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登泰山忆往昔(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绝灵之地,可不是说着玩的。  

而灵气又是一种沟通天地和万灵的媒介。  

理论上没有灵气的地方,是无法感悟天地之道的。  

可如今,不见李执动用多少法力,就能号令自然,实在是让他们想不通。  

实际上,这才是大祭道法真正可怕之处。  

神台境,并不是在体内凝聚出一座台子那么简单,而是凝聚出一座可以沟通天地的祭台。  

神纹境,又称铭纹境,是将天地间存在的法则铭刻到祭台上的过程。理论上并不需要任何法力,就能调动天地之力为己用。  

而且当神纹烙印的足够多,甚至能够像天劫一样,召唤出天地曾经临摹下来的强者道身供他驱使。  

到那时,才是大祭道法开始发挥出它恐怖战力的时刻。  

也就是,地球被设定为绝灵之地,让李长寿仅仅能够召唤来自然的力量对敌,否则现在召唤来的就是一尊尊少年大帝了。  

随着风暴的席卷,那些化龙秘境修士体内的精元开始急速的流逝。  

一些年龄本就不小的修士,体内的精元流逝之后,顿时感受到了绝灵之地的恐怖,很快就老死在风雨之中。  

吓得剩余几个年轻人转身就跑。  

可惜,他们的速度远远没有天雷落下的速度快,很快就在恐怖的天雷下,变成了劫灰。  

一场不算激烈的战斗,就此落下帷幕。  

可是,此战对各大洞天福地的影响才刚刚开始。  

“老天师,要不然咱们也离开地球吧。”  

蓬莱仙岛上,一名长老看到在凡间都能大展神通的李长寿,感觉继续待在岛上,或许就是等死。  

“离开,怎么离开?玉皇顶上的五色祭坛已经耗尽了能量,以我等的能力,根本不足以开启那种跨星域的星空古路。”  

老天师何尝不想一走了之,但是祖训规定,让他们留守此地,等候天帝归来。  

到那时,就是他们举族登仙之日。  

“汤谷之地不是还有一座小型的五色祭坛吗,或许我们可以和那些金乌商量一下,借用那座祭坛离开。”蓬莱岛的长老说道。  

“那些金乌遗族,和我们不是一路人。虽说这些年相安无事,可是涉及那座祭坛就说不定了。”老天师说道。  

“妖族天帝,根本就不存在。也不知道那些杂毛鸟一直守在那里到底在等候谁。”长老说道。  

“金乌族的天帝并非虚幻,传说中的妖族古天庭的开创者,就是三足金乌。那一族的底蕴,深不可测,不是那么容易合作的。”老天师知晓一些隐秘。  

自古以来,出现过不止一座古天庭。  

传说中,人族的古天庭,由玉皇大帝掌管,而妖族的古天庭则是由两位妖皇(三足金乌)掌控。  

更古老的时代,还有九头族的古天庭,甚至神魔一族的神圣古天庭。  

古老的天庭,似乎都和传说中的人物有关联,而且有一则最古老时代遗留下来的预言。  

当所有天帝归来之时,整片古史都要被颠覆,世间的一切都将不存在。  

只不过,这个预言,还未被证实过。  

可是,随着花粉路始祖归来,楚风再现,这一切似乎都和某些预言重合了。  

还有预言说:当第一位天帝诞生之时,也是神圣如草芥之日。  

所以,不少传承了万古的大势力,非常忌惮,天帝的诞生。  

一旦有那种苗头,势必要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  

小小的地球,看似只有一些洞天福地,实际上并不简单。  

历古的天庭传说在地球上都有记载。  

而且不少生灵自诩为天帝后裔。  

东海汤谷内的金乌遗族就自诩为天帝后裔。  

传闻中,南海龙宫内的龙族,也和龙帝有某种神秘的联系。  

那些昆仑成仙地内的大妖们,更是自称天帝的下属,虽然老天师也不知道他们的天帝是谁。  

可是他们三仙岛的传承,却是货真价实的天帝传承。  

源自紫薇帝星的古天庭。  

至今,还有一座尘封的祭坛,被埋藏在三岛之下没有被开启。  

那座祭坛通往传说中的函谷关,能够沿着一条神秘的星空古道,登临紫薇帝星。  

可惜,那座祭坛唯有圣人才能开启,以老天师如今的修为根本就无法撼动上面的封印。  

“既然无法离开,那李长寿就必须解决了。此子修为的增长速度如此迅捷,恐怕不输天命之子。”长老眼中泛起了浓浓的杀机。  

“杀李长寿?我看还是算了吧。此番试探已经得知,他所修炼的法,是真正能够在红尘中进化的法,和我等需要借助天地精气不同,绝灵之地的地球,反而是他成长的温床。估计十年之内,他就有机会成为你我这种层次的强者,百年之内,就能镇压天下。”老天师摇着头说道。  

他已经老了,早已没有了年轻时的雄心壮志,能够守着传承不绝,守到天帝从域外归来的那一日,就已经算是完成祖宗传下来的使命了。  

“如果他杀入我等的洞天福地,又当如何?”长老一脸担忧的问道。  

毕竟李长寿看起来并不是一个大度的人,而是一个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睚眦必报的人。  

“你不用担心,只要从今往后,你心中没有与他为敌的想法,他不会无缘无故杀人的。”老天师坚定的说道。  

从李长寿身上,他看到了一种视众生为蝼蚁的气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