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南宫来寻(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在灵虚客栈里住了十来天。  

李执将姜舒文送给他的那卷修行常识,足足精读了三遍。  

对于轮海秘境修炼时的各种注意事项也着重的进行了学习和领悟。  

直到将那些知识烂熟于心,李执才意识到他之前在不了解修炼常识的情况下贸然修行,是一件多么离谱的事情。  

修行果然不是有经文就能修炼那么简单。  

就像制造一架飞机,不是光有图纸就能把它制造出来的。如果不懂各种制造细节,飞机很可能飞不起来。  

修行也是类似,有资源,有经文,没有经验,还没有人引导,依靠自己瞎琢磨,很容易误入歧途。  

姜家大能对于轮海秘境的注解深入浅出,哪怕是李执这种没有经历过系统学习刚踏入修行门槛的人,都能够理解那些内容。2  

同时也让他意识到了,他之前自主开辟苦海,而且还成功的开辟出了那么大的一个苦海,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  

如果在苦海开辟之初,一味的求大很容易因为精力不济,而伤到自身的本源。  

也就是俗话常说的修炼出了道伤。  

在了解到这个常识之后,李执被吓出了一身的冷汗。  

而且李执还了解到了一个修行常识,那就是在修行初期,苦海并不是越大越好。  

因为苦海越大,就意味着所需要从外界吸收的生命精气越多,觉醒命泉的难度也就越大,而后架设神桥横渡苦海的难度也就越大。  

甚至有可能终其一生都会因为缺少足够的修炼资源,从而无法让苦海上空的神桥抵达彼岸。  

经过阅读那些常识,李执还发现了一个此前忽略的盲点。  

那就是五大秘境之法和其他修炼体系存在一个巨大不同。  

并不存在境界提升之后,无法重头修炼之前的境界。2  

秘境之法,各个秘境之间,实则并不存在阶梯增长的关系。  

修士可以随时对已经完成开辟的秘境进行查缺补漏,重修以往忽略的地方。  

以轮海秘境为例,苦海,命泉,神桥,彼岸,完成这四步修行之后,仅仅是将轮海秘境完整的开辟了出来。并不意味着完成了轮海秘境的修炼。  

按照上古大能的单一秘境修炼之法,此时轮海秘境还可以进行九次蜕变。  

在经历了九次生死蜕变之后,才能说将轮海秘境修炼到了圆满的境界,完成了轮海秘境的修行。1  

而且五大秘境,只需将一个秘境修炼到圆满层次,就能登临圣人境界。2  

李执开辟出的那个足有球场大小的苦海,其实已经可以比肩不少化龙秘境修士的苦海了。  

想要以此为根基,觉醒命泉,架设神桥,抵达彼岸,将整个轮海秘境开辟出来,难度将会比按照正常步骤修炼到化龙秘境的难度呈指数级的提高。  

在如此巨大的一片苦海中,想要开辟出命泉,沟通生命之轮,所需要的生命精气,将是海量的。  

按照李执的估计,仅仅是觉醒命泉,他就需要吞吐等同于千斤源石内蕴含的生命精气。  

如果仅仅依靠日常的打坐练气来积累生命精气,恐怕需要数十年光阴。  

此时,李执才意识到,先前的冒失之举,给他自己挖了一个多么巨大的深坑。  

按照现在的苦海面积,他几乎需要消耗同等境界修士的百倍甚至千倍资源,才能将完整的轮海秘境开辟出来。6  

当然,如果他真的能够将轮海秘境修炼完毕。  

那么他的道行和战力,就不再是单纯的轮海秘境修士可以匹敌的了。  

或许能够相当于,那种走单一秘境修炼之路的上古大能,三到四次蜕变后的实力。  

也就是说,一旦李执将他的轮海秘境初步修成,他所具备的战力,甚至能够比肩四极秘境的修士,或者那种初入化龙秘境的普通修士。  

这就是不了解修炼常识,胡乱修炼的结果。  

为此李执不止一次的发出了苦笑。  

原本他体内存储的生命精气,已经足够他将整个轮海秘境开辟出来了,完成彼岸层次的九次肉身蜕变都绰绰有余,甚至能够助推他迈入道宫秘境。  

可如今,他却将全部的生命精气用作了苦海的开辟。  

这简直是自己给自己的修炼之路设置障碍。  

这才刚刚享受了几年衣食无忧的富贵日子。  

却不曾想,刚踏入修行界还没一年时间,就无意间将丰厚的身家直接清零了。  

这是要逼着他重新为了挣钱而奋斗啊。  

这算是怎么回事?  

在了解了事情的真相之后,李执简直欲哭无泪。  

原本他可以潇洒的渡过新手期,直接以道宫层次的修士身份走出“新手村”的。  

如今他却要在“新手村”里挣扎了。  

就算是叶凡,也是突破到道宫秘境才需要海量的源来修行。  

可他倒好,刚把苦海开辟出来,连飞行都还不会,就需要为了挣钱而四处奔波了。  

千斤源,那可是千斤源啊。  

燕国的六大洞天福地,加起来都不知道有没有千斤源的库存。  

让他一个小小的苦海层次的修士从哪里去找到千斤源。  

很快,李执就意识到,也不太对。  

叶凡好像也没有比他好多少,是吃了荒古禁地内的两种圣果才让他快速的完成了轮海秘境的修炼。  

不过,想到叶凡的经历,李执就有些自闭了。  

他可没有叶凡那种能够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