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唯一的天庭(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文,一个代表鲲鹏子的黑色符文。  

也不知过去了多久,或许是刹那,或许是永恒,天外再次传来了一阵钟响,而后紫薇古星就好似被解封了一般。  

时光长河再次开始流淌,红尘因果再次开始汇聚。  

李长寿眼中的十三彩神光,也逐渐的消散,再也看不到叶瞳和鲲鹏子之间的战斗了。  

似他们那般仙帝领域的战斗,一时半会分不出胜负,战个五六七八十万年都是有可能的。  

同时,太阳神庭和大日妖庭之间的战斗也恢复到了往日的程度。  

李长寿见此,就直接离开了贺州。  

他并不想将自身暴露在叶瞳或者鲲鹏子的眼中。  

在成为仙帝之前,他甚至不愿意和世外三域之人有任何的交集。  

头上有三位天帝的庇护,早已让那些人养成了俯瞰众生的心态。  

诸天万界的修士,在他们眼中根本就是低等生命。  

当年他们游历上苍,就像是逛自家的后花园似得,根本就不尊重任何人。  

对待众生的态度,并不比当年的诡异一族好上多少。  

这是李执亲眼看到的事情。  

年幼的热血少年,永远代表不了进入平台期后的成熟心性。  

甩掉脑海中的杂念之后,李长寿就回到了大汉皇朝,这里的人,才是和他类似的人。  

都是被帝之诅咒暗算过的人。  

而且此番太阳神庭之行,已经让李长寿了解到了帝之诅咒的源头。  

就是第一代的太阳圣皇下的诅咒。  

为的就是完成他们的大业。  

在诸天万界之中,构建出一座唯一的天庭。  

然后汇聚诸天之力,让叶天帝的真我归来,成为唯一的天帝。  

从而超越真我领域,成为真正的我道唯一的超脱者。  

真我境界,就是祭道之上对应的那个境界。  

成为真我之后,世间的一切都对自身不再有意义,唯有真我永恒。  

但是荒天帝,叶天帝,还有楚风,他们成就的真我不纯,沾染了太多的病者气息,导致他们的真我在一定程度上像是病者的映射体。  

这也是他们自我归虚,想要从虚无中再次归来后,摆脱病者气息的目的。  

再次看到大汉太常之后,李长寿将他的发现告诉了对方。  

“果然如我等猜测的那般,帝之诅咒,真的源于紫薇。”太常卿叹气道。  

“道友无需叹息,既然知道了缘由,我等必然能够找到破解诅咒之法。”李长寿说道。  

“他们既然想要建立唯一的天庭,那么我等何不提前让天庭诞生,然后夺取了他们暗中积攒的天庭气运。”大汉太常卿双目如电,盯着李长寿说道。  

“道友有何计策,不妨说来听听。”李长寿隐隐感觉对方似乎有重要的东西送给他。  

果然,太常接下来的话,让李长寿大为震惊。  

居然大秦,大汉,大晋,大唐,大明,五大皇朝联手推举他为天庭之主。  

并且大家齐心合力扫荡紫薇古星,成为这个纪元名副其实的天庭。  

“陛下无需吃惊,此事是我等再三思量过的结果。如果陛下愿意接受我等的投效,那么陛下的气运神朝,能够直接成为气运帝朝,然后凭借我们五大皇朝封印下来的骄兵悍将,绝对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统一整个东神州,将气运帝朝晋升为气运天朝。”  

大汉太常谈起开疆拓土,像是换了一个人,整个人身上的暮气瞬间消失,像是年轻了数万岁。  

“大汉还有封印起来的兵将?”李长寿则是对大汉到底将谁封印了下来无比感兴趣。  

“大将军卫青,冠军侯霍去病。陛下可曾听说过他二人的名号?”大汉太常卿说道。  

“略有耳闻。”李长寿心中无比的激荡,可是面色依旧保持了平静。  

“除了我大汉之外,大秦,大唐,都有战将封印到了如今。大秦有王将军,白将军。大唐有李靖,秦叔宝。”而后,大汉太常卿又对李长寿说出了几个名动千古的战神级人物。  

“如果陛下还不满意,大晋有卧龙凤雏,大明有神算子刘伯温,大唐有天机神师袁天罡。”大汉太常生怕李长寿拒绝,又说出了几个重量级人物。  

“他们居然都封印到了现在?”李长寿暗自深吸一口气后,说道。  

“为了保留皇朝元气,始皇帝等人,将诸位将军身上的因果转移到了他们身上。这才让诸位前辈被神源完美的封印了起来。”大汉太常卿说道。  

李长寿思考了片刻之后,就说道:“我同意你们的计划。”  

“臣这就去召集五大祭司,共同主持开朝之事,不知陛下在地球时国号是何,如今在紫薇开创气运神朝是否要取一个新的名字?”太常卿询问道。  

“朕的运朝,名为天庭。”李长寿自信的说道。  

“以天庭来取代运朝的名字,陛下是否三思。”太常卿觉得天庭之名有些过于招摇了,容易激怒其他势力,最终被群起而攻之。  

不过,李长寿却已经下定了决心,就以天庭为名。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众生提及天庭,就是他的这个天庭。  

而不是紫薇天庭,北斗天庭,妖族天庭,遮天天庭等等乱七八糟的名字。  

天庭就是天庭,无需在“天庭”二字之前冠以其他名号。  

毕竟诸天万界,天庭应该有且只有一个,才符合天庭的位份。  

至于其他的神朝,不过是小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