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进化体系初显踪(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当然,是否能够点燃(觉醒)体内的灵性,要分种族,智慧越高的生物,越是容易点燃自身的灵性,而人就是属于高智慧物种。  

人体之灵,分脏器之灵,骨骼之灵,血肉之灵,还有最后的灵魂之灵。  

唯有点燃魂魄的灵性,才算是将点灵阶段修炼完成。  

而且灵性的强弱,还取决于自身情绪之力的强弱,往往七情六欲可以帮助人的灵性变得更强。  

李长寿之所以能够在第一次点灵时就点燃了心之灵,和他前不久刚刚受过情伤不无关系。  

情似火,心如炉,痴情男女伤心地。  

当李长寿了解了进化第一步“点灵”的种种细节之后,对于生命的进化有了一种全新的认知。  

同时,他也意识到了不同层次的生命体之间的巨大差距。  

将第一篇经文抄录完毕之后,李长寿就接着将第二篇经文复写了出来。  

这篇经文名曰:观灵。  

意为感悟天地自然,将天地自然之势,融入己身,为灵塑形,从而实现某种意义上的天地人三合,随之诞生出法力。  

有道是,法力自生,寿命始长。  

法力的诞生代表着一个生灵真正开始蜕凡,而法力也能滋养肉身,让生灵获得更加悠长的寿命。  

至于如何将“灵”塑形,李长寿哪怕阅读了经文也不太理解其中的含义。  

仿佛只有真正站在了那个进化层次之上,他才能理解灵该如何塑形。  

简单的浏览了一遍经文之后,李长寿就开始抄录第三篇经文。  

也是他最感兴趣的经文。  

此篇经文名曰:融灵。  

字面意思,将外在的蕴含道韵的灵物融入体内,从而彻底让肉身蜕去凡胎,化作灵体。  

看着经文上举例的混沌体,圣体,霸体,道胎,天妖体,元灵体,太阴体,太阳体等陌生又熟悉的名字,李长寿眼中闪过一丝精芒。  

当然,除了那些熟悉的体质之外,还有朱雀体,麒麟体,鲲鹏体,先天剑体,神石体,龙獓体,等仙灵神兽体质。  

不过,想要蜕变出那些强大的体质,融入肉身的灵物简直举世罕见。  

就拿混沌体举例,想要在融灵阶段蜕变出混沌体,必须用先天混沌精华来当做融入肉身的灵物。  

如特殊的轮回体,甚至需要将无形的轮回路融入肉身之中,最次也要融入多枚轮回印来代替轮回路,才能获得轮回体。  

看着一个个传说中的强大体质出现在稿纸上,李长寿都有些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生灵的进化能够达到这种层次?  

从他此前打听到的修炼体系的一些模糊情况得知,好像生灵的体质都是天生的。  

可是青山呼吸法衍生出的进化路,居然可以让人后天得到如此丰富的体质。  

先不说,这些体质是真是假,就说如果能够实现,还不知对修行界有多大的冲击效果。  

将三篇经文小心翼翼的收起来,李长寿就开始在房间里练拳,以此来更快的适应刚刚点亮的心之灵的能力。  

他的心之灵被点燃之后,心脏仿佛变得和传说中的七窍玲珑心类似。  

感觉整个世界都和他亲近了起来,甚至一双眼睛像是能够看穿任何幻术似得。  

只是站在窗前眺望远处的太行山,他就在云雾之间,看到了一道高达数十丈的天门。  

天门之后,仿佛联通着另外一方世界似得。  

李长寿心道:“难道所谓的洞天福地就是通过这样的天门和地球连接在一起的?”  

可是还没等他思考天门之后的景色是何等的瑰丽,就看到如汉白玉雕琢而成的天门忽然如水波一样晃动了起来。  

然后一条十多丈长的巨大白蛇就从天门内飞了出来。  

同时,在那条白蛇的背上还有三个穿着古装的男子,各个身穿白袍,背负长剑,像极了传说中的仙门弟子。  

大白蛇身上有淡淡的白光逸散,将他们的身形遮蔽,让他们看起来像是站在云层之中似得。  

忽然白蛇背上的一个男子,扭头朝着青阳镇的方向看来。  

李长寿心下一惊,连忙转移了目光。  

蛇背上的那个男子当即皱起了眉头。  

“五师兄,怎么了?”旁边的白袍男子连忙问道。  

“刚才我感觉到有人在偷窥我等。可是当我将神念散开搜查之后,却没有发现是谁在暗中偷窥。”五师兄看起来非常的年轻,实际上已经年过五旬,一身道行已经修至花粉路逍遥境。  

此番他们三人领命外出,就是为了探查出现在黄崖洞附近的那株异树。  

此前如海浪般的花粉席卷整个太行秘境,让修炼其他进化体系的修炼者如遭天劫,仿佛被天地斩了一刀似得,如今都在闭关疗伤。  

只有他们这些修炼花粉进化路的生灵才免遭劫难。  

所以,外出的任务就落到了他们的肩上。  

其实不到万不得已,洞天福地内的生灵是不愿意走出秘境的。  

毕竟待在外面的世界,他们自身寿元的流逝速度极快。  

只有这些本来就很年轻,寿元还没有超过凡人极限的生灵外出时,寿元才不受外界天地大环境的影响。  

“难怪此行祖师让我们不要轻举妄动。看来山中的异树来历不小。也不知是不是神女栽种在此地的。”  

“我们还是小心行事为妙,我估计等树上的异果成熟之际,隐藏在暗中的势力都会跳出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