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黄袍加身(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缘。  

与此同时,返回了蓬莱仙岛的老天师,则是将门中长老全部召集在一起。  

“我蓬莱和李长寿之间的因果已然化解,尔等万不可徒生新的因果。”老天师直接命令道。  

“师兄,你是怎么做到的?”一位长老满脸的意外。  

杀身之仇,不共戴天,原本他们已经计划好,用一个李长寿绝对承担不起的阳谋来解决因果了。  

老天师就将他和李长寿见面的情况告诉了众人。  

众人一副见鬼的模样,如此简单就化解了恩怨,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糟了。”听完老天师的吩咐之后,一位长老忽然说道。  

“师弟,难道你又派人出去找李长寿的麻烦了?”老天师赶忙问道。  

“师兄,就在昨日我同意了刘道友的提议。他们打算联合起来,共同奉李长寿为主,将他推上天帝之位。”长老连忙说道。  

“什么?洞天福地联合起来,共同推举他我天帝?开什么玩笑。”另外一个长老听闻此计之后,震惊的叫喊了起来。  

“还记得清河萧家身边的那个年轻人吗,此前曹道友从他的遗物中找到了一篇扶龙庭的秘术,只需我等贡献一些功德,就能让他凝聚出人道大世,然后通过祭天的方式,让他效仿古之帝皇,成为天帝。”  

“嘶嘶,这是不死不休的局面啊。岛主刚刚将天庭的隐患告诉对方,大家扭头就要将其送上天帝之位,这是要让对方彻底断绝道途啊。”  

“还好,现在我们蓬莱退出还来得及。”  

“来不及了。诸位长老,去收拾东西吧。我们要借道撤离地球了。”  

老天师脸色变得无比阴沉,在心中衡量了片刻之后,他就做出了决定。  

天帝的因果何其巨大,根本就不是他们能够承担的起的。  

将李长寿推上天帝之位,让天帝因果将其永远的困在凡间,简直是在找死。  

如果不是当面和李长寿见过,他或许会同意这个阳谋。  

而他还会觉得这个阳谋必成。  

毕竟,天帝代表了无上的权利,没有一个修士能够抵挡的住天帝之位的诱惑。  

可是,在见到李长寿之后,他就不这么想了,对方虽然修为不高,可是身上有一股让他都心悸的力量,仿佛真的能够和天地肩并肩的力量。  

或许,对方和那个神女诺依或者楚风类似,都是超级大能转世。  

“离开?为什么要离开。”听到老天师的命令之后,在场的长老全都愣住了,这简直就是不战而逃。  

“没有那么多时间解释了。听我的命令行事。我现在就去汤谷和那些金乌沟通,如果不行,那就只能硬闯了。”老天师说道。  

众长老这才意识到,事情恐怕比此前进化路被污染还要严重。  

半日之后,东海三仙岛秘境之内,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大战。  

隐隐有十日横跨的异像从虚空中透射到了凡间。  

与此同时,还有一株通天神树,散发出耀眼的金光,在虚空中凝聚成了一条宽阔的大道,直通星空最深处。  

就像是大帝出行时,脚下的神光大道。  

而后,一只体型庞大的金乌背负一座圣殿飞天而起,在金光大道的助力下,消失在辽阔的星空深处。  

当一些强者来到东海,准备踏上三仙岛询问情况时,却发现,洞天的门户已经被彻底封印了起来。  

没有圣人的道行根本无法从外部进入其中。  

而且各种通讯手段皆是无效,似乎三仙岛上的修士全都闭关了。  

不过,金光大道,还有飞走的金乌,还是让人想入非非。  

好在,他们的谋划,没有东海三仙岛也能进行。  

经过数月的准备之后,泰山之巅,就多出了一座祭天高台。  

仿佛有帝王准备祭祀上苍,宣告功绩,登临帝位似得。  

一切准备就绪,一群老家伙,就一起来到了终南山。  

数月以来,李长寿一直在山中修行。  

当年李仙儿留下的那座祭坛,几乎和天地万道熔炼在一起。  

只要坐在上面,就好像在聆听天地讲道。  

盗天祭坛,总算是被她玩明白了。  

也就是李执,换个人都无法发现那座祭坛真正的玄妙之处。  

甚至强行坐在上面悟道,很容易化道而去。  

不过,这对李执而言,却没有任何的风险。  

万古青山呼吸法,让他的元神稳固,肉身坚韧,根本不怕被天地万道同化。  

因此,短短数月时光,他的修为就再次迈上了一个大台阶。  

从神纹境界突破到了通天境。  

所谓通天之境,就是以神台和符文的力量,在体外为元神开辟出一方洞天世界,可以让元神只有的初入内外世界,最后要在洞天中,诞生出祭之灵和元神融合。  

让元神真正的超越肉身的束缚。  

就像是人体秘境法的第六秘境似得,但又完全不同。  

就在李长寿登陆通天境不久,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的修士联合出现在他面前。  

而且看到他之后,倒头就拜。  

“恭迎天帝归位!”  

众人无比虔诚的跪在李长寿面前,甚至主动献上了他们的信仰。  

似乎将李长寿当做了人间真神。  

李长寿也被他们的举动搞懵了,根本就不知道这是什么情况。  

可是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四名斩道王者境界的强者,就主动将日月星辰袍,通天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