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不灭的世界(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不成帝,终是蝼蚁。”  

沿着冥冥之中的感应,李执了解了如今九天十地的情况。  

但他并不觉得有了斩仙葫芦守护,就能护住那一界的安全。  

随着大清算的持续,高手众多的仙域都被打破了部分区域,更何况强者寥寥的九天十地。  

有了斩仙葫芦的守护,他们不过是多坚持一段时间罢了。  

古史的发展,不会因为一些细微的震动就产生巨大的偏差。  

蝴蝶效应,在浩浩荡荡的大势面前,根本无足轻重。  

在这片古史内生活的时间越长,李执越是能够感知到,古史无法被轻易更改的真相。  

荒天帝在大罗仙剑内的那口铜棺的照耀下,看到了他的结局。  

坐在三世铜棺之上,漂游在被血海淹没的大地。  

尸骸仙帝,当年也看到了他的结局。  

最终化作尸骸囚禁在那座山中,经历了万古岁月。  

如果说两位仙帝还不够强大,无法更改自己的命运,那么高原上的始祖足够强大了吧?  

身为祭道层次的生灵,他们所拥有的神通不可想象。  

可是六大始祖战死的结局,依旧没有改变。  

哪怕有高原之灵的辅助,最终在灭杀了三位天帝之后,依旧是六大始祖战死。  

仙帝和祭道层次的生灵尚且无法改变自身的命运。  

只是一个小小仙王的李执又何德何能,能够改变九天十地彻底破碎的命运。  

荒天帝如此强大,只需修行短短二百余万年的时光,就能够晋升道祖境界,并击杀四位准仙帝,但他也无法改变仙域破碎成上千块的结局。  

严格来说,荒天帝并不能用准仙帝来称呼,而是要用道祖来称呼。  

那四位主动选择和尸骸仙帝交换仙帝经文的准仙帝才是真正的准仙帝。  

是沿着他人的道路在修行的生灵。  

正因如此,他们没有任何的机会登临仙帝领域,成为路尽级强者。  

以此类推,如果李执以人体秘境法破王成帝的话,只能是准仙帝而不是道祖。  

除非他创造出自己的帝法,才有机会登临仙帝领域。  

否则,只有荒天帝在这条路上超越了仙帝,成为祭道层次的生灵之后,他才有机会沿着人体秘境法的道路晋升到仙帝领域。  

压下心中的杂念之后,李执继续探索界海的行动。  

界海内埋藏了诸天隐秘,更埋藏着成帝的奥秘。  

无论是灭世老人,还是苍帝,鸿帝和羽帝,全都是界海出现后成为准仙帝的生灵。  

关于他们的事迹,早已在诸天万界不可见。  

可是,能够破王成帝的存在,没有一个人是弱者,他们的经历,他们所修的道法,无疑是极具参考价值的。  

或许,他们当年也经历过大清算。  

是在大清算的烘炉中完成了脱胎换骨,最终完成了破王成帝的神话故事。  

因此,在接下来的岁月里,李执不断的推演天机,希望能够在界海中找到不灭的世界。  

但凡能够成为准仙帝的生灵,他们的母界不是那么容易破灭的。  

哪怕他们的母界死亡,也不会被界海分解吞噬,只会沉入到海底某处,像是界海中的那些海岛一般,永远的屹立不倒。  

界海中的不灭岛屿,能够承受住界海之力的侵蚀,甚至能够承受住从界海对岸吹来的黑暗风暴的侵蚀,其坚固程度远超世人的想象。  

此前李执就尝试过用其中的一座岛屿炼制成了一枚翻天印。  

威力之强,超乎想象。  

可惜,李执还无法解析堤坝界存在的深层次原理。  

否则定然能够参悟出一门真正的法力免疫的神通。  

异域的不朽之王无殇所拥有的法力免疫,在界海堤坝那种能够抵抗界海规则侵袭的能力面前,简直弱爆了。  

所以,天地间存在的万事万物才是修士最好的老师。  

当修士看不清前进的方向之后,一定不能将目光放在其他人身上,而是应该放在天地万物之上。  

大道无形,万物有形,以有形参悟无形,才是修行正道。  

诸天万界之内,仙王绝巅已是极限,可是在界海之中,却存在许多超越了仙王层次的事物。  

无论是源自界海那一岸的黑暗法则风暴,还是坠入界海深处的真正的超凡古界,都是能够让修士更进一步的东西。  

一边推演天机,一边用探阴铲在界海中寻找那种界海规则之力都无法撼动的世界。  

最终在三万年后的某一天,让李执发现了那样的一座世界。  

一条恐怖的海沟之内,充斥着浓郁的混灭法则。  

只要是生灵稍微接近那片海域,体内的精气神就会不自觉的献祭。  

真仙来到那片海域之后,不会有任何的意外,瞬间就会被那股法则之力吞噬的干干净净。  

就连仙王来到那片海域之后,也要格外的小心。  

看着眼前伸手不见五指的灰黑色雾霭,还有那漆黑如墨的海水,李执在其中感知到了一股超越仙王的大道意境。  

普通仙王如果被这片海雾吞噬,恐怕再也没有脱身的机会,坚持不了多久,一身不朽不灭的仙王本源就会被消磨干净。  

哪怕是仙王巨头来到这片海域,都要格外的小心,如果被海底的那条海沟吞噬了,不死也要脱层皮。  

好在李执已经不是普通的仙王了,是半只脚已经迈出了仙王领域的无上强者,除非是准仙帝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