,对于皇上,却是用处不大。”
贾琏点了点头:“也对,不过即便如此,皇上也会领他的情,也不知道这老贼的儿孙做了什么,竟然让他如此做法,此举可谓是得罪了不少人啊。”
林如海笑着说道:“这才是老国公的聪明之处,老国公一生历经三代帝王,在朝堂上站了四五十年,门生故旧遍天下,再加上手握兵权,身边围着太宗一脉的勋贵,可以说很是碍了皇上的眼,只要定国公一去,皇上早晚都会清算徐家的,而定国公现在这么做,无疑就是将徐家手中的兵权交了出去,这兵权无论是谁得了,那都和徐家无关了,然后还得罪了太宗一脉的勋贵,此举肯定会有不少的太宗一脉的勋贵和徐家渐行渐远,再加上定国公和贾家和你交恶的事情,这无疑是保存了徐家的未来,哪怕是以后难以站稳朝堂,但是却不会落得个抄家灭族的下场,这才是定国公想要的。”
只是他没想到,就连林如海都坐不住了,可见定国公今日所言之事,有多重要。
想到这里,贾琏便叹了口气,说道;“那就掉头去荣府吧!晴雯,你先回府吧,等爷我回来之后再犒劳你!”
晴雯红着脸点了点头,连忙下了马车,走进了府里。
很快,马车便掉头想着宁荣街而去。
贾琏无聊的坐在马车上,说实话,贾琏并不喜欢坐马车,只不过在京城骑马,比坐马车还要无聊,毕竟即便是骑马,你也不能像是电视剧中演的那样,在城中狂奔,贾琏又不是那等拿人命不当回事的人。
可骑马若是慢了,也就没什么意思了,还不如坐马车舒服。
很快,外面林之孝便大声的说道:“二爷,到府上了。”
下了马车,进了荣国府,贾琏便朝着荣庆堂走去。
来到荣庆堂里,老太太和林如海,以及贾赦,贾政都已经在里面等待着了。
和几人见了礼之后,贾琏便看向了林如海:“林姑父今儿怎么过来了?可是有什么事?”
林如海坐在左首上座,看着贾琏道:“还是为了大朝会的事情,今日大朝会,你怎么看?”
贾琏想了想,道:“林姑父是说,今日定国公所言之事?”
林如海点了点头:“是啊,今日定国公在朝堂上所言之事,势必会在京中造成一些影响,你的意见对于皇上很重要,所以我就来问问你是怎么想的?”
贾琏笑着说道:“定国公所言之事,虽然是大事,但和我们好像没什么关系,况且我看不少勋贵似乎很不满定国公的话,所以这事还有待商榷。”
林如海闻言也是点了点头:“虽然话是如此,但是这事确实太过重大,毕竟定国公手中的兵权并不少,两个边镇,三个地方,再加上其在京营的人脉,足以让任何人动心了。”
贾琏摇了摇头,说道:“姑父,定国公手中虽然有兵权,但是那些人是不是真的和徐家是一路的,也很难确定,毕竟定国公老了,要说那些人没其他的想法,我是不相信的。”
林如海闻言若有所思,不过还是摇了摇头,说道:“即便如此,但你也要想好才是,若是皇上真的想要拿到定国公手里的兵权,恐怕还需要你出马才行,到时候你得罪的人可就多了。”
贾琏皱了皱眉头。
林如海见状,继续说道:“朝堂之争,一向残酷,而此时的朝堂,虽然看起来表面平静,但是暗地里却已经是腥风血雨了,不瞒你说,最近来我府上套交情拉拢我的人已经有十几个了,要么是某个王爷的人,要么是某个异姓王的人,还有皇子也参与其中,可见现在的朝局有多么的激荡。”
贾琏还没说哈,贾母就有些心惊道:“朝局已经到了这般地步?”
林如海点了点头:“听闻,太上皇前两日,身体似乎是有些不好。”
众人恍然,难怪如此。
贾家现在已经脱离了朝堂的核心,除了贾琏,其他人都难以获得第一手消息,而对于贾琏来说,这些消息都没什么用。
毕竟只要上位者不傻,就觉得不会对自己这样一个万人敌武将动手。
贾母一时间也是有些慌了神,贾家能够保持现在的体面,除了靠贾琏外,就是靠太上皇,毕竟只要太上皇还在,那贾家就能打着贾代善的招牌博得太上皇的关注。
要是太上皇没了,那贾家就只能靠贾琏和宫里的元春了。
到了那时候,她老太太在府上的话语权就更低了,这可不是贾母想要的。
看到众人有些心惊和恐慌,林如海是不由得摇了摇头,这贾家,若不是出了个琏儿,还真是要没落下去了。
一边想着,林如海一边说道:“老太太也不用担心,无论朝中发生什么事,只要琏儿没事,贾家就不会有事,现在整个朝堂上,无论是宗室诸王、朝中大臣、武勋亲贵,都不会无故的招惹琏儿,更何况现在整个开国一脉的勋贵们,都绑在琏儿的身上,老太太不用过多担心。”
贾母这才反应了过来,不过他还是有些不明白,琏儿怎么就有如此大的能量了?
……
来到书房,林如海看向贾琏问道:“你可知道,今日定国公在朝会上,上书建议,调换九边主将之事,意欲何为?”
贾琏闻言笑着说道:“无非是向皇上示好罢了。”
林如海缓缓摇了摇头,说道:“也不全是,这调换九边将领,对于皇上来说是个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因为皇上现在手里可用的武将不多,能够担得起九边重任的就更少了,所以定国公此意对朝廷是好事,对于皇上,却是用处不大。”
贾琏点了点头:“也对,不过即便如此,皇上也会领他的情,也不知道这老贼的儿孙做了什么,竟然让他如此做法,此举可谓是得罪了不少人啊。”
林如海笑着说道:“这才是老国公的聪明之处,老国公一生历经三代帝王,在朝堂上站了四五十年,门生故旧遍天下,再加上手握兵权,身边围着太宗一脉的勋贵,可以说很是碍了皇上的眼,只要定国公一去,皇上早晚都会清算徐家的,而定国公现在这么做,无疑就是将徐家手中的兵权交了出去,这兵权无论是谁得了,那都和徐家无关了,然后还得罪了太宗一脉的勋贵,此举肯定会有不少的太宗一脉的勋贵和徐家渐行渐远,再加上定国公和贾家和你交恶的事情,这无疑是保存了徐家的未来,哪怕是以后难以站稳朝堂,但是却不会落得个抄家灭族的下场,这才是定国公想要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