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天帝因果(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看着脚下空旷的广场,李长寿心中莫名的叹了口气。  

不过,既然被众人推上了天帝之位,那他也不会推辞不受。  

荒天帝当年解散天庭,将天庭的因果归于一身,有了“一个人的天庭”。  

叶凡当年更是连仙二大能都不是,就已经在北斗建立了天庭,更是在回到地球之后以大能之身被信徒正式称呼为天帝,以此收集了海量的信仰。  

如今,李长寿也被人架上了天帝之位,成为了名不副实的天庭之主。  

如此想来,好像也可以接受。  

至于楚风,从始至终好像仅仅是作为天帝的继承人存在过,并没有被世人公认称帝过。  

“通天境,原来还有这一层的含义。”  

站在宏伟的祭坛之上,李长寿忽然微笑了起来。  

原本他所开创的进化体系的第六个小境,应该是唤灵境,在构筑好的祭台上召唤出属于自身的祭之灵,从而可以通过祭灵沟通天地,来增强自身领悟天地法则的深度。  

可是偏偏在为小境界命名时,他鬼使神差的将名字命名为通天境。  

这个名字,似乎无法真正的反应出这个境界的修行过程。  

原本李执还在思考,是不是当年搞错了。  

可是如今,被人赶鸭子上架似得奉为天帝,莫名其妙的成为了天庭之主。  

让李执有种豁然开朗的认识。  

通天境,原来并非沟通上天的意思,而是通往天帝之位的意思啊。  

这一切都过于巧合,却又显得是那样的合理。  

李执忽然发现,哪怕古史重启,天庭依旧是拥有极大因果的事物。  

如今,李执身为天帝,可是麾下连一名亲信弟子都没有,更别提那些被封神后的神将了。  

至于台下那个幸存下来的幸运儿,严格来说,也算是天庭弟子,可是他们的道心已然在刚才的天雷洗礼之下破碎了。  

甚至能不能活着回到他们出生的洞天福地都是未知。  

因为李执没有为他们扛下天庭的因果。  

所以作为天庭的一员,他们身上早已背负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因果。  

荒天帝为了不让天庭的因果波及亲朋好友,主动背负起所有因果,这才让他的那些亲朋好友幸免于难。  

叶凡和朋友们共同成长,一起背负天庭的因果,所有麾下的十二圣者多数战死,门人弟子也屡遭劫难。  

如今,这些洞天福地的修士也不知是怎么想的,想要让李执为他们背负起天庭的因果,而他们坐享天庭气运的加持。  

可惜,他们低估了李长寿的跟脚,高估了他们得到了那篇“扶龙庭”的威力。  

下场自然无比的凄惨。  

看着台下那些个六神无主的生灵,李长寿感慨完后,并没有理会他们,而是独自离开了。  

就在李长寿离开后不久,那些人就被渴望得到长生法的凡人势力给暗算了。  

至此,那些恭迎李长寿登临天帝之位的生灵几乎全部遭劫。  

与此同时,各大洞天福地内的修士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慌之中。  

几乎所有强者的魂灯全都熄灭,化龙境界以上的高手,几乎一扫而空。  

这是从未有过的灾难。  

三百年前,所有的洞天福地被人道信仰封印之时,他们都没有恐慌过。  

可如今,他们不得不恐慌。  

而且剩余生灵的修为普遍不足,甚至无法开启封存在秘地中的后手来抵抗接下来的危机。  

至于离开洞天福地,前往域外避祸,那更是做不到了。  

想要横渡星空,起码要有圣人的道行。  

想要沿着星空古路离开地球,那也要有大能的修为才行。  

以剩余修士的普遍的修为,能不能延续洞天福地的传承都是未知。  

甚至,在面对凡人的军队时,剩下的那些修士都不一定能够全身而退。  

“死了,都死了,所有祖师都死了,我们该怎么办?”  

一个个洞天福地内的修士纷纷聚在一起,商量接下来的应对之道。  

“洞天福地不能停留了。万一敌人杀进来,我们就是待宰的羔羊,必须寻找一个地方躲起来,才能保全性命。”有人提议道。  

“大家都知道要躲起来保命,可是要躲到哪里才能保命呢?”  

“凡间,我们只有和凡人混居在一起,才能保命。”  

“凡间?不行,去了凡间我们很快就会老死的。”  

“我宁愿老死,也不愿意被人当做战利品杀死。”  

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之后,部分修士携家带口的直接离开了洞天福地,然后混入了凡人的城市里。  

虽然他们的寿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可是也有机会等事情平静下来以后,再回到洞天福地内生活。  

当然,也有部分人选择留守在洞天福地之内。  

结果就是他们遇到了以姜诺诺和文欣欣为首的进化者联军的追杀。  

李长寿登临天帝之位,他所修炼的进化体系内的进化者也都得到了莫名的好处,甚至不少人直接提升了一个大境界。  

而且天帝降生,天机自有显化。  

一些对天机敏感的修士,自然能够感知到天帝的气息。  

然后,他们就得知了洞天福地联手将李长寿送上天帝宝座的事情。  

而且令他们兴奋的是,李长寿居然成功的坐稳了天帝之位,没有死在神罚之下。  

反而那些打算让李长寿挡灾的修士,死在了天罚之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